借力传统蒙学 探索韵文识字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蒙学通过诵读韵文帮助儿童识字,这对如今的识字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教学部编本教材中的韵文识字课文时,教师可汲取传统蒙学的经验,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定向积累词语,借助想象入境,通过联想识字,巧用生成拓展,并引入自编教材,利用词串、字族和成语,延续学生的识字热情。
  【关键词】蒙学 韵文 识字教学
  传统蒙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教育的统称,其主要的识字方法是读书识字(即所谓随文识字)。即便是开蒙学童的集中识字,也是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条经验对于今天的识字教学仍有现实意义。
  2016年秋季正式发行的教育部部编一年级语文教材,就充分吸收了传统蒙学经验。编者们创造性地引入传统蒙学教材,把部分高频字置于语境中,巧妙地让抽象的文字与具体的字义紧密相连,特别是其中的韵文,凭借短小精练的形式、单一浅显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等优势做到了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针对这一专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汲取传统蒙学在韵律、文理、内涵等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传统蒙学中的“指物识字、六书识字、拆字识字、带读识字、对比识字”等方法,结合韵文教学的特点,梳理出韵文识字课的一般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
  一、韵文识字教学四步走
  为使韵文识字课文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效能,教学时需要采取有别于其他教学材料的教学流程。当然,这里所说的只是一般的流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依照客观情况灵活调整。为便于完整呈现韵文识字教学的一般流程,现以部编本一年级上册中《对韵歌》的教学为重点并辅以其他实例对此加以具体阐述。
  (一)定向积累,主题交流
  定向积累是指上课伊始组织的积累语文知识、调动学习情感的热身活动,主要形式有了解与教材有关的“词语百宝箱”、儿歌诵读及对对子等,其目的是通过某一范式的定向积累与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困难点,为教师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对韵歌》的教学我是这样导入的:组织“请你和我反着说”的游戏,我说 “大”,学生对“小”,我板书“大对小”。几个回合后学生越对越快,我点头赞许:“像这样一对一对出现的就叫对子,再来读读看,好不好玩?咱们的祖先小时候每天都和老师对对子呢,今天咱们就来学对对子。”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在韵文教学的初始环节,这样的主题交流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降低学习难度。不仅形象地揭示本课的学习主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文字的意象,为之后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随着语言范式的积累,学生对韵文的亲近感增强,交流欲望将更强烈,也更能主动参与韵文的学习。
  (二)诵读词串,想象入境
  部编教材中的韵文大多以“词串”的方式组织文本。教学中就要强化学生对词串的停顿、节奏和意象的感知,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诵读中展开想象。
  初读课文后直奔重点,在师生、男女生反复对读“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这一句后,我用“看我变一变”的方式呈现词串“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告诉学生从别的对子里还能变出许多这样的词:“咱们再来读读,边读边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时有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多绿绿的山!有的说:山脚下还流着清清的水呢。还有的绘声绘色地描述:我眼前出现了一棵棵桃树,开着红红的花朵,还有柳树不停地摇着绿绿软软的枝条……
  再如《日月明》(部编本一年级上册)一课,初读前四句后,有些学生对“田力男”和“小土尘”这两句话难以理解,我们就可以借助图片、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出画面感,想象自古以来在田里干活以男子居多的景象以及阳光下尘土飞扬的情景。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便水到渠成了。带着不同的要求反复诵读词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借助词串建构意象”的学习方法。
  (三)联想识字,分类交流
  对低段语文教学而言,首要任务是识字教学。那么如何有效识记生字?笔者尝试借助语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识记。
  在诵读完“云对雨,雪对风”后,我出示字卡“云、对、雨、花、鸟”,问:“云和雨都与什么有关?花和鸟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他们纷纷沉浸在想象中,使一个个生字活了起来:“老师,我从‘云对雨’中感觉到雨水就像从云朵里飘落下来的呢!”“老师,我觉得鸟儿和花儿好像是对好朋友,鸟儿总是停在花朵上呢!”
  有了语境的支持,通过联想把生字变成活泼的形象,读与写的过程才能变得轻松,这时再通过分类引导识记生字,就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此外,为增强学生对生字的感知,帮助其牢固掌握所学生字,在交流识字方法时,我们也可试着改变以往的“单个交流”为“分类交流”,以“识字链”的方式呈现同一类型的字并引导巩固。例如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针对文本以“青”字为母字巧妙带出一串“青字族”,在巩固识字时,可以设计一个填字环节:“天气( )来池水( ),小小蜻蜓大眼( ),飞来飞去心( )好!”在学生按顺序写出答案的同时,他们对字族識字会有进一步的感知。
  (四)巧用生成,延伸拓展
  通过研读部编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编者安排的韵文大都结构简单易模仿,这对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结构后我们不妨安排延伸拓展环节,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创编词串或对子,进行一次语言文字的“实战演练”。
  在诵读《对韵歌》后我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来编几句对子,有了前期的范式积累,学生对“对子”这一形式不再陌生,在教师抛出“天对地”后,学生源源不断地说出:男对女、大对小、胖对瘦、黑对白、朝霞对晚霞、高山对大海……
  凡是有关对子的韵文教学,在最后的拓展环节都可以安排类似练习。《小青蛙》一课其实也可以如此操作,不过和一年级上学期不同的是,鉴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要求可以稍提高一点,可以让学生仿照文本分类创编,即把同一主题的句子创编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学生仿照范文编写了许多有趣的韵文,如:“天气晴,河水清,小青蛙,大眼睛;小朋友,请安静,留住它,不容易,环保事情记心中。”再如“有水吹泡泡,有火放鞭炮,用手抱一抱,有足快快跑”。学生的创作欲望一旦被激发,好词佳句信手拈来。在朗读自己创编的对子时,学生的自豪感倍增,读得特别投入,“对子”这一概念已深深印入他们的脑海。可见,为了积累文本提供的语言范式,创编韵文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增加识字量、延续识字热情以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均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多次研讨教学中,以上教学流程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充分说明了它的合理性。当然这并非说明所有韵文识字课都要采取这一策略,但它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样本,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他更科学有效的策略。
  二、延续识字热情三妙招
  教材编者考虑到教材编排样式的多样性,因此在课文选编时韵文数量并不多。若只限于教材的安排,那学生刚刚点燃的韵文学习欲望和识字热情会就此熄灭。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合课内外识字资源自编韵文识字材料,并采用上述流程组织教学,发现学生对这些自编材料的学习兴趣不亚于课文,主动识字的热情也得到延续。
  (一)“词串识字”激兴趣
  词串作为一种识字方式,以韵文的形式,围绕一个中心串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景。它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很有用。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在“语文园地六”的“识字加油站”中安排了一些有关夏天的词串:“冰棍 西瓜 绿豆汤/ 凉席 蚊香 花露水/ 蒲扇 竹椅 萤火虫/ 牵牛 织女 北斗星。”它们看起来是由一串串词语随机组成的,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指向夏天典型的事物。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加以想象、补充,用上这些词语描述情境,在头脑里浮现出一幅祖孙夏夜乘凉的画面。
  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在接下来的拓展环节适时引入自编韵文: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学生迁移刚才习得的方法,通过反复吟诵,在潜移默化中识记了大量的生字,还感受到语言的韵律和识字的趣味,不再视识字和学习语文为难事了。
  (二)“字族识字”提效率
  字族识字主要是借助形声字 “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通过一个母字带出一串新字。由于集中呈现,这种识字方式自传统蒙学起就已广泛使用。
  部编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一篇“字族文”《小青蛙》,为强化学生对这一识字方式的感知,我创编了另一篇“字族文”,先让学生猜一猜,选用提供的字(泡、跑、抱、炮)填空:有水把茶( ),有足快快( ),有手轻轻( ),有火放花( )。学生填写之后可引导其简单说说理由,再反复诵读这篇材料。作为字族识字的有益补充,它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越读越有劲,对“字族文”有了一定感知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识字效率,我还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将运用同一造字法(如象形、指事、形声等)且难易程度相当的汉字编成韵文: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虫贝鱼鸟/羊犬龟鹿……通过认读,引导学生在区别比较中强化识记,达到在短时间内识记大量生字的目的。
  (三)“成语识字”促积累
  在识字教学阶段,如果让儿童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那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勉强学了也不易记住。这是学习汉字不利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汉字是单音节的,非常容易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也易押韵合辙。
  传统启蒙识字教材除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外,还涉及为数不少的成语。因为成语作为汉语的瑰宝,有着丰富的内涵,而由一组组成语编排而成的韵文,更是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这显然比学一个一个的单字好,比一上来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好。于是我也学着选编了一些成语歌,如: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在对成语的反复诵读中,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还在吟诵中培养了通过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虽然上述材料只是个人的粗浅尝试,编排上必然欠缺严谨性和系统性,但这些多样的识字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时发出赞叹声,在反复吟诵中加深了对韵文这一传统文学样式的感知,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延续了识字热情。
  对韵文识字教学策略的探究证明,借鉴传统蒙学的宝贵经验是能够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通过诵读韵文帮助识字也是科学有效的。从我校期末游考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识字兴趣明显增强,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識字习惯,特别是原先识字能力较弱、入学前识字量较少的学生也能主动通读《日有所诵》中的韵文多认字,不再视识字为一件难事。诵读韵文使识字成为一件很快乐的事!
  (浙江省龙游县阳光小学
  324400)
其他文献
“我总是一个人,在练习一个人,寂寞是脚跟,回忆是凹痕……”常常喜欢独自聆听林宥嘉的这首歌曲。不因为语言,更不因为逻辑,只因为那番意境和感觉已深深融入了我的灵魂,我的呼吸。正如每年的“南湖之春”,我是如此执著地惦记着她带给我的一次又一次庄严的洗礼。她博大的胸怀,她智慧的心灵,她浑身洋溢着的青春气息,在让我感觉自己太过渺小的同时,带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荡涤,灵感的撞击。  那个舞台,是多少从教者缱绻于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常常把内容或者形式相近、相关的句段或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式阅读,启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深入的体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中,加深理解,归纳概括,学会鉴赏评价。从已有的实践来看,比较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对于思维能力的锻炼也不无裨益。从何处比?怎么比?为什么比?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妨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细品字词,在句子比较中提升咬文嚼字的能力  带领
古文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消除小学生对古文学习的畏难情绪,笔者选择了有趣的古文小笑话进行群文阅读,试图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掌握古文阅读要领,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一、教学过程  笔者将此次小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反复读、悟大意、圈画找笑点的方法读懂古代笑话《热衣》,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读懂4篇古代笑话群文;通过表演读、
【摘 要】“词语盘点”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重要板块。针对目前“词语盘点”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从“改变方式,趣味理解”“拓展训练,有效积累”“整合内容,活学活用”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盘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词语盘点;理解;积累 ;运用  “词语盘点”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重要板块,它包括两块内容:“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大
【教材解读】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极其鲜明的对比手法绘以生动形象的插图,讲述了发生在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之间的纯美动人的故事。全文构思活泼生趣,情节发展变化有序,对话描写贴切传神,深受学生的喜欢。文章起始便开门见山呼应题目,仅用一句话交代故事背景:“院子里有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单句成段,言语凝练,营造出无限遐想的空间,使人不断猜想:这棵小柳树和小枣树
【摘 要】问题是触发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教师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利用探问课题、追问秘妙、叩问思辨等策略,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从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提问—解决—追问—再解决”的循环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关键词】提问能力;学习活动;策略  问题是触发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杨再隋教授说过:“发现问题比解答问题更有价值!”然而,课堂上常常呈
【设计意图】  对于小学生而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任务要求主要有:一是寻找信息,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阅读文本中原始的信息相联系,以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二是解释原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阅读文本中提供的不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三是思考文本的内容,要求阅读者把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并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即怎
【背景分析】  《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10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介绍海底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被选入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总分”的构段方式,抓住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生动有趣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图,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示范性教学。  学习这种特殊的文体,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的同时,还应让学生初
所谓“节点”,是指通信传送网络中的交叉连接点,业务分插交汇点,网络管理系统的切八点,信号功率的放大点和传输中数字信号的再生点。有了节点,网络才可运营管理,对用户的服务也是通过节点进行的,盈利是通过节点获得的,节点的经济性能将直接影响到网络的经济性能,而新技术的开发一般体现在新的节点设备的开发和应用上。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也好比通信网络,有教学板块的连接、师生情感的交汇、重难点破解的切入、知识技能价值
【摘 要】要改变习作教学现状,可借鉴运动软件“咕咚”的运营策略:调整要求,降低门槛;搭建平台,分层练习;有效激励,加强反馈。这些措施能减轻师生负担,使学生真正爱上习作。  【关键词】习作教学 门槛 平台 标杆  “咕咚”是一款运动软件。笔者使用“咕咚”近一年,效果显著。是什么让懒于锻炼的人爱上运动?我们能不能学习它的策略,让害怕习作的学生也爱上习作?经过尝试,答案是肯定的。  一、习作要求:降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