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ij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的基本是确保所有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是我们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艰巨任务. 因此怎样提高学困生这个群体的数学成绩,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这块内容又是学困生最难掌握最头疼的问题,如何让学困生自己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此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 学困生;解题;策略
  本人从事教学33年,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届、每一班、每一节数学课下来,学困生往往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总是错误百出,其中问题最严重的是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每次练习,他们总是无从着手,看到数字不分析就加,如果加错了就用减,根本没有思考,也不懂怎么思考. 每次遇到解决问题老师总是很头痛,学生失分也最多,慢慢的对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 怎样才能让学困生,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解决的题目,不感到惧怕,能面对真实的自己,学着思考,学着收集信息,学着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着用数学的思考方法来解释一些稍复杂的数学问题和情境,让他们也能自己读懂题目,自己分析题目最终寻找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这一块的知识是学困生最难掌握之处,我们力求寻求有效的策略,帮助学困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最常用的有模式法、情境法、倒推法、图示法、操作法和体验法.
  1. 模式法
  通过对一类问题的解读,让这部分学生学会寻找相同的模式:咱们是不是解决过此类的题目?我们当时是怎么解决的?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这道题吗?例如:六年级的鸡兔同笼问题当教了新课后,大部分同学都能建模,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知道可以运用假设法、方程法等等去解答. 但班中学困生除了跟例题一样会模仿着做,稍一变化就无从着手. 例鸡兔同笼中有一道习题是:三轮车和小轿车共8辆27个轮胎,三轮车,小轿车各几辆?学困生无从着手. 解答时我引导他们谁相当于鸡谁相当于兔,通过引模他们就知道了三轮车相当于变异的三脚鸡,小轿车相当于变异的四脚兔,学生竟然顺利地解答出来了.
  2. 情境法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如人教版四上的《烙饼问题》,我是这样教学的:
  情境导入:
  (1)同学们吃过麦饼吗?喜欢吃吗?有谁观察过妈妈是怎么烙饼的呢?能给大家说说烙饼的过程吗?(学生结合手势进行演示)
  (2)这好吃的烙饼中也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找一找这里边的数学知识.
  这个引入环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他们的学习情感变得丰富起来.
  ……
  同桌合作,探索三张饼的烙法.
  上台板演并说过程,同桌相互烙一烙三张饼9分钟的方法.
  课前我准备了用海绵纸做成的小圆片代替饼,让每一名学生都经历了从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一个优化思想:使锅尽量不空着才是最省时的. 把课桌当成是锅,用实践来“演习”烙饼,学生充满了兴趣. 就是学困生也兴趣盎然,积极地探究着,沉浸在问题的思考中.
  在探究三张饼的最佳方案时,花了较多的时间,所幸的是主体思想最终还是由学生在探究后得出的. 学生各个小组通过交流和动手操作后,从多种方法最终优化成一种,即锅没有空着的方法. 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首先问学生,饼是否烙熟了?(即是否正反面都烙过了);其次要求学生观察方案一(一张一张烙)和方案二(两张两张烙)的区别,也就是要求学生观察锅是否因空着而浪费了.
  3. 倒推法
  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进一步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而这个条件已知了吗?如果没有,还需要寻找什么条件来求解. 用倒退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人教版四下第101页,我是这样教学讲解的:
  张英跳了1.1米高,李强比张英高0.15米,肖红比李强低0.09米,问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先让学生反复读题.
  师:求什么?(生:肖红跳过的高度)
  师:与谁有关?(生:李强)
  师:李强跳过的高度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吗?(生:没有)
  师:那有办法求出李强跳过的高度吗?(生:有,李强的高度比張英高0.15米,张英跳过的高度已经知道了. )
  师:所以这道题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求出李强跳过的高度,再求肖红跳过的高度. )
  通过这样一步步倒推着分析,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自己就学会了解决问题.
  4. 图示法
  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弱,空间观念特差,所以借助题目已给出的图或者自己画图,形象直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鸡兔同笼有一题,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兔各有几只?如果让差生用假设法或方程来解答都有困难,但如果让他们画图来解决就一目了然了,如下:
  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有5只兔,3只鸡. 也可以列表如下:
  通过列表,既训练了学生的有序思维,又能一目了然找到了鸡兔各有几只?
  又如在五上教材中教了乘法运算定律后,我出了一题:五年级学生补做校服,女生有4名,男生有8名,每套校服12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正确列式:125 × (4 8),结果有生错列为125 × (4 × 8). 我为了区分这两题的算理和算法,进行了数形结合. 画了下面两幅图来理解帮助学生区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本质不同,效果比较好.
  5. 操作法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认识的发展一般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小学阶段,如果能让他们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问题,实践证明会使问题简单得多. 例如教学<<直线.射线和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困生真正理解三线之间的关系,我是这样引导的: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 先猜一个数学名词“无始无终”(直线),接着让学生画一条直线,然后让学生继续在直线上创作出射线和线段,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以后,师问你们画了几条线段和射线,有学生说我画了一条线段和4条射线,也有生说我画了三条线段和6条射线……
  师说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画下去你们能在这条直线上创造出几条射线和线段啊!得出了在这条直线上能创造出无数条的射线和线段. 紧追着问:那直线有几条呢?(一条). 此时全班同学都明白了直线生出了射线和线段. 真正理解了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学困生原先靠死记硬背记住的结论现在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也能真正理解了.有句经典:“看过了,可以忘掉,想过了,可以记住,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6. 体验法
  学困生不管是记忆还是动手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差,所以要重视他们的参与,让他们亲身体验才能记住理解. 例如教学四上《数学广角》中的排队等候问题,求3人等候总时间最少的问题. 我先让三个学困生手拿一本作业本面批,A生模拟3分钟,B生1分钟,C生2分钟,通过老师改作业,他们亲身经历体会感知到A等了3分钟,B等了4分钟,C等了6分钟,三人等候总时间3 × 3 1 × 2 2 × 1 = 13分钟. 然后再调换顺序改,先改B,再改C和A,这样三人等候总时间1 × 3 2 × 2 3 × 1 = 10(分钟)这样他们就很容易理解每个人等候的时间以及三个人不同顺序等候的总时间,然后怎样安排他们等候的总时间最少等等问题. 又如教学四下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定理,好生从书上就能理解这个新知识了,差生靠死记就是理解不了. 因此我就让2个学困生在小操场上进行走路比赛,俩人同时从C点出发,一个沿着蓝线走到A,一个沿着红线走到A,亲身体会哪个快,其余几个当裁判.
  结果发现红线比蓝线快,斜边大于直角边. 亲身体会真正理解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样抽象变具体了,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仅需要教学方法的改进,还要投入更多的感情,不断地研究探索,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好老师,正确诱导学困生. 我们相信,我们对他们的爱不会白白流走,有付出就有回报,他们一定可以渐渐转化的,一定可以提升的.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对同是高危险行业的煤矿系统和民航系统的安全状况比较分析,提出了通过提升矿工学习力以提高安全素质进而改善煤矿安全状况的重大课题.文中分析了学习力对提升矿工安
【摘要】借助诱思探究教学方法,让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高效与形象,能够减小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压力,促进数学教学现状的改变.文章立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基于诱思探究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这一问题.  【关键词】诱思探究学习;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逐渐丰富起来.用诱思探究方法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
同学们在学习《圆》这一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对错误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很多错误都源于概念不清,接下来,我们对圆中有关概念、定理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  一、对“弦所对的圆周角”的求解不考虑分类
<正>1 电器火灾的安全扑救 由于电气火灾具有一定特殊性,从灭火扑救角度考虑,一要保证扑救人员的安全;二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扑救方法,使国家和人民财产少受损失。 电气火灾事故
【摘要】 数学课程的学习是初中学习时代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熟悉掌握数学学科中最基础的思想方法,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课堂教学初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情感、价值观与态度得到相应发展. 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将课程有效进行改善,在改革过程中还将对数学教学进行探索,构建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大力
【摘要】 本文对一道中考题进行解法探究  【关键词】 多解;探究  问题:(泉州中考)已知: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2)若定长线段BC的两个端点分别在∠MAN的两边AM,AN(B、C均与A不重合)滑动,如图1,当∠MAN=60°,BC=2时,分别作BP⊥AM,CP⊥AN,交点为P.试探索:在整个滑动过程中,P,A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保持不变?并说明理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