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语文学习若是依旧停留在听听、记记、背背这层面,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那么,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我主要是从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努力提高朗读质量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普遍采用。但是长期以来,朗读已经异化为语文教学的一道程序,枯燥乏味的陈规,使很多学生的朗读成了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
  其实,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是从朗读中获得并体现出来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只在于让学生吸收遣词造句的精妙,更在于期待学生能在朗读过程中和作品、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
  令人欣喜的是新教材所选篇目均文质兼美,极其适合朗读。教师不妨从范读起步,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悉心指导,使学生从中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得到美的熏陶,激发朗读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再通过课内外每一次的朗读练习养成高质量朗读的习惯。练习时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出发,读出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读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充分地读,会增强学生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
  
  二、设置形式多样的说话练习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但在传统教学中,这一点并不被重视,教师的“一言堂”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说话”的机会。在实践中,我发现口头问答、口头复述、口头解说、口头作文、讨论、辩论、访谈、讲演……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说话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语言表达的要求:说话时有中心,有条理,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观点要清晰、有理有据,说话要考虑对象、场合,学会倾听等。更可以让他们通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共享情感,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语文世界的美妙。教师还可适时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情趣进行积极影响,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这里举一个例子,在涉及成长这一话题时,我设计了“成长的烦恼”访谈系列活动。首先,请学生们畅谈自己的烦恼。然后,请他们通过采访家长、亲戚、任课老师、学校领导等对象了解成人们在青少年时期的烦恼和现在的烦恼,以及他们对待烦恼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们谈谈对成长烦恼的看法。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烦恼,有烦恼很正常,烦恼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解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很重要。还有很多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烦恼颇有几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也有学生在家庭教育上、情感交流上开始体谅父母。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参与了整个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口语交际的锻炼,更构筑了健康的心理。
  
  三、努力扩大学生的诵读范围
  
  我们常说语文学习需要积累,这种积累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积累,更是学生阅读经验、文化底蕴、情感态度、思想审美等的积累。正如俄国作家鲁巴金所言:“阅读,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建立”只是倚赖教材所列篇目是根本无法达成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诵读,读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报刊等。教师也可以依据教材做一些辐射性的推荐阅读。推荐阅读文章所涉及作家的其他代表性作品;对只是作品节选部分的课文,推荐阅读整部作品;推荐课文的相关评论;由课文推荐阅读作者的相关资料;尤其要注重同题作品和同类作品的阅读推荐。如学习《斑羚飞渡》,我推荐学生阅读了《藏羚羊跪拜》、《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守望藏羚羊的日子》、《狼行成双》等。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深入透彻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品质。
  总之,进行的课外诵读延伸范围一定要广:古今中外、诗词曲赋、文史经哲、报纸杂志,单本套书等。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从中汲取自己所需的营养。读书不是学习的唯一,但要天天读书,用好书滋养自己,使精神高贵起来。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打下坚实的、厚重的文化素养。通过诵读,学生还可以汲取思想营养,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语文学习要强调学生动口,这样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动性,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体验。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对话是当今时代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之一。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域中,无论是对话的价值还是形式都应成为继续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基于对话的教师继续教育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也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奋斗历程所证明.创新是关键,解决前进中的老问题需要创新,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更需要
设计并加工了新型无机膜-光催化集成反应器.利用反冲技术对陶瓷膜分离回收TiO2超细粒子悬浆液的微滤过程进行了强化研究.考察了反冲压力、时间、周期对强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
9月9日,湖北工业大学隆重举行防水材料与工程专业开学典礼暨校企合作办学仪式,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防水分会、中化建公司苏州防水材料研究设计所、<中
针对我国防水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工作的建议.指出:标准制定应坚持先进性的原则,采取慎重的态度,使制定的标准有利于行业的技术进步,并加快与国际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YJH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主要性能,并与国际著名品牌XYPEX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抗渗性和自修复性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YJH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远高于国标G
动机和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两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态度和动机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抱有好感,对英语的结构和表达法感到新奇,那对他来说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鲜事物的过程。英语学习便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探索。相反,如果他对英语学习抱有轻蔑、厌恶的态度或把英语想像得太难学,其学习效果则毫无疑问会受影响。  如何利用动机、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促进中学英语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就此问题做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