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中央党校的大门很快就来到了主楼,这是校领导和教授们办公的场所,主楼后面两旁分别是档案馆和陈列馆,可阅览报刊和参观校史。再往里走,就是毛主席亲自书写的校训“实事求是”的石碑。
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主题正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胡锦涛同志兼任了近10年的中央党校校长,经常在春秋季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并逐渐形成了惯例。2007年12月,习近平同志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以来,每次开学典礼都亲自到场,并发表重要的“校长讲话”。在换届年,“校长讲话”更显得意味深长。
党代会前的吹风
中央党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曾经有专家直言,中央党校因其特殊的地位,已经成了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出台前重要的研讨和吹风场所。
2002年9月2日,是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的日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的胡锦涛,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当时在会上指出:我们党即将召开的十六大,是在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对于全面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党同志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他着重强调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是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讲话的重要意义。他说,今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是继去年“七一”讲话后又一篇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为召开党的十六大作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准备。
在此之前,胡锦涛在2011年的5月31日第30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以及2002年3月1日的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主题分别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2002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五个多月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被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也经过类似的“吹风”。1997年5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他强调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能动摇。”
《人民日报》对此评论称,5月29号,江泽民在党校的这篇讲话,是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就十五大的指导方针向党的高级干部作的重要讲话,对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对保证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胜利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路线斗争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方向正确对中国影响深远。然而在国家处于混乱中时,选择什么路线向前,却没那么容易。
中共中央前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党校作报告,对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等重大问题进行一番论述,就完成了统一全党思想的工作,同时也为党的十四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但对于刚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的中国,长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左”的混乱,则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澄清。
在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党校工作开始恢复,并于1977年3月初确定由华国锋任校长,胡耀邦任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
1977年8月,中共提前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一大”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坚持这次运动“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华国锋在十一大政治报告中还提出:“要认真组织力量研究党史,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经验。”所谓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分别指的是刘少奇、林彪和“四人帮”的问题。也就是要研究“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当时编写党史和总结“三次路线斗争”的任务,首先是由刚刚复校的中共中央党校承担起来了。
要研究“文化大革命”,就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毛泽东晚年错误。当时,人们头脑中普遍带有“两个凡是”的思想印记,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9月22日,胡耀邦来到党史党建教研室,就教学工作和如何总结“三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等问题,发表了长篇讲话。他说:“这十几年来我们党内受错误路线的干扰,制造了那么多的谬论,我们不可能不受影响。因此,我们有一个自觉清理自己思想的问题。”“这十几年来,报刊上发表的很多东西,包括自己同意的、甚至宣传过的东西,要下决心重新认识,也就是说要把颠倒了的东西颠倒回来,把弄偏的弄歪的东西纠正过来。”
根据胡耀邦讲话的精神,党史党建教研室正式成立了第九、第十、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专题研究小组。
在“三次路线斗争”提纲初稿出来后,胡耀邦又提出新的意见:稿子先不上报中央,作为草稿先印发给第一期学员800多人内部讨论,征求意见,然后将提纲连同学员意见一并上报中央。再考虑如何着手编写。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决定。胡耀邦领导搞的这个稿子,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十一大”的框框,如果直接呈报上去,肯定不会符合中央坚持“两个凡是”的领导人的意愿,胎死腹中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首先在中央党校的学员中进行内部讨论,反映了大家的意见,把文章做大了,上面也就不好再轻易否定掉了。
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王海光认为,在胡耀邦亲自指导下,中央党校进行“三次路线斗争”的研究和大讨论,既是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奏曲,为全党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文化大革命”历史的研究,起到了拓荒者和先锋军的作用,是从政治上的拨乱反正进入到学术上的拨乱反正的开端。在大讨论中,全校学员反映的意见和对“文革”教训的总结,直接帮助了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若干政治生活准则》的制定。也为后来全党高级干部对《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大讨论和通过,起了历史铺垫的作用。
党校系统
中央党校在“三次路线斗争”中充分展示了它作为中共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鉴于此,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党校校长都由中央政治局分管党建和组织工作的常委兼任。
胡锦涛总书记在1993年担任中央党校校长前,已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之后的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以及现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前,亦担任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党校的特殊之处,除了在校“学生”可以经常见到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外,它的教学设置与高校也不同。它不分院系,而是设进修部、培训部、研究生院三个学员管理部门。进修部负责省部级、地厅级干部、县(市)委书记的轮训;培训部负责中青年后备干部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研究生院负责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党校系统师资。此外,中央党校还设有中直机关分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部队分部、国资委分校,培训相应级别的干部。
胡锦涛总书记就曾是中央党校1983年中青班的学员。和省部班、地厅班等短期进修班不同,中青班脱产学习的时间长达一年,而且学员比较年轻。从1995年开始,中央明确定位“中青班就是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培养后备力量的”。因此,学员的选拔也和省部班不同,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各单位的后备干部选拔进行全程审核、把关。
全国党校是一个大的系统,有中央党校、省一级党校、地市级党校和县级党校,大概有3000多所,其中县级党校有2000多所。地方党校虽与中央党校之间,不是领导关系,只有着业务指导关系,却是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地位也不容轻视。而中央方针的政策,正是靠这每一级地方党校的实践去落实。
正如5月16日,习近平副主席在中央党校所讲,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而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他要求领导干部们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超越阶段的目标,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主题正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胡锦涛同志兼任了近10年的中央党校校长,经常在春秋季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并逐渐形成了惯例。2007年12月,习近平同志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以来,每次开学典礼都亲自到场,并发表重要的“校长讲话”。在换届年,“校长讲话”更显得意味深长。
党代会前的吹风
中央党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曾经有专家直言,中央党校因其特殊的地位,已经成了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出台前重要的研讨和吹风场所。
2002年9月2日,是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的日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的胡锦涛,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当时在会上指出:我们党即将召开的十六大,是在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对于全面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党同志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他着重强调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是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讲话的重要意义。他说,今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是继去年“七一”讲话后又一篇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为召开党的十六大作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准备。
在此之前,胡锦涛在2011年的5月31日第30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以及2002年3月1日的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主题分别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2002年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五个多月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被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也经过类似的“吹风”。1997年5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他强调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风险,都不能动摇。”
《人民日报》对此评论称,5月29号,江泽民在党校的这篇讲话,是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就十五大的指导方针向党的高级干部作的重要讲话,对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对保证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胜利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路线斗争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方向正确对中国影响深远。然而在国家处于混乱中时,选择什么路线向前,却没那么容易。
中共中央前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党校作报告,对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等重大问题进行一番论述,就完成了统一全党思想的工作,同时也为党的十四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但对于刚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的中国,长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左”的混乱,则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澄清。
在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党校工作开始恢复,并于1977年3月初确定由华国锋任校长,胡耀邦任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
1977年8月,中共提前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一大”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坚持这次运动“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华国锋在十一大政治报告中还提出:“要认真组织力量研究党史,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经验。”所谓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分别指的是刘少奇、林彪和“四人帮”的问题。也就是要研究“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当时编写党史和总结“三次路线斗争”的任务,首先是由刚刚复校的中共中央党校承担起来了。
要研究“文化大革命”,就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毛泽东晚年错误。当时,人们头脑中普遍带有“两个凡是”的思想印记,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9月22日,胡耀邦来到党史党建教研室,就教学工作和如何总结“三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等问题,发表了长篇讲话。他说:“这十几年来我们党内受错误路线的干扰,制造了那么多的谬论,我们不可能不受影响。因此,我们有一个自觉清理自己思想的问题。”“这十几年来,报刊上发表的很多东西,包括自己同意的、甚至宣传过的东西,要下决心重新认识,也就是说要把颠倒了的东西颠倒回来,把弄偏的弄歪的东西纠正过来。”
根据胡耀邦讲话的精神,党史党建教研室正式成立了第九、第十、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专题研究小组。
在“三次路线斗争”提纲初稿出来后,胡耀邦又提出新的意见:稿子先不上报中央,作为草稿先印发给第一期学员800多人内部讨论,征求意见,然后将提纲连同学员意见一并上报中央。再考虑如何着手编写。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决定。胡耀邦领导搞的这个稿子,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十一大”的框框,如果直接呈报上去,肯定不会符合中央坚持“两个凡是”的领导人的意愿,胎死腹中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首先在中央党校的学员中进行内部讨论,反映了大家的意见,把文章做大了,上面也就不好再轻易否定掉了。
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王海光认为,在胡耀邦亲自指导下,中央党校进行“三次路线斗争”的研究和大讨论,既是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奏曲,为全党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文化大革命”历史的研究,起到了拓荒者和先锋军的作用,是从政治上的拨乱反正进入到学术上的拨乱反正的开端。在大讨论中,全校学员反映的意见和对“文革”教训的总结,直接帮助了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若干政治生活准则》的制定。也为后来全党高级干部对《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的大讨论和通过,起了历史铺垫的作用。
党校系统
中央党校在“三次路线斗争”中充分展示了它作为中共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鉴于此,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党校校长都由中央政治局分管党建和组织工作的常委兼任。
胡锦涛总书记在1993年担任中央党校校长前,已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之后的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以及现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前,亦担任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党校的特殊之处,除了在校“学生”可以经常见到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外,它的教学设置与高校也不同。它不分院系,而是设进修部、培训部、研究生院三个学员管理部门。进修部负责省部级、地厅级干部、县(市)委书记的轮训;培训部负责中青年后备干部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研究生院负责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党校系统师资。此外,中央党校还设有中直机关分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部队分部、国资委分校,培训相应级别的干部。
胡锦涛总书记就曾是中央党校1983年中青班的学员。和省部班、地厅班等短期进修班不同,中青班脱产学习的时间长达一年,而且学员比较年轻。从1995年开始,中央明确定位“中青班就是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培养后备力量的”。因此,学员的选拔也和省部班不同,中共中央组织部对各单位的后备干部选拔进行全程审核、把关。
全国党校是一个大的系统,有中央党校、省一级党校、地市级党校和县级党校,大概有3000多所,其中县级党校有2000多所。地方党校虽与中央党校之间,不是领导关系,只有着业务指导关系,却是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地位也不容轻视。而中央方针的政策,正是靠这每一级地方党校的实践去落实。
正如5月16日,习近平副主席在中央党校所讲,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而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他要求领导干部们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超越阶段的目标,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