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历史教学,教学素质化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呆板、教学模式单调、教学空间狭隘等方面,提高教学素质化水平就必须从这些问题入手,针对性采取措施,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成效。
一、优化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设备运用上面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农村学校与中年以上教师,对于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华而不实,另一方面在熟练运用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程度不高。以多媒体手段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与辅助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增强教学成效。如教学《洋务运动》内容时,由于历史教学内容多为枯燥的历史史实,难以像其他学科那样进行充分发挥,因此会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我在这一章节内容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互联网上下载了有关清代洋务运动的纪录片《话说洋务运动》精彩片段,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帮助学生从进步意义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全面深入地了解其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洋务运动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但是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抗击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于当时的中国教育和国防近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深化了教学成效。
二、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的生动程度
历史是巨幅画卷,也是浩瀚群书,高中历史教材是一段纲要式回顾,教师在教学中会明显感受到,教材所包含的信息容量与历史丰富的信息相比,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相比,明显薄弱,无法完全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求。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建立起以教材为纲要和主线,糅合进丰富历史教学信息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提升教学质效。例如在教学《全国大动乱》内容时,我认为教材内容过于概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一些生动的实际素材进行链接,增强学生对于这场浩劫的直观感知与深刻认识。于是,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布置学生开展了“回忆那个年代”为主题的寻访活动,安排学生向自己的爷爷奶奶、离退休老干部、社区老人等不同对象进行走访了解,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增加学生对那场大浩劫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走访活动,学生对于文化大革命的了解信息远远超出了教材中所列举的内容。我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活动,从本地区在“文革”中的一个点折射出全国各地在这场浩劫中所遭受的创伤,增强了学生对于文化大革命危害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结合教材内容,对十年动乱原因和危害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模式,有效增强师生的互动成效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学生深刻理解与自主探究等方面兼顾不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学习到了许多历史知识,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有些内容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引导思想与培养分析能力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导致历史学习成为“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将原本单向传授的灌输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侧重启发引导的探究教学模式,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全国大动乱》时,我不再以自己的讲解教学为主,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组探究思考题:“文革”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导火线、标志、纲领、领导机构是什么?“文革”发展中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一月革命”说明了什么?“二月抗争”体现了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文革”惨痛的教训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通过这样逐层深入的探究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文革”的发动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党内“左倾”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十年浩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于我们的教训也是无比深刻的,我党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方针,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强化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防止重蹈覆辙。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思维难点的点拨,如“文革”的发生背景、“二月抗争”意义、“文革”全面发动两个文件和会议的实质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深入开展,提升教学成效。
四、拓展教学空间,有效提升思想教育的成效
历史教育教学工作除了要承担着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等方面目标之外,还要发挥重要的思想教育成效,强化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引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只靠课堂教学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教学《“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市委统战部组织的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图片展,通过观看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学生充分感悟到了“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巨大成功,同时对中国国力强大为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再比如联系前一阶段中日钓鱼岛纠纷渔船事件,我组织了论坛活动,从事件发生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最终迫使日本政府释放我被扣船长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评论,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主权完整所坚持的严正立场,以及作出的有力举措,学生无不群情激昂,对于日本政府的无耻行径表达了强烈愤慨,对我国维护主权完整作出的不懈努力表示热烈拥护,对取得的阶段胜利欢呼雀跃,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优化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设备运用上面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农村学校与中年以上教师,对于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华而不实,另一方面在熟练运用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导致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程度不高。以多媒体手段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与辅助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增强教学成效。如教学《洋务运动》内容时,由于历史教学内容多为枯燥的历史史实,难以像其他学科那样进行充分发挥,因此会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我在这一章节内容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互联网上下载了有关清代洋务运动的纪录片《话说洋务运动》精彩片段,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帮助学生从进步意义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全面深入地了解其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洋务运动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但是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抗击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于当时的中国教育和国防近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深化了教学成效。
二、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的生动程度
历史是巨幅画卷,也是浩瀚群书,高中历史教材是一段纲要式回顾,教师在教学中会明显感受到,教材所包含的信息容量与历史丰富的信息相比,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相比,明显薄弱,无法完全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求。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建立起以教材为纲要和主线,糅合进丰富历史教学信息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提升教学质效。例如在教学《全国大动乱》内容时,我认为教材内容过于概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一些生动的实际素材进行链接,增强学生对于这场浩劫的直观感知与深刻认识。于是,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布置学生开展了“回忆那个年代”为主题的寻访活动,安排学生向自己的爷爷奶奶、离退休老干部、社区老人等不同对象进行走访了解,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增加学生对那场大浩劫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走访活动,学生对于文化大革命的了解信息远远超出了教材中所列举的内容。我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活动,从本地区在“文革”中的一个点折射出全国各地在这场浩劫中所遭受的创伤,增强了学生对于文化大革命危害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结合教材内容,对十年动乱原因和危害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模式,有效增强师生的互动成效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学生深刻理解与自主探究等方面兼顾不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学习到了许多历史知识,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有些内容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引导思想与培养分析能力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导致历史学习成为“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将原本单向传授的灌输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侧重启发引导的探究教学模式,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全国大动乱》时,我不再以自己的讲解教学为主,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组探究思考题:“文革”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导火线、标志、纲领、领导机构是什么?“文革”发展中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一月革命”说明了什么?“二月抗争”体现了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文革”惨痛的教训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通过这样逐层深入的探究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文革”的发动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党内“左倾”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十年浩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对于我们的教训也是无比深刻的,我党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方针,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强化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防止重蹈覆辙。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思维难点的点拨,如“文革”的发生背景、“二月抗争”意义、“文革”全面发动两个文件和会议的实质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深入开展,提升教学成效。
四、拓展教学空间,有效提升思想教育的成效
历史教育教学工作除了要承担着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等方面目标之外,还要发挥重要的思想教育成效,强化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引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只靠课堂教学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教学《“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市委统战部组织的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图片展,通过观看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学生充分感悟到了“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巨大成功,同时对中国国力强大为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再比如联系前一阶段中日钓鱼岛纠纷渔船事件,我组织了论坛活动,从事件发生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最终迫使日本政府释放我被扣船长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评论,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主权完整所坚持的严正立场,以及作出的有力举措,学生无不群情激昂,对于日本政府的无耻行径表达了强烈愤慨,对我国维护主权完整作出的不懈努力表示热烈拥护,对取得的阶段胜利欢呼雀跃,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