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实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场所,包含着师生互动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最常用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所以,关注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课堂提问。以下将结合问卷调查,讨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公平性问题。
一、什么是教师课堂提问的公平性
实践证明,教师课堂提问的公平性能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思考的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信心的树立等。因为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那么,什么是课堂提问的公平性呢?笔者认为,教师课堂提问的公平性应体现提问的全面性与公正性。全面性是指能使每个学生感到自己随时都有被问到的可能;公正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能不受学生的成绩优劣、表现好坏、个性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面向全体学生,平等、人性化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独立发表见解与交流的机会。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与分析
为考察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公平性,笔者从学生的学业成绩、候答时间、座位安排方面,对某校五年级和六年级共计900名学生进行了三种问卷的调查。
问卷一,关于每节课学生被提问的百分比:优等生50%,中等生20%,中下生30%。可见,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的次数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能正确回答问题,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教师喜欢让优等生回答问题,这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公平。
问卷二,教师提问后是否马上要求作答:马上作答57.8%,稍作停頓27.8%,停顿充足14.4%。这些数据反映出大部分教师不太重视提问后的候答,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原因是教师习惯于让主动举手的学生或优等生回答问题,通常他们在提问后能够马上回答。
问卷三,学生座位与教师提问次数的关系:前三排48.9%,中间两排33.3%,后两排17.8%。这些数据说明学生的座位会影响教师课堂提问次数,座位越靠近讲台的学生被提问的可能性大于远离讲台的学生。原因与人的清晰视野相关,座位靠近讲台的学生更容易被教师关注到。
三、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不公平性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影响教学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更不能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不能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冷落了学困生,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可针对学困生提判断型问题,问“是不是”或“对不对”;针对中等生提描述型问题,问“是什么”,或分析型问题,问“为什么”;针对优等生提创造型问题,问“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2.讲究教学方法
实现提问的公平需要讲究教学方法,应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作答,避免个别学生“一言堂”现象。
(1)课前进行前置性探究学习。“前置性探究学习”是学生课前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和要求尝试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学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学困生,可以反复探究,不必因为对新知的“零起点”而感到困惑,不必因“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难过,通过课前充分的准备,在课上就会逐渐不再害怕提问。
(2)课中确保充足的候答时间。当教师提的问题较难,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时,教师应耐心等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候答时间,确保学生都能独立思考或有时间合作交流,创造更多平等作答的机会。
(3)课末有效反思与及时评价。实践证明,有效反思能促进个体成长,积极的评价能激发人不断进步。如在数学课堂中,为了使更多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自信地举手作答,每节课末,笔者都会鼓励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节课你认真思考了吗?你举手发言了吗?你回答了几个问题?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同桌或小组中课堂表现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最后再进行总结评价,特别是对能够积极思考的学困生及课堂上能提出创新想法的学生,分别予以“进步小标兵”和“创意小标兵”的称号。在教师与同学的鼓励下,课堂的提问作答呈现出均衡与繁荣的景象,有更多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教师也会特别关注没有作答过的学生,努力让全体学生参与。
3.变换教师讲课与课桌的位置
“秧田式”是目前班级授课制情况下,最普遍的座位编排方式。为了使每个学生受到关注及提问机会平等,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1)定时调换座位。其一,要严格制止按学习成绩编排座位的做法,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身高、视力、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然后将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性格外向与内向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各自的发展。其二,大组与大组的位置每两周进行一次调换,既有利于学生视力的保护,也有利于教师均等地关注每一位学生。
(2)改变课桌的摆放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将座位编排成矩形,教师在中间。如教学“数学好玩”中的活动课程时,笔者就采用这种排列方式。因为这样的座位排列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从空间上缩短师生的距离,有利于形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自然、从容地回答问题。
(3)变换教师讲课时的位置。教师如果整节课都在黑板前走动,就会冷落教室中间与后面的学生,久而久之,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使全体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根据需要及时变换自己讲课时站立的位置,在教室的前、中、后各处适时地走动。
由于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公平性的因素是多元的,且教师个体也存在着主观性,因此教师提问的公平性是相对而言的。教师应经常提醒自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及时作出调整,要使自己的教学接近公平,要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 郭向和)
一、什么是教师课堂提问的公平性
实践证明,教师课堂提问的公平性能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思考的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信心的树立等。因为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那么,什么是课堂提问的公平性呢?笔者认为,教师课堂提问的公平性应体现提问的全面性与公正性。全面性是指能使每个学生感到自己随时都有被问到的可能;公正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能不受学生的成绩优劣、表现好坏、个性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面向全体学生,平等、人性化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独立发表见解与交流的机会。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与分析
为考察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公平性,笔者从学生的学业成绩、候答时间、座位安排方面,对某校五年级和六年级共计900名学生进行了三种问卷的调查。
问卷一,关于每节课学生被提问的百分比:优等生50%,中等生20%,中下生30%。可见,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的次数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能正确回答问题,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教师喜欢让优等生回答问题,这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公平。
问卷二,教师提问后是否马上要求作答:马上作答57.8%,稍作停頓27.8%,停顿充足14.4%。这些数据反映出大部分教师不太重视提问后的候答,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原因是教师习惯于让主动举手的学生或优等生回答问题,通常他们在提问后能够马上回答。
问卷三,学生座位与教师提问次数的关系:前三排48.9%,中间两排33.3%,后两排17.8%。这些数据说明学生的座位会影响教师课堂提问次数,座位越靠近讲台的学生被提问的可能性大于远离讲台的学生。原因与人的清晰视野相关,座位靠近讲台的学生更容易被教师关注到。
三、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不公平性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影响教学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更不能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不能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冷落了学困生,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可针对学困生提判断型问题,问“是不是”或“对不对”;针对中等生提描述型问题,问“是什么”,或分析型问题,问“为什么”;针对优等生提创造型问题,问“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2.讲究教学方法
实现提问的公平需要讲究教学方法,应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作答,避免个别学生“一言堂”现象。
(1)课前进行前置性探究学习。“前置性探究学习”是学生课前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和要求尝试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学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学困生,可以反复探究,不必因为对新知的“零起点”而感到困惑,不必因“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难过,通过课前充分的准备,在课上就会逐渐不再害怕提问。
(2)课中确保充足的候答时间。当教师提的问题较难,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时,教师应耐心等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候答时间,确保学生都能独立思考或有时间合作交流,创造更多平等作答的机会。
(3)课末有效反思与及时评价。实践证明,有效反思能促进个体成长,积极的评价能激发人不断进步。如在数学课堂中,为了使更多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自信地举手作答,每节课末,笔者都会鼓励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节课你认真思考了吗?你举手发言了吗?你回答了几个问题?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同桌或小组中课堂表现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最后再进行总结评价,特别是对能够积极思考的学困生及课堂上能提出创新想法的学生,分别予以“进步小标兵”和“创意小标兵”的称号。在教师与同学的鼓励下,课堂的提问作答呈现出均衡与繁荣的景象,有更多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教师也会特别关注没有作答过的学生,努力让全体学生参与。
3.变换教师讲课与课桌的位置
“秧田式”是目前班级授课制情况下,最普遍的座位编排方式。为了使每个学生受到关注及提问机会平等,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1)定时调换座位。其一,要严格制止按学习成绩编排座位的做法,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身高、视力、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然后将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性格外向与内向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各自的发展。其二,大组与大组的位置每两周进行一次调换,既有利于学生视力的保护,也有利于教师均等地关注每一位学生。
(2)改变课桌的摆放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将座位编排成矩形,教师在中间。如教学“数学好玩”中的活动课程时,笔者就采用这种排列方式。因为这样的座位排列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从空间上缩短师生的距离,有利于形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自然、从容地回答问题。
(3)变换教师讲课时的位置。教师如果整节课都在黑板前走动,就会冷落教室中间与后面的学生,久而久之,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使全体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根据需要及时变换自己讲课时站立的位置,在教室的前、中、后各处适时地走动。
由于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公平性的因素是多元的,且教师个体也存在着主观性,因此教师提问的公平性是相对而言的。教师应经常提醒自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及时作出调整,要使自己的教学接近公平,要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