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该如何进行语文尤其是职业教育下的语文课程改革,却没有一个定论。结合教学经验,简单谈谈有关于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高校语文职业教育改革一、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科定位模糊,教学地位下降。语文在经历了几次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之后,语文的教学地位已经大大降低,在大部分的高校中语文仅仅是选修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选修课都没有重视,而失去了主体教学地位的语文,学校在科研经费等方面也减少了投入力度与重视程度,只有语文教师在努力教学。
2.社会风气影响,高校语文邊缘化。经济的发展与大学的扩招使得大学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而社会上的功利性、市场化风气对学生、对教师的影响都非常大。所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性的,如学习英语可以留学,可以继续深造,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类证书,等等。而语文的人文性决定它没有那么强的功能性,因而选择认真学习语文的人越来越少。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在校园里会有很多英语社团,每天晨读或者晚读,而语文的社团大部分是书法、国画,等等,没有人会朗读语文。
3.教学质量低,学生语文素养低。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语文课混杂在文学课、赏析课、写作课之中,没有系统的教学系统;而语文教材五花八门,课堂教学氛围差;上课学生规模大,200多人左右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直接造成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低下,大学之前学习的语文知识学生已经都忘记了,学生在组织语言等方面能力及其低下,最直接的体现便是论文的写作!不合规范,格式不正确,用语不对,逻辑不通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高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关于高校语文课程的改革,笔者认为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语文是汉字、汉语作为载体的,而汉字与汉语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的根。虽然我们平时说话、写字觉得自己水平足够,但是真正涉及到专业领域的写作或者其他方面的,便显示出我们的水平低。国外有一门学问叫汉学,是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一门学科,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语文更是理所应当的。其次,学好语文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必要。一个人的谈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很必要的,为什么一些明星会被大众所喜欢?是因为他们的修养与品格。第三,学好语文是文化传承的必要手段。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很多优秀的文化都消失了,国家从政策上保护这些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需要传承人与继承者之间的沟通,而语言、文字就是最好的工具。
三、职业教育视角下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语文要改革,需要有方向,才能使改革之路更为顺畅。现在国家提倡职业教育,提倡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在职业教育视角下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更加符合当前的高等教育情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语文教学。语文课程要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高校语文工作。学校要从科研经费、教师职称、教师福利等方面投入更多提高语文教师的待遇与福利,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学校要增加语文课时,加强语文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语文课程的学分,让教师与学生都重视语文课。
2.职业教育导向,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高校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因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社会发展动态与企业需求,可以利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量身打造语文课程。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思想松懈,对学生的兴趣已经大大降低,认为大学生活就是享受。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专业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是自己的教学水平不高,怎么能吸引学生来上课?语文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那就要融入学生的文化生活中,对网络流行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中才能和学生更好的互动;其次语文教材因为各种原因,学校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就造成了教学失去了系统性,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对语文教材既不死板,也不过分解读,要从社会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形成适合教学的教材;最后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网络信息时代,学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文字,更多的是对声音、图片、画面等语言的描述,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来教学。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位教师不断地努力和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学校、适合自己教学、适合学生兴趣的语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雪峰.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114-115.
高校语文职业教育改革一、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科定位模糊,教学地位下降。语文在经历了几次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之后,语文的教学地位已经大大降低,在大部分的高校中语文仅仅是选修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选修课都没有重视,而失去了主体教学地位的语文,学校在科研经费等方面也减少了投入力度与重视程度,只有语文教师在努力教学。
2.社会风气影响,高校语文邊缘化。经济的发展与大学的扩招使得大学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而社会上的功利性、市场化风气对学生、对教师的影响都非常大。所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性的,如学习英语可以留学,可以继续深造,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类证书,等等。而语文的人文性决定它没有那么强的功能性,因而选择认真学习语文的人越来越少。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在校园里会有很多英语社团,每天晨读或者晚读,而语文的社团大部分是书法、国画,等等,没有人会朗读语文。
3.教学质量低,学生语文素养低。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语文课混杂在文学课、赏析课、写作课之中,没有系统的教学系统;而语文教材五花八门,课堂教学氛围差;上课学生规模大,200多人左右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直接造成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低下,大学之前学习的语文知识学生已经都忘记了,学生在组织语言等方面能力及其低下,最直接的体现便是论文的写作!不合规范,格式不正确,用语不对,逻辑不通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高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关于高校语文课程的改革,笔者认为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语文是汉字、汉语作为载体的,而汉字与汉语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的根。虽然我们平时说话、写字觉得自己水平足够,但是真正涉及到专业领域的写作或者其他方面的,便显示出我们的水平低。国外有一门学问叫汉学,是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一门学科,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语文更是理所应当的。其次,学好语文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必要。一个人的谈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很必要的,为什么一些明星会被大众所喜欢?是因为他们的修养与品格。第三,学好语文是文化传承的必要手段。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很多优秀的文化都消失了,国家从政策上保护这些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需要传承人与继承者之间的沟通,而语言、文字就是最好的工具。
三、职业教育视角下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语文要改革,需要有方向,才能使改革之路更为顺畅。现在国家提倡职业教育,提倡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在职业教育视角下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更加符合当前的高等教育情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语文教学。语文课程要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高校语文工作。学校要从科研经费、教师职称、教师福利等方面投入更多提高语文教师的待遇与福利,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学校要增加语文课时,加强语文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语文课程的学分,让教师与学生都重视语文课。
2.职业教育导向,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高校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因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社会发展动态与企业需求,可以利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量身打造语文课程。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思想松懈,对学生的兴趣已经大大降低,认为大学生活就是享受。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自身要提高专业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是自己的教学水平不高,怎么能吸引学生来上课?语文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那就要融入学生的文化生活中,对网络流行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中才能和学生更好的互动;其次语文教材因为各种原因,学校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就造成了教学失去了系统性,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对语文教材既不死板,也不过分解读,要从社会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形成适合教学的教材;最后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网络信息时代,学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文字,更多的是对声音、图片、画面等语言的描述,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来教学。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位教师不断地努力和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学校、适合自己教学、适合学生兴趣的语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李雪峰.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