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建设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又有现代教育实践能力;既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因此,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素质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已是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为此应当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种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因此,在中职学校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样重要。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因为“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能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充分发挥教学实验设施的作用,进行双向互动式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比较了解。由此,他们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制约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和特殊素质要求
“双师型”教师所必备的是各种单项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经验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来的是教师的“双素质”。证书或职称是“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但绝不是有了证书或职称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从我校的实际来看,我认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对教师个体而言,是指既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渊博的专业理论,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强调的是教师所具备较强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素质”;对学校而言,是指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即理论型和实践型的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强调二者的统一,只有拥有一批“双素质”的教师,才能打造出一支卓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让教师把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达到让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因此,这完全不是获得了几个证书或几个职称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单项素质的简单相加,并不能完成综合性的任务;“双师型”教师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双素质”。
二、“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双师型”是对职业学校非文化课教师的素质要求。职业学校通常将课程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根据所教学科不同,又将教师分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对专业课教师而言的。目前对“双师型”教师含义在职教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综合起来,主要有 “双证书”。既取得普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又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职称”。即取得教师职业技术职称,又取得其他职业的技术职称;“双素质”,既要求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具有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素质;“多素质”。既要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又要求具备工程师、技师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观点无论从那一侧面都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无论怎样我认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技能。他们应该具有在本专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和能够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的双重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我国在《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这是《教师法》对教师的一般要求。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除符合《教师法》对教师的一般要求外,还应该有以下特殊要求。
1.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操作能力就是进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时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也就是对技术工作的内容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熟悉程度。
2.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通常采用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具有知识、技能的交叉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双师型”教师既要有能在教学岗位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又要有能在生产岗位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他们是教学行家和生产能手的合体,因此很容易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从国家、省、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由于办学机制和人员调配机制的制约,致使教师比例、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仍然不高,整体素质不强。
(一)就我校情况来看“双师型”教师来源据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全校任课教师85名,其中专业课教师44名,文化课教师4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名,已经具有职业技能证书的11名。而且,部分专业课教师是属于转岗教师。专业课教师占全体教师的百分之四十八。专业课教师中出国进修的教师2名,近年来参加不同专业国家级培训的教师有11名,拿到证书的7名。参加省级培训计划进修的13名。从上述情况来看,“双师型”教师的缺额还比较大。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职业学校专业课门类繁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甚至互不搭边,组织“双师型”教师的专门培训操作困难,运作成本高,而且培训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合学校需求。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往往教学任务较多,专业课教学的替代性差。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专业课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很少,相当一部分教师从未外出参加过培训学习,导致了本身就缺乏现代职教理念的专业课教师对新的职教精神的误解。 (三)“双师型”教师的人才调配机制尚未建立。目前,职业学校人事分配体制仍然建立在传统的师资配备观念与模式上,没有充分体现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源的独特性。比如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一直没有自己的定点实习医院,没有固定的专业课教师。教师定期到关系医院进修学习的制度未形成政策性文件,对“双师”的影响很大,某种程度降低了双师型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工作的热情。
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必须充分重视、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制订合理有效的校本规划。学校行政部门协同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将“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纳入职业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建立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培训,申报高级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获取多种证书,促进教师自觉地更新知识,参与在职培训和实践训练,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岗位轮换制,加强校内外培训基地建设,使专业教师能有时间和机会与生产工程紧密联系。
(二)对专业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点。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个人的双师型素质的培训提高计划,做到计划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要写明:每学期在什么时间进行技能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争取在何时考取何种技能技术证书。计划经教研室讨论,校委会审核,严格兑现,定期检查。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三)要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定位,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建设规划。在搭建校内外教师培训平台的同时,要发挥校内制度(职称评聘、校内绩效考核、年终考核、推荐先进)的杠杆作用,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四)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实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吸纳高职院校的初步具备“双师”素质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然后,在工作岗位上再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培训,使他们较快地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以便缩短中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周期,
(五)积极争取出国培训项目,学校要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级或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为教师继续深造学习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通过培训,拓宽专业教师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报考研究生、考取执业技能证书等)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
(六)通过教师间“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技能大赛,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在实践教学、提供咨询、辅导学生过程中拓展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以此直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建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学校成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督促、检查与考核。
(二)学校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学校把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作为个人和单位学年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学校拟定教师“双师素质”和“双师型”的认定标准和认得程序。每学年进行一次认定和统计,及时落实相关待遇。
总之,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双师型”教师的知识及职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民乐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素质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已是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为此应当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种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因此,在中职学校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样重要。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因为“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能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充分发挥教学实验设施的作用,进行双向互动式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比较了解。由此,他们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制约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和特殊素质要求
“双师型”教师所必备的是各种单项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经验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来的是教师的“双素质”。证书或职称是“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但绝不是有了证书或职称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从我校的实际来看,我认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对教师个体而言,是指既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渊博的专业理论,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强调的是教师所具备较强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素质”;对学校而言,是指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即理论型和实践型的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强调二者的统一,只有拥有一批“双素质”的教师,才能打造出一支卓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让教师把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达到让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因此,这完全不是获得了几个证书或几个职称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单项素质的简单相加,并不能完成综合性的任务;“双师型”教师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双素质”。
二、“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双师型”是对职业学校非文化课教师的素质要求。职业学校通常将课程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根据所教学科不同,又将教师分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对专业课教师而言的。目前对“双师型”教师含义在职教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综合起来,主要有 “双证书”。既取得普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又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职称”。即取得教师职业技术职称,又取得其他职业的技术职称;“双素质”,既要求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具有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素质;“多素质”。既要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又要求具备工程师、技师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观点无论从那一侧面都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无论怎样我认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技能。他们应该具有在本专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和能够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的双重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我国在《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这是《教师法》对教师的一般要求。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除符合《教师法》对教师的一般要求外,还应该有以下特殊要求。
1.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操作能力就是进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时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也就是对技术工作的内容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熟悉程度。
2.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通常采用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具有知识、技能的交叉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双师型”教师既要有能在教学岗位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又要有能在生产岗位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他们是教学行家和生产能手的合体,因此很容易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从国家、省、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由于办学机制和人员调配机制的制约,致使教师比例、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仍然不高,整体素质不强。
(一)就我校情况来看“双师型”教师来源据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全校任课教师85名,其中专业课教师44名,文化课教师4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名,已经具有职业技能证书的11名。而且,部分专业课教师是属于转岗教师。专业课教师占全体教师的百分之四十八。专业课教师中出国进修的教师2名,近年来参加不同专业国家级培训的教师有11名,拿到证书的7名。参加省级培训计划进修的13名。从上述情况来看,“双师型”教师的缺额还比较大。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职业学校专业课门类繁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甚至互不搭边,组织“双师型”教师的专门培训操作困难,运作成本高,而且培训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合学校需求。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往往教学任务较多,专业课教学的替代性差。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专业课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很少,相当一部分教师从未外出参加过培训学习,导致了本身就缺乏现代职教理念的专业课教师对新的职教精神的误解。 (三)“双师型”教师的人才调配机制尚未建立。目前,职业学校人事分配体制仍然建立在传统的师资配备观念与模式上,没有充分体现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源的独特性。比如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一直没有自己的定点实习医院,没有固定的专业课教师。教师定期到关系医院进修学习的制度未形成政策性文件,对“双师”的影响很大,某种程度降低了双师型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工作的热情。
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必须充分重视、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制订合理有效的校本规划。学校行政部门协同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将“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纳入职业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建立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培训,申报高级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获取多种证书,促进教师自觉地更新知识,参与在职培训和实践训练,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岗位轮换制,加强校内外培训基地建设,使专业教师能有时间和机会与生产工程紧密联系。
(二)对专业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点。要求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拟订个人的双师型素质的培训提高计划,做到计划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要写明:每学期在什么时间进行技能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争取在何时考取何种技能技术证书。计划经教研室讨论,校委会审核,严格兑现,定期检查。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三)要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定位,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建设规划。在搭建校内外教师培训平台的同时,要发挥校内制度(职称评聘、校内绩效考核、年终考核、推荐先进)的杠杆作用,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四)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实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吸纳高职院校的初步具备“双师”素质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然后,在工作岗位上再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培训,使他们较快地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以便缩短中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周期,
(五)积极争取出国培训项目,学校要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级或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为教师继续深造学习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通过培训,拓宽专业教师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报考研究生、考取执业技能证书等)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
(六)通过教师间“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技能大赛,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在实践教学、提供咨询、辅导学生过程中拓展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以此直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建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学校成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督促、检查与考核。
(二)学校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学校把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作为个人和单位学年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学校拟定教师“双师素质”和“双师型”的认定标准和认得程序。每学年进行一次认定和统计,及时落实相关待遇。
总之,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双师型”教师的知识及职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民乐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