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的搏击原则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截拳道?截拳道是李小龙以中国传统武术为基础,广泛吸取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世界许多技击流派之精华,并融合中西方哲学为其理论指导的无特定招式的、注重身体素质和搏击特质(如心理、速度、协调、反应等)训练的一种“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技击术”。李小龙也曾把截拳道解释如下:截意味着“阻止”,拳意味着“拳打”或“风格”,道则意味着“方法”或“最佳实践性”。
  然而1971年,即在李小龙猝然去世的前两年,他却忽然声称,如果可能的话,他要收回“截拳道”的名称,把他日益博大精深的武术及启悟称为——“武道”。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截拳道并非仅仅是半路拦截对方的进攻而采取有效手段进击之方法,它是一种生存、探索规律与符合取胜逻辑的斗争科学,并非明确谁首先进攻或防守反击;她所蕴涵的是一种武道哲学,只是李小龙采用了连环腿、勾漏手、沉拳、精武指、二节棍等武技将其精神、肉体充分表达而已。任何人获得其精神,无论在任何领域使用任何方法表达自我、充分发挥己之所长的均可称之为“截拳道”。这也许就是一生矛盾的李小龙提醒别人——“截拳道并无确定的含义,只是一个名称,就像任何人可以取任何一个名字一样,它只是一种称谓而已”最终构想吧。事产上,无门无派的截拳道不管怎样顺应任何门派,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截拳道的最高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所谓“无法”表明的是截拳道没有固定模式,又无任何形式束缚,以求自由发挥的技击方法;所谓“无限”则是指截拳道是一个开放的实体,它的内涵和形式在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不断的变化和创新,并以无限的打斗气魄和无限的搏击方法来应接千变万化的真实搏斗,因敌因时制宜,达到出奇制胜之目的。尽管无形无式的打斗,随心所欲的发挥运用,是截拳道战时的境界,但决不是说技击时仅凭血气之勇或恃蛮力胡拼乱打,没有章法可循。恰恰相反,初学者应该首先按一系列规范化、科学化的技术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方能洞悉一切、明辨是非,方能知己知彼、审时度势,在接触和感觉对手强弱的同时,采取有效的制敌方法,发挥最大威力。这好比一个聋哑者,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通过正确的口型和手势来完成。只有正确的口型与手势,才能较全面的表达他的本意,否则,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会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因此,对一个没真功夫却大谈搏击经验的习者来说,好像没有下过水的人,在岸上高谈阔论游泳技术,一旦入水,则拼命挣扎,大呼救命,自己的游泳理论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就是要“以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当然,当遭遇强悍对手势均力强之时,必须抱有克服意志的坚定信念,忘却赞誉和痛苦,纵使皮裂肉绽,也要置敌人于败北之地。因此顾虑自己生命的安全,就是纵容敌人,最后必定伤害到自己。兵法云:两军相逢勇者胜。搏击时不仅要勇,更要动脑筋,以智取胜。总之一句话,未经思考的技巧,对于搏击丝毫不具益处。“我不相信对手会像师兄弟拆招般先对峙观察,而后攻防;也不相信对手会像对拆演练或打沙包那样,给你蓄势运劲的时间。此外,我也不相信对手会打打停停,以便慢慢思考对策”。(李小龙语)那么,在真实性搏斗的电光火石之中,要达到“随感之发,应势而出”的高超境界,应该遵循哪些搏击原则呢?
  
  一、无所畏惧
  
  当有人问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李小龙的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无所畏惧。尽管无所谓惧被骂成“无知愚昧的产儿”,但用于搏斗之际,却显得那样自信和乐观。截拳道也认为搏斗的成败取决于内在的精神,惟有不忧不惧的搏击家,才能临敌不缩,并在心理上具有自认为“不输给任何人的优胜者”的坚定信念。即是说,在真实搏斗中必须抱有必胜必成的决心,全力以赴,在气势上完全压倒对手,给对方施加严重超负荷的心理压力。这样尽管在体力上稍逊于对手,也能让其:“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不能兴其功”。反之,临战怯阵、心怀恐惧,那么其就不可能在激烈而残酷的搏斗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因为无法自我控制感情的人在搏斗时,往往由于精神紧张而瞬间失去发挥攻击的机会。或者身体变得僵硬,动作呆滞不灵活,判断力减弱,从而导致被动挨打的局面。李小龙曾深有感触地说:“你的精神力量会使你创造出奇迹来。”
   他又指出: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要求紧咬牙关克服体力上的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挥出人体的最大效应,平常不够努力的话,必无法完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潜力。李小龙在搏击时常以虚无博大的“超人”精神应敌,在心理上没有任何障碍,物我如一,视比武为吃饭喝水,故其武技和力量才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李小龙的好友和早期学生西切斯曾回忆:李小龙在与敌交手前,神态轻松,谈笑自若,使挑战者受到很大的精神威胁;在与敌作战之时,刹那间面若冰霜,全身心都升华至尽;只见他凶狠地进攻,进攻,再进攻,直到对手倒下,他还像野兽般紧盯着对手,而这种慑人魂魄的“兽性”目光,曾多次令受伤不深的对手无勇再战,只好俯首称臣。
  
  二、攻守抢中
  
  截拳道多以直线式进攻为主,即在用双手控制住对手双手的同时,从内侧直线攻击,其实诸多武术浪派如形意拳的“直中”,太极拳的“空中”,八卦掌的“变中”,无不注重“抢中”技术。截拳道的“抢中”要求守中用中,守中就是手脚无论怎样变化,都应有一手或一脚护住中线,这里的“护住”不是死守在那里,而是以向对方中线积极进攻来代替消极、被动的防卸,最好是速战速决,一出手就能击倒对方,不必鏖战,更忌拖泥带水。
  李小龙曾经说过:“采用截拳道格斗的时候,所出示的动作不能浪费时间。习练者时刻都应设法将其最准确的拳脚打到最近的明显的目标上。”因为这不仅仅是人的任何一个重要部位受到有效的攻击,就有致残甚至丧生的危险,同时中线是任督二脉所经之处,线上或附近遍布人体要害,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个圆柱的话,显然要迅速击倒这个圆柱,必须打它的轴心,离轴心越远,攻击效果就越差。所以在攻击中不仅要求严密保护自己的中线,更要攻击对手的中线,并意念击穿中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动作的效率,也可便于自己实话攻防策略,而且一理击中对手的中线后,就会产生摧人心肺的震撼力,当银灰色这决非所谓“皮肉拍打功”所能承受得住的。
  
  三、攻守合一
  
  攻与防向来是格半技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合理解决对搏击中的胜嵊具有重大影响。截拳道自始至终都把进攻与防守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攻击与防守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区别开来,但在实战中绝不可把二者分开。截拳道的战术则是将进攻与防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同时进行。即是说在进攻的同时要严密防守,在防守的同时要主动进攻。
  一位技艺高超的武术高手曾这样描述他跟李小龙过招,他说:“我的头刚抬起来,他(李小龙)的脚就过了我的肩。”李小龙所以总能在对手起腿或出拳时迅速进行截击,曾被美国跆拳道之父、与李小龙具有10年友情的朱瑞一语道破:“他(李小龙)武打速度很快,但更重要的是他对动作时间的控制和他的虚晃招式。”由此可见,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运用时间差的打法是多么的谬误!
  截拳道特别关注得机得势,敏锐地洞穴和预见一切,并要求及时、准确地抓住战机,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折断敌人的骨头,将其生命操纵于我们的手中。一般情况下,对于对手的攻击务虚予以反击,即使对手的一拳不重,仍须迎头痛击。否则,如果被对方一记轻拳吓唬住的话,那必定失利而使对手占上优势。总之,“有毕竟胜于无”,纵使反击动作简单,甚至无关痛痒,也应及时快速地抓住这些虚隙大胆进击。因为当对手进攻的时候也是他暴露出空档和防守能力差的时候,若畏首畏尾、坐失良机的话,必将遭受到敌人更凶狠的连环打击,防不胜防,处于被动挨打甚至危及生命的悲惨境地。“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正是这个道理。
  
  四、真假结合
  
  在截拳道中,很少直接攻击,除防守反击外几乎所有的进攻都是在假动作之后进攻的。李小龙说:“虚招动作皆为引诱的手段,旨在诱使对手做出多余的防御动作和无准备的攻击,然后从中获致有利于我方的破绽虚隙,趁机予以真正的致命一击。”他又指出:情有真实本领的搏击高手,未出虚招诱敌之前,其实他早已经知道对方可能暴露的破绽,而且在破绽暴露之前,就已经开始其次的攻击行动。完全可以说“截拳道系建立在虚招的运用与手法的配合上的。”
  截拳道讲究声东击西,真假变化。即是说前一招为虚晃或诱敌的假动作,目的是为了引开对手防线,为进行决定性的攻击铺路。这就要求在出招时要真假结合、轻重结合、节奏分明,使敌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露出空档,而且轻重虚实疾缓地出招,不仅可以合理的分配体力,更有利于爆发力和组合动作之间的迅速转换。总而言之,将计就计,欺敌诱敌,还必须熟知各种拳法。只有对各种武技了然于胸,方能预见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招数。
  
  五、本能攻防
  
  截拳道为达到最终目的,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但不受特定手段的束缚。在真实搏斗中,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避免暴露人体要害部位,更要竭力遏制对方所长之施展,并以本能的反应和直觉去进行攻防,在消耗最小的前提下去赢得最大的胜利。用李小龙自己的话说,则是“截拳道的终极绝非在琐碎、零落的一招半式的技巧上,而是心灵极高的孕育与肉体发挥至极限的锻炼。问题不在发展新的招式上,而是回过头来发掘我们遗忘在后面的。而这些却一直与我们同在,从未曾丧失过或受到歪曲过,除了我们遗忘了它们的错误外,它是一无受损的。”
  大多数功夫爱好者有这样一个偏颇,觉得截拳道既有野性淋漓、劲道十足的高快狠踢技,杀伤力惊人的手技,伤害性极强的擒摔术,令人望而生畏的膝撞肘击,又有抓发、头顶、挖眼、锁脖等所谓的“雕虫小技”,真的就像某些人渲染的那样战无不胜。其实这是对截拳道的真谛理解不够所致,因为“什么拳打不好都是软绵绵的”。是受李小龙功夫影片的影响?在李小龙主演的电影中,他运用最多的还是潇洒飘逸的跆拳道腿法。然而这些精彩的武打动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截拳道。为此,李小龙当年曾在香港的武术杂志上明确讲过:“在银幕上,我较少使用没什么看头的贴身近战,而尽量使用看起来华丽的高踢技巧……”后来他又严肃指出:截拳道只是个名称而已,不能让这个名称成为丰富技术的桎梏。他始终认为,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应该毫不吝啬地剔掉,因为这些东西不但无用反而会成为你进取中的累赘,技击更是如此。当两个人生死相搏时,一切美妙的“想象”动作都会逃得无影无踪。而真实体现的不过是像野兽一样的厮打,至于章法如何无关紧要,主要是看谁最后生存,所以“对手的一切要害部位皆是我施展技术的舞台,为了摧垮敌人可不择手段使用任何技法;类似这种打捞法的技术虽然严禁应用于竞技比赛中,但在真正肉搏中,这些技术的使用会让你看到一个超极限的奖品——你的生命。”
  
其他文献
二人追踪至旷野处,青阳子和单飞燕已踪影皆无。  脚步一止,罗龙文四下望了望,缓缓来到一野坟孤冢前,身躯斜倚在白杨树下,左足踏在墓碑上,道:“咱们先在这里呆一会。”   汪五峰淡淡道:“你是不是想谈那场大富贵?”   罗龙文笑道:“你可真聪明。”法不传六耳,漫漫旷野一览无余,可真是谈秘事的好地方。   汪五峰冷冷道:“严氏父子送我这场富贵,恐怕也没安什么好心!”   罗龙文慢条斯理地道:“别人什么心
期刊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各拳种拳理、拳义虽相通,但各具特色,孕育了中华武术的多彩多姿,各门派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壮大,从而形成了综合性的武道文化体系。  张作玉,徐州人,自幼拜当地拳师习武,后师兄弟三人同时考入河南国术馆任教,因曾教过国民军,被人尊称“张教官”。动荡时期,张到江苏镇江,以教拳授徒为业。张先生曾师从天津的马方侯老师,因马师在当地无人匹敌,故人称“扫地王”。张后结识镇江陈建侯并拜其为师,陈先
期刊
2003年是邓小平“太极拳好”题词25周年。我们要隆重纪念这一光辉的题词,拿什么纪念老人家对太极拳的关爱呢?笔者认为,深研太极拳是最好的纪念。   传统太极拳有陈、杨、武、吴、孙等诸多流派,练法各不同,拳理只有一个。正如京剧有梅、尚(小良)、程(砚秋)、荀(慧生)等流派,但万变不离其宗。《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可见不管哪派传统太极拳,必宗阴阳。阴阳是太极拳
期刊
李小龙永远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更有柔韧性,而且,他喜欢在开始武术训练之前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他的老朋友回忆起李小龙时说:“在他开工以前,从不变的活动就是伸展筋骨;在他开始对打和训练以前,他有一项伸展练习我从没见其他人做过,那就是与一位搭档坐在地板上,背靠着背,用他的肩膀推动搭档的肩膀,这样做会使腿部柔韧性更强。即使是在给一部电影配音的时候,你也经常会看见他把一只腿架到录音室的椅子上,向前摆
期刊
如果你见到一些腿法高手的表演或比赛,一定会羡慕其高超、娴熟的踢技,或者你会想自己也能拥有人家那样随心所欲的腿法该多好呢?下面,即将奉献给大家一套练习简单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踢腿操的练习。  众所周知,在实战中,拳脚的使用往往呈现一种如同音乐节拍一样的规律性运动,这就是专家们所常提到的:节奏。历来优秀的搏击家如李小龙、阿里等,无一不重视节奏的培养,而他们在擂台或影视中所表现出优雅的类似舞蹈赏般的
期刊
寸拳乃李小龙宗师三大绝技之一,任何一个准备习练或已开始习练截拳道的朋友都想掌握这一绝技,但很多朋友都会觉得无从下手,试观国内众多截拳道专著或武术刊物,均没有详细系统地介绍过寸拳练法,有的也只是零散的介绍而已,致使广大截拳道爱好者都认为寸拳很神秘、很难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寸拳的一个“寸”字大家就会明白是一种短距离的爆发重拳,怎样才能具备寸拳威力呢?就是要自身具备内外合一的功力加上正确的寸拳发力
期刊
老北京没有不知道太极拳家、美髯公吴图南的,在全国和世界太极拳界吴图南也是威名赫赫。那么,吴图南是怎样一个人呢……    有人关怀    吴图南老拳师住进市中心的一套住宅,心里十分感激党和政府的关怀,他原来住的房子狭小而简陋,而现在的二室一厅既宽敞又舒适。记得在“文革”初期,一次,吴老的家被“红卫兵”闹了个底朝天,我到吴老家时,吴老正坐在一堆被践踏的家具中,他指着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对我说:“抄完家和
期刊
此篇为子母绵掌技击法总论,主要以范瑞前辈所著拳谱中“新绵掌藏拳用法”一文为基础,综合范品师傅的言传身教而成,故也可说是对该篇的诠释。我习此拳时,范品师傅总是拿出拳谱,就总论反复讲解,同时边讲解、边示范,现在想起,如同昨日。今将范品师傅口述之拳理择出,赘成一文,以飨同道,望方家指正。   一、子母绵掌的技击法特点      1.步法即拳法:此拳用法,步法为基础,脚到手到,搭手便成功。若手脚不合,步
期刊
一、旧话重提    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的《中国武术史》中关于苌乃周“初学于禹襄”和影印本《苌氏武技论》中关于“或曰苌氏初学于禹让”一段史实问题,笔者曾撰文《禹让耶,禹襄乎》发表于2000年《精武》八月号。文中提出了几项质疑:(1)禹襄者,太极拳家武禹襄也,其生卒之年大大晚于苌氏,前人怎能向后人学拳呢?(2)《苌氏武技论》“理而董之”者徐震(哲东)在序言中说:“或曰苌工初学于禹让。”苌氏自己则
期刊
“半步崩拳打天下”是武术家对已故形意门武术界郭云深先生的赞誉,意思是郭老前辈凭借半步崩拳便打遍天下无敌手,这虽然有过誉之嫌,但郭老精湛的武功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些都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本文所要谈的是“半步崩拳打天下”这句话能给后人有哪些启迪。  1.何为“半步崩拳”?  崩拳是五行拳中的一种拳法,属木,其外形有点象拳击中的直拳,但拳眼向上。所谓“半步崩拳”不是如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向前行半步打崩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