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让抽象的历史知识直观、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有目的、恰当地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让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那么,多媒体技术应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运用多媒体,做好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一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堂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好课堂导入情景,将学生引领到身临其境的历史中,让学生感受历史发生的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学生对于“科技革命”的理解并不深刻,他们难于把握主题,这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导入课题。首先让学生观看当时的改良蒸汽机及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和轮船的图片,配上轰隆隆的机器声,运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声音呈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为学生理解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意义打下基础。
这样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导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角色也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灵活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师的语言讲授有时显得苍白空洞。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灵活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一次省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八下《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420年与1620年时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图,以这样的图片展示为切入点,通过比较他们的异同,然后引导学生填写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表格,学习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时间、航线、到达地点和支持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历史纵横联系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落实情感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运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能更好完成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多媒体技术能将相关知识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改变以往教师单一、枯燥的语言描述,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丰富,富有立体感,通过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情感共鸣。比如在学习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幅反映“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画面,加深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激发其爱国热情。
四、运用多媒体,应不搞“霸权主义”,适度、实用,突出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不能搞“霸权主义”,如果忽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所有教学内容都以多媒体展示为主,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演变为视频播放课,当一节课结束时,学生的收获也微乎其微。
一方面,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绝不是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一一显示课堂教学内容,弱化课本和板书的作用。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重要的知识还应该板书。课堂小结时,对照板书内容,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借助多媒体一味追求教学材料的数量,教学密度过大,屏幕切换过频,使得学生眼花缭乱,教学的重难点不够突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把握好尺度,使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课堂语言的功能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
另一方面,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需要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灵活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而并不是多多益善。教师应有的放矢,合理控制信息量,坚决制止华而不实的表现形式,将课件展示的内容放到教学的重难点上。多媒体制作不要面面俱到,而是将教学内容中某些重难点设计成独立的情景片段,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把握,这样既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流程化,也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必须符合教学的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让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帮助我们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运用多媒体,做好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一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堂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好课堂导入情景,将学生引领到身临其境的历史中,让学生感受历史发生的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学生对于“科技革命”的理解并不深刻,他们难于把握主题,这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导入课题。首先让学生观看当时的改良蒸汽机及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和轮船的图片,配上轰隆隆的机器声,运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声音呈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为学生理解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意义打下基础。
这样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导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角色也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灵活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师的语言讲授有时显得苍白空洞。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灵活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一次省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八下《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420年与1620年时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图,以这样的图片展示为切入点,通过比较他们的异同,然后引导学生填写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表格,学习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时间、航线、到达地点和支持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历史纵横联系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落实情感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运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能更好完成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多媒体技术能将相关知识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改变以往教师单一、枯燥的语言描述,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丰富,富有立体感,通过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情感共鸣。比如在学习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幅反映“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画面,加深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激发其爱国热情。
四、运用多媒体,应不搞“霸权主义”,适度、实用,突出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不能搞“霸权主义”,如果忽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所有教学内容都以多媒体展示为主,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演变为视频播放课,当一节课结束时,学生的收获也微乎其微。
一方面,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绝不是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一一显示课堂教学内容,弱化课本和板书的作用。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重要的知识还应该板书。课堂小结时,对照板书内容,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借助多媒体一味追求教学材料的数量,教学密度过大,屏幕切换过频,使得学生眼花缭乱,教学的重难点不够突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把握好尺度,使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课堂语言的功能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
另一方面,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需要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灵活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而并不是多多益善。教师应有的放矢,合理控制信息量,坚决制止华而不实的表现形式,将课件展示的内容放到教学的重难点上。多媒体制作不要面面俱到,而是将教学内容中某些重难点设计成独立的情景片段,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把握,这样既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流程化,也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必须符合教学的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让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帮助我们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