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教学有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时期的孩子侧重于具体形象的思维,对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笔者发现,幼儿对吹泡泡活动尤为感兴趣。本研究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检验泡泡器的活动方式,达到使幼儿学会运用经验解决问题的目的,启发幼儿对科学与自然的探索兴趣。
  【关键词】幼儿科学 探究能力 经验获得 启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16-02
  一、活动背景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源于兴趣”尤为重要。小班的孩子特別钟情于吹泡泡、追泡泡,而他们已有的吹泡泡工具都是千篇一律的现成品。因此,我们让幼儿尝试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制吹泡泡工具,通过一系列富有趣味与创造性的活动,探究吹泡泡工具的多样性和可变性,从而让幼儿真正地体验科学,体会探索,感受发现的快乐,真正实现有价值、有意义地学习。
  二、活动目标
  在第一次的试教中,我把活动目标定位为:
  1.探索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了解有小孔的工具都能吹出泡泡。
  2.尝试用不同小孔形状的器具吹泡泡,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3.喜欢参与游戏,对吹泡泡的活动感兴趣。
  通过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真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下的核心经验,我发现原目标的第一条和第二条是并列关系,反映的幼儿能力水平在同一维度,体现不出递进和延伸。另外,缺少了情感价值的目标。因此,我重新制定了以下三点目标:
  1.感知有孔的工具都能吹出泡泡,并根据这一规律自制泡泡器。
  2.初步学习运用猜测、操作、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3.喜欢参与吹泡泡的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探索各种吹泡泡的工具,了解有孔的材料都能吹出泡泡,二是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自制吹泡泡的工具。两者具有密切的逻辑关系,第二个目标的实现依赖第一个目标,是第一个目标的迁移和运用,体现的是幼儿运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活动开场,我创设了“鱼妈妈带鱼宝宝一起吹泡泡”的游戏情境,增强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活动的趣味性。随后出示四样工具分别为;漏勺、钥匙、树叶、积木,让幼儿观察之后大胆猜测运用这四种工具是否能吹出泡泡,并对幼儿的猜测结果进行记录。
  2.感知探究,分享结果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带着对这些工具能否吹出泡泡的疑惑进行操作实验。实验中,老师带领幼儿们到场地中,让幼儿们用自己选择的工具进行吹泡泡活动。观察并记录幼儿们自己选择的工具能否吹出泡泡,使幼儿们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和实践结果是否一致,再把结果进行简单的图示记录。在这个环节中,探索过程是重点,操作记录是难点。
  3.集体验证,总结规律
  老师和孩子共同观察记录每个人所选择的工具是否能作泡泡器使用。根据表格的内容再次集体验证,4种工具是否能吹出泡泡,并且尝试改变物体的形状,观察是否还能吹出泡泡,给幼儿再次观察的机会,观察能吹出泡泡的工具都具有什么特征,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同时追问“为什么能吹出泡泡,不同形状的物体吹出的泡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有了直接经验就能很快总结出规律,“有孔的东西都能吹出泡泡,不同形状的物体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带领幼儿总结以上规律,通过实践验证激发幼儿的探究能力,发展幼儿对事物规律的总结能力。
  4.经验拓展,增添乐趣
  在本节中,启发幼儿根据前面实验得出的结论,把树叶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幼儿可自主选择剪刀、木棍、打孔机等工具。当然,也可以不用工具,直接用卷的方法把树叶做成吹泡泡器。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四、活动反思
  1.活动凸显科学性
  教师发现和保护幼儿对“泡泡”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得出科学的结果,并用简单的图示进行记录,这些都体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新的延伸环节,保护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为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打下基础,凸显了科学获得的特点,体现了本次活动的理论科学性。
  本次活动基于幼儿对泡泡的喜爱出发,通过实践之前对结果的预测使幼儿带着问题开始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遇到问题时向老师寻求帮助,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在活动中总结规律。这种设置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本次活动的实践科学性。
  2.活动选材生活化
  本次活动的亮点聚焦在吹泡泡的工具上,运用漏勺、钥匙、树叶、积木等常见物品来吹泡泡。幼儿通过操作这些材料,感知吹泡泡工具尽管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具有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有洞洞,且无论什么形状的洞洞吹出的泡泡形状都是一样的。教师再引导幼儿把树叶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并鼓励他们去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吹泡泡工具,开展更广泛的探索和研究,保证了幼儿自然、开放的探索环境。提高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启发幼儿探索自然,研究自然的热情。
  3.活动的不足
  由于小班孩子对表格的认知性不强,所以设计的记录表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影响了幼儿的操作。小班幼儿侧重具体形象思维。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的记录表是表格式,第一排贴工具的图片,第二排记录猜测结果,第三排记录试验结果,备注中写孩纸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具体操作时,应将笑脸贴在可以吹出泡泡的工具下面,但孩子会把代表结果的哭脸或者笑脸贴在工具的旁边。因此我尝试运用两个大圆圈来表示能吹出泡泡和不能吹出泡泡,让孩子们把笑脸分别贴在这两个圈圈中,降低了难度,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科学活动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材料和教师的支持引导,只有保证高质量的科学活动,才能激发孩子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喜欢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探究问题成为会玩爱玩的科学人。
其他文献
云雀是最典型的田野里的鸟儿。这是庄稼人的珍禽。她总是殷勤地伴随着他们,在艰辛的犁沟中间,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她给他们鼓劲,为他们歌唱希望。希望,这是我们高卢人的古老铭
随着地板产品的升级换代,耐磨与环保已不再成为进口地板的竞争优势。时下,市场上又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第三代地板产品—“乐屋”艺术地板,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带有
小数目《新民晚报》于5月17日刊登中新社的报道说:“湖北每年约有30万适龄学童,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而失学。为救助这些少年,该省于最近在全省开展‘人人献上一分爱心’活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人们对幼儿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起的重要作用。但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只是了解到最表面的一层,甚至在某些方
主题墙面的创设也体现了一所幼儿园的校园文化。走进一所好的幼儿园,人们会被里面浓浓的育人校园文化氛围所感染。南京市溧水商业幼儿园一直都坚持尊重幼儿、以幼儿发展为主
学前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增加其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幼儿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快的适应生活环境。幼儿学前教育的优劣将为其终生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
10月1日参加活动Party虽然有点小拘束,但还是很值,因为换来你的大呼小叫。我还是我,只是你一直不相信,我也能如此乖巧。 October 1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Although
期刊
幼儿园游戏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最好的方式,发挥学前儿童爱玩的天性。传统的教学新模式文章着重在对理论的梳理和延伸,具体的新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具体的游戏,对于幼儿园游戏教
由于一些中学教育质量不高,不少学生毕业后又上复习班,下年再参加高考,有的学校复习生甚至超过应届毕业生。因此,高考录取中往届人数猛增,应届人数急剧下跌。这说明不少学生
在幼儿园教学中,科学文艺的教学占据了一定的分量,其能很好的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来说十分有利。本文就旨在探究幼儿科学文艺在幼儿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