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读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发觉钟教授的书真是不错,既有专业知识做理论基础,又有典型的事例,对我们一线教师非常有帮助。
全书共分五部分:引言——读懂课堂:教师成长的标识;第一辑——课堂革命的挑战;第二辑——倾听儿童的声音;第三辑——课堂教学:从“技术性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第四辑―教师学习: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第五辑―课堂研究的理论视野:“现代教育学”走向“后现代教育学”。
在“课堂革命的挑战”这一章节中,我首先就接触到一个新理念,那就是从阶梯型走向登山型,我们之前的课程都是阶梯型的,有系统性和效率性,按照一定的目标来,最后学到的东西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课程会让学生学得比较死,而且一环扣一环的,如果某级踏空了,就会导致后面的都学不会了,跟不上了。而现在要向登山型的课程转变,这里很形象地把登山型的课程说得比较灵活,只要登上顶峰,随便你走哪条路,没有事先规定死。而教师在这个过程的角色是一个“导游”,这种说法也很新颖,教师在这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了,而是起到引导学生让其学习经验成为有意义经验的作用。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这样的课程有更多的灵活性,“导游”只需要帮助登山者,让登山者按照自己的计划快乐地登山,这样可能效果更好。
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也做了初步尝试。如创意灯具的项目教学我通过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将题目确定为“创意台灯的设计与制作”,电路的部分带领学生分组分批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晚上放学到晚自习的时间完成的,焊点的大小和元器件的摆放直接影响电路板的美观,我采用了先放后收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焊点成堆可以修饰美丽的小圆焊点,元器件有规律的摆放、焊接会让电路板有一种军人的“气质美”。此项目学习的重点是非电部分―台灯外形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构思转换成立体结构草图是关键。当我利用三维坐标画出正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的草图时,学生很惊讶:“原来徒手能画出标准的正方体、立方体、圆柱体是有奥秘的,长宽高和角度大小是有讲究的啊!”就这样我带着他们一步步练习,加一部分或去掉一部分,想要的结构仍在。学生们在夸赞自己的同时开始着手构思设计绘制自己的结构草图了。草图绘制计好转化为实物时,我及时给予了指导、提示,让他们将结构的稳定性、强度、材料、连接方式、美观、实用、功能等因素考虑全面,优化后再排料制作,各部位的组装、位置摆放考虑整体的美观性,局部的美观性也不能忽视。学生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合作分工完成了创意台灯作品,并添加了除照明外的其他附加功能,创造美的同时还不忘自筹材料装饰、点缀,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在“倾听儿童的声音”这一章节中,关于多元智能的这一节我印象深刻。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仅仅以考试的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要多方面地看待学生的特点,挖掘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能,这也和多元智能有关。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多元智能,及时肯定他们。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育。
“教师学习: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这一标题就很有特色,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从而更加完善自己,更好地教育学生.也正如前言里所说的,教师的工作既然是“教”,本质上就在于“学”。教师的人生是持续学习的人生.确实,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直在学习的,比如我们上课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成长得更好。我们学习扎实的教学理论,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教,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就是让我们反思,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作为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同时,自己也要在创新上有所发展,除了尝试课堂的项目教学改进外,我在烙画上进行了学习和尝试,也带领学生在参赛作品上进行了初步尝试。
技术核心素养即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的落实,伴随新课标、新课改的到来,我会和我的学生并肩作战,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师。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学习,不断地发展自己,读懂课堂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标志。田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
全书共分五部分:引言——读懂课堂:教师成长的标识;第一辑——课堂革命的挑战;第二辑——倾听儿童的声音;第三辑——课堂教学:从“技术性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第四辑―教师学习: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第五辑―课堂研究的理论视野:“现代教育学”走向“后现代教育学”。
在“课堂革命的挑战”这一章节中,我首先就接触到一个新理念,那就是从阶梯型走向登山型,我们之前的课程都是阶梯型的,有系统性和效率性,按照一定的目标来,最后学到的东西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课程会让学生学得比较死,而且一环扣一环的,如果某级踏空了,就会导致后面的都学不会了,跟不上了。而现在要向登山型的课程转变,这里很形象地把登山型的课程说得比较灵活,只要登上顶峰,随便你走哪条路,没有事先规定死。而教师在这个过程的角色是一个“导游”,这种说法也很新颖,教师在这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了,而是起到引导学生让其学习经验成为有意义经验的作用。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这样的课程有更多的灵活性,“导游”只需要帮助登山者,让登山者按照自己的计划快乐地登山,这样可能效果更好。
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也做了初步尝试。如创意灯具的项目教学我通过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将题目确定为“创意台灯的设计与制作”,电路的部分带领学生分组分批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晚上放学到晚自习的时间完成的,焊点的大小和元器件的摆放直接影响电路板的美观,我采用了先放后收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焊点成堆可以修饰美丽的小圆焊点,元器件有规律的摆放、焊接会让电路板有一种军人的“气质美”。此项目学习的重点是非电部分―台灯外形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构思转换成立体结构草图是关键。当我利用三维坐标画出正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的草图时,学生很惊讶:“原来徒手能画出标准的正方体、立方体、圆柱体是有奥秘的,长宽高和角度大小是有讲究的啊!”就这样我带着他们一步步练习,加一部分或去掉一部分,想要的结构仍在。学生们在夸赞自己的同时开始着手构思设计绘制自己的结构草图了。草图绘制计好转化为实物时,我及时给予了指导、提示,让他们将结构的稳定性、强度、材料、连接方式、美观、实用、功能等因素考虑全面,优化后再排料制作,各部位的组装、位置摆放考虑整体的美观性,局部的美观性也不能忽视。学生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合作分工完成了创意台灯作品,并添加了除照明外的其他附加功能,创造美的同时还不忘自筹材料装饰、点缀,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在“倾听儿童的声音”这一章节中,关于多元智能的这一节我印象深刻。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仅仅以考试的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要多方面地看待学生的特点,挖掘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能,这也和多元智能有关。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多元智能,及时肯定他们。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育。
“教师学习: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这一标题就很有特色,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从而更加完善自己,更好地教育学生.也正如前言里所说的,教师的工作既然是“教”,本质上就在于“学”。教师的人生是持续学习的人生.确实,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直在学习的,比如我们上课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成长得更好。我们学习扎实的教学理论,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教,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就是让我们反思,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作为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同时,自己也要在创新上有所发展,除了尝试课堂的项目教学改进外,我在烙画上进行了学习和尝试,也带领学生在参赛作品上进行了初步尝试。
技术核心素养即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的落实,伴随新课标、新课改的到来,我会和我的学生并肩作战,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师。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学习,不断地发展自己,读懂课堂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标志。田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