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在临床工作中,抢救危重病人经常会遇到呼吸功能不全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支持通气的情况。如何及时、快捷安全地完成这一操作,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新的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方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适应证
所有尚有自主呼吸的呼吸功能不全、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特别是不能合作或不能平卧的患者更能体现它的优势。无呼吸的患者不适于本方法。
2 方法设想与操作
2.1 设想 传统的气管插管方法均需患者平卧,仰卧于床上,让患者配合于医生,但临床工作中有许多危重患者并非都能做到这一点,有的患者是端坐位、半卧位、侧卧位或直立位,同时由于病情所致并有躁动不配合现象。经口明视插管喉镜无法放入口中,强行的话会造成牙齿出血、脱落;强行平卧不但患者不配合,还可能导致出现病情加重,甚至呼吸循环骤停的危险。所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临床工作中抢救危重患者的一大难题。
气管插管术无非就是气管导管与口、咽、喉之间的协调关系,和患者的头部、颈部解剖关系密切,特别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无视野观察,只要导管与患者的(口鼻、咽部、喉部)颈部配合好,在呼吸音的引导下即能解决问题,实际与患者体位无关系。处于这种考虑我们在工作中大胆尝试并取得好的效果。(1)对于神志不清病情紧急者导管顶端涂少许石蜡油后直接插管,无需特殊处理;(2)神志清醒者,则需对鼻咽部表面麻醉、环甲膜注麻醉药,必要时加用神经安定镇痛处理后再行实施插管术,目的减轻疼痛引起的心血管反应;(3)对先行留置胃管的患者,可能由于胃管的原因而使操作成功率下降,部分病人需改明视插管,不得不加用镇静和肌松药诱导实施。
2.2 操作方法 (1)插管前准备:先用1%丁卡因双鼻腔喷雾表面麻醉,而后用浸有3%麻黄素的棉签经下鼻道插入后鼻孔,做"画圆"动作,使药物尽量与鼻孔粘膜接触,2-3min可重复上述操作。如时间允许可经环甲膜穿刺,用l%丁卡因2ml注入,麻醉气管及喉头,减少呛咳反射,5min后可实施插管术,备7.0-7.5mm的气管导管各一根(一般女7.0mm;男7.5mm)导管前端表面涂液体石蜡备用;(2)插管操作:患者保持舒适体位或坐或卧,清醒者操作前可注入氟芬合剂(氟哌定5mg;芬太尼0.1mg)2ml,5min后取导管与颜面垂直的方向由一侧鼻孔经下鼻道插入气管导管。当导管到达后鼻孔时有阻力消失感,继续推进经导管可听到呼吸气流的声音,在患者呼气相或吸气相呼吸气流最明显时顺势插入导管,如果导管插入顺利但无呛咳及气流说明导管进入食道,需患者头略向后仰;如插入导管阻力较大说明导管可能在梨状窝或声门的前壁,需调整患者头部向左右或后仰以便导管进入声门,此时患者出现呛咳或导管内有气流。调整导管深度在24-26cm固定,给气囊充气3-5ml防漏气和误吸。
3 结果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2014年实施插管的l86例患者,一次性成功l69例,成功率90.8%。由于胃管等原因导致失败改明视插管者l7例,占9.2%。发生鼻粘膜损伤出血者35例,占l8.8%。
4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建立人工气道方法有多种[1],如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等。究竟用哪种方法适宜,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像COPD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宜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不适宜气管切开术,否则,病情再次加重时不可能行多次气管切开,同时气管切开易加重感染;由于创伤、感染或复苏等因素造成的MODS早期呼吸衰竭宜采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短期病情好转稳定后可行拔管,避免气管切开之痛;颈部术后气管塌陷或药物所致喉水肿窒息缺氧,宜紧急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改善缺氧症状。而病情重、预计昏迷时间较长者宜行气管切开术。
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对生理干扰小,特别是MODS早期呼吸衰竭患者,尽早行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非常适宜。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特别是体位不合作的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问题。我们认为本方法的改进,扩大了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推广借鉴的好方法。但需要注意如下情况:(1)熟悉颌面解剖及插管熟练程度,掌握插管方向及力度,切忌猛力、粗暴;(2)前期工作要充分,注意鼻腔的处理,减少出血和由于疼痛不配合现象;(3)口咽部痰液滞留较多者,可先行经鼻腔充分吸痰,再行处理和插管效果更好;(4)辅助应用神经安定镇痛术(NLA)对于清醒或躁动患者非常必要,可增强配合和减少心血管反应。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87-490
在临床工作中,抢救危重病人经常会遇到呼吸功能不全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支持通气的情况。如何及时、快捷安全地完成这一操作,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新的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方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适应证
所有尚有自主呼吸的呼吸功能不全、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特别是不能合作或不能平卧的患者更能体现它的优势。无呼吸的患者不适于本方法。
2 方法设想与操作
2.1 设想 传统的气管插管方法均需患者平卧,仰卧于床上,让患者配合于医生,但临床工作中有许多危重患者并非都能做到这一点,有的患者是端坐位、半卧位、侧卧位或直立位,同时由于病情所致并有躁动不配合现象。经口明视插管喉镜无法放入口中,强行的话会造成牙齿出血、脱落;强行平卧不但患者不配合,还可能导致出现病情加重,甚至呼吸循环骤停的危险。所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临床工作中抢救危重患者的一大难题。
气管插管术无非就是气管导管与口、咽、喉之间的协调关系,和患者的头部、颈部解剖关系密切,特别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无视野观察,只要导管与患者的(口鼻、咽部、喉部)颈部配合好,在呼吸音的引导下即能解决问题,实际与患者体位无关系。处于这种考虑我们在工作中大胆尝试并取得好的效果。(1)对于神志不清病情紧急者导管顶端涂少许石蜡油后直接插管,无需特殊处理;(2)神志清醒者,则需对鼻咽部表面麻醉、环甲膜注麻醉药,必要时加用神经安定镇痛处理后再行实施插管术,目的减轻疼痛引起的心血管反应;(3)对先行留置胃管的患者,可能由于胃管的原因而使操作成功率下降,部分病人需改明视插管,不得不加用镇静和肌松药诱导实施。
2.2 操作方法 (1)插管前准备:先用1%丁卡因双鼻腔喷雾表面麻醉,而后用浸有3%麻黄素的棉签经下鼻道插入后鼻孔,做"画圆"动作,使药物尽量与鼻孔粘膜接触,2-3min可重复上述操作。如时间允许可经环甲膜穿刺,用l%丁卡因2ml注入,麻醉气管及喉头,减少呛咳反射,5min后可实施插管术,备7.0-7.5mm的气管导管各一根(一般女7.0mm;男7.5mm)导管前端表面涂液体石蜡备用;(2)插管操作:患者保持舒适体位或坐或卧,清醒者操作前可注入氟芬合剂(氟哌定5mg;芬太尼0.1mg)2ml,5min后取导管与颜面垂直的方向由一侧鼻孔经下鼻道插入气管导管。当导管到达后鼻孔时有阻力消失感,继续推进经导管可听到呼吸气流的声音,在患者呼气相或吸气相呼吸气流最明显时顺势插入导管,如果导管插入顺利但无呛咳及气流说明导管进入食道,需患者头略向后仰;如插入导管阻力较大说明导管可能在梨状窝或声门的前壁,需调整患者头部向左右或后仰以便导管进入声门,此时患者出现呛咳或导管内有气流。调整导管深度在24-26cm固定,给气囊充气3-5ml防漏气和误吸。
3 结果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2014年实施插管的l86例患者,一次性成功l69例,成功率90.8%。由于胃管等原因导致失败改明视插管者l7例,占9.2%。发生鼻粘膜损伤出血者35例,占l8.8%。
4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建立人工气道方法有多种[1],如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等。究竟用哪种方法适宜,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像COPD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宜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不适宜气管切开术,否则,病情再次加重时不可能行多次气管切开,同时气管切开易加重感染;由于创伤、感染或复苏等因素造成的MODS早期呼吸衰竭宜采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短期病情好转稳定后可行拔管,避免气管切开之痛;颈部术后气管塌陷或药物所致喉水肿窒息缺氧,宜紧急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改善缺氧症状。而病情重、预计昏迷时间较长者宜行气管切开术。
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对生理干扰小,特别是MODS早期呼吸衰竭患者,尽早行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非常适宜。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特别是体位不合作的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问题。我们认为本方法的改进,扩大了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推广借鉴的好方法。但需要注意如下情况:(1)熟悉颌面解剖及插管熟练程度,掌握插管方向及力度,切忌猛力、粗暴;(2)前期工作要充分,注意鼻腔的处理,减少出血和由于疼痛不配合现象;(3)口咽部痰液滞留较多者,可先行经鼻腔充分吸痰,再行处理和插管效果更好;(4)辅助应用神经安定镇痛术(NLA)对于清醒或躁动患者非常必要,可增强配合和减少心血管反应。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8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