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应成为科学—技术—生产的基础,特别是理科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要是从事化学、化工、科研等事业,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能有效地进行生产、科研、实验,突破现时化学禁区,开辟新的化学领域。在化学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不引导学和自学,不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的。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还是使学生“会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生活用水的净化,灭火器的原理等。化学与农业的联系,肥料、农药的合理使用;草木灰为什么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等。化学与环境的联系,工业用水、工业废气的处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等。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常言道:“天才出于勤奋”,兴趣是勤奋的第一要素,没有兴趣,勤奋就难于产生。
二、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差,预习时不能抓住重点,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起不到预习的作用。
我在上新课时,先用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我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六单元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三、课堂上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
阅读时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阅读方法大致有精读、泛读、快速阅读、细读等几种。这些方法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均会用到,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精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用语,泛读化学“资料”、“阅读”、“讨论”。细读图表数据、分子结构、探究过程等。
还可以教给他们用几种方式读书。①眼看,②脑想,③笔写,④卡片,也就是经常所说的“眼读书”,“笔读书”,“脑读书”,读书后把不会的记录在卡片上;把知识的网络记录在卡片上;把必会的知识点记录在卡片上,就可以在第二遍复习时有的放矢(为第二遍复习做好准备)。我让学生把记录的不会的知识内容随时反馈给我,在上课时由教师统一解决或由学生讲解。
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直接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途径。可通过实验教学这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不仅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特点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仅完成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还不够,还必须创造条件,改进、完善、补充一些实验,尽可能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会使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和能力。
例如,在讲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变质的内容时,如果按照验证实验的方法做演示实验:首先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再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即可证明该氢氧化钠已经发生变质,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验证氢氧化钠如果发生变质会生成碳酸钠。我在讲授这个内容时,事先让学生分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经过学生的讨论,选择两种实验方案:①直接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后的生成物,②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后是否完全消失。我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让两位学生依次完成变两组实验。结果,第一种方案的实验结论学生没有异议,也没有激起学生强烈的的求知欲望;接着第二种方案的实验结论给学生带来了进一步的思考:在除掉变质生成的物质以后,还是存在氢氧化钠的性质。学生最后在得出结论时注意到该氢氧化钠不是完全变质,而是部分变质,学生能深刻掌握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这样的补充实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认真查阅有关知识,弄清楚学习化学的有效途径,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五、激发内因,大胆质疑
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要点,提不出问题,这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分析例题,在内容空白处写好摘记,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胆提出问题。例如讲“固体的溶解度”时,我让学生找出溶解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即“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学生就容易明白溶解度一定知道以上三个量。有学生提出:溶解度是溶质的量还是溶剂的量?我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其他学生帮忙解答,最后老师综合学生所答得出较为完整的答案。在教学中要我经常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我常对学生说,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错了没关系,知道错在哪,为什么错,学生思想解放了,顾虑排除了,肯想敢说了,有时出现争着答题的局面,一扫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并且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通过课堂提问,还强化了记忆。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特别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有了好的自学习惯,即使以后不能继续深造,回到社会上也是一种资本和能力。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应成为科学—技术—生产的基础,特别是理科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要是从事化学、化工、科研等事业,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能有效地进行生产、科研、实验,突破现时化学禁区,开辟新的化学领域。在化学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不引导学和自学,不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的。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还是使学生“会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生活用水的净化,灭火器的原理等。化学与农业的联系,肥料、农药的合理使用;草木灰为什么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等。化学与环境的联系,工业用水、工业废气的处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等。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常言道:“天才出于勤奋”,兴趣是勤奋的第一要素,没有兴趣,勤奋就难于产生。
二、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差,预习时不能抓住重点,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起不到预习的作用。
我在上新课时,先用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我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六单元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三、课堂上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
阅读时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阅读方法大致有精读、泛读、快速阅读、细读等几种。这些方法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均会用到,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精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用语,泛读化学“资料”、“阅读”、“讨论”。细读图表数据、分子结构、探究过程等。
还可以教给他们用几种方式读书。①眼看,②脑想,③笔写,④卡片,也就是经常所说的“眼读书”,“笔读书”,“脑读书”,读书后把不会的记录在卡片上;把知识的网络记录在卡片上;把必会的知识点记录在卡片上,就可以在第二遍复习时有的放矢(为第二遍复习做好准备)。我让学生把记录的不会的知识内容随时反馈给我,在上课时由教师统一解决或由学生讲解。
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直接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途径。可通过实验教学这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它不仅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特点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仅完成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还不够,还必须创造条件,改进、完善、补充一些实验,尽可能地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会使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和能力。
例如,在讲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变质的内容时,如果按照验证实验的方法做演示实验:首先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再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即可证明该氢氧化钠已经发生变质,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验证氢氧化钠如果发生变质会生成碳酸钠。我在讲授这个内容时,事先让学生分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经过学生的讨论,选择两种实验方案:①直接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后的生成物,②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后是否完全消失。我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让两位学生依次完成变两组实验。结果,第一种方案的实验结论学生没有异议,也没有激起学生强烈的的求知欲望;接着第二种方案的实验结论给学生带来了进一步的思考:在除掉变质生成的物质以后,还是存在氢氧化钠的性质。学生最后在得出结论时注意到该氢氧化钠不是完全变质,而是部分变质,学生能深刻掌握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这样的补充实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认真查阅有关知识,弄清楚学习化学的有效途径,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五、激发内因,大胆质疑
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要点,提不出问题,这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分析例题,在内容空白处写好摘记,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胆提出问题。例如讲“固体的溶解度”时,我让学生找出溶解度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即“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学生就容易明白溶解度一定知道以上三个量。有学生提出:溶解度是溶质的量还是溶剂的量?我不直接回答,而是让其他学生帮忙解答,最后老师综合学生所答得出较为完整的答案。在教学中要我经常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我常对学生说,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错了没关系,知道错在哪,为什么错,学生思想解放了,顾虑排除了,肯想敢说了,有时出现争着答题的局面,一扫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并且学生边阅读边思考,通过课堂提问,还强化了记忆。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特别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有了好的自学习惯,即使以后不能继续深造,回到社会上也是一种资本和能力。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