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了大规模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越来越大,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农村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应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心理疏导,制定管理制度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班主任工作 心理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农村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农村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心理障碍、违法犯罪等现象,成为目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村小学班主任怎样加强班级管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呢?
一、班主任要建立完备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留守儿童”应包括“留守儿童”个人情况、父母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等。“留守儿童”个人情况包括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监护人的关系及融洽程度,与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
二、班主任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
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赚取家庭收入,就把这些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照顾。这些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存在严重的溺爱现象,孩子要什么,他们基本上都会尽量满足,娇生惯养,有的孩子一天都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不完成家庭作业等,他们都不管理或者根本就管不了。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只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对孩子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不闻不问。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温暖和学习引导,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有的逆反心理强,对抗情绪严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不信任,他们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与人相处、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经常表现出“不听话”、“不礼貌”、“恶作剧”、顶撞老师,与人打架斗殴等。班主任要加强学习儿童心理学,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将心理咨询引入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同时,班主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班主任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多给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保持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制定“留守儿童”具体教育管理措施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措施。结合班级管理,班主任通过学校校讯通,向家长和监护人反映学校每天的教育情况,学生在校的表现、学习成绩,每天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学生在学校在想什么、做什么等,让家长和监护人真正了解学校,了解学生,了解老师。班主任发校讯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培训,提高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重视,掌握必要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手段,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个别学生出现的特殊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校讯通或手机单独发送信息交流,或者与家长直接对话交流等。家长了解的情况后,再通过电话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对孩子在校表现突出的,及时通知家长,家长通过电话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班主任做到与本班“留守儿童”的家长每周进行一次电话交流,每学期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让“留守儿童”的家长表现出虽然身在外,心却一直在学校,在孩子身上。父母的关爱并没有少。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在清明、“十一”、春节等时间会返家,班主任要及时了解情况,抓住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父母较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劝导。即使父母没有在家,也要定期家访,与监护人进行思想交流,相互沟通,与家庭共同教育和管理好孩子。
四、开展感恩的专题教育活动
班主任可以设计一堂专门的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课,邀请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参与。课上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制作,分析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在外打工的劳苦艰辛,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然后让外出务工家长讲解在外经历,在外挣钱的艰难经历,以及在外打工的想法、愿望等,了解父母,体谅父母,从而真正懂得“百善孝为先”,是父母强忍离别的痛苦在外艰辛谋生养育了他们。正因为有了父母在外的千辛万苦,才有了孩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学会珍惜今天学习的机会。让班级中优秀的“留守儿童”学生发言,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父母的基本情况,他们在家是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如何解决心理障碍,如何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等,树立榜样,树立正能量,起到楷模示范作用。
总之,班主任应用真诚的爱滋润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田,让孩子们收获希望,尽可能地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我们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用平等、公平、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对他们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参与文献:
[1]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展望.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班主任工作 心理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农村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农村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心理障碍、违法犯罪等现象,成为目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村小学班主任怎样加强班级管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呢?
一、班主任要建立完备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留守儿童”应包括“留守儿童”个人情况、父母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等。“留守儿童”个人情况包括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监护人的关系及融洽程度,与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
二、班主任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
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赚取家庭收入,就把这些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照顾。这些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存在严重的溺爱现象,孩子要什么,他们基本上都会尽量满足,娇生惯养,有的孩子一天都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不完成家庭作业等,他们都不管理或者根本就管不了。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只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对孩子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不闻不问。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温暖和学习引导,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有的逆反心理强,对抗情绪严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不信任,他们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与人相处、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经常表现出“不听话”、“不礼貌”、“恶作剧”、顶撞老师,与人打架斗殴等。班主任要加强学习儿童心理学,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将心理咨询引入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同时,班主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班主任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多给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保持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制定“留守儿童”具体教育管理措施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措施。结合班级管理,班主任通过学校校讯通,向家长和监护人反映学校每天的教育情况,学生在校的表现、学习成绩,每天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学生在学校在想什么、做什么等,让家长和监护人真正了解学校,了解学生,了解老师。班主任发校讯通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培训,提高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和重视,掌握必要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手段,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个别学生出现的特殊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校讯通或手机单独发送信息交流,或者与家长直接对话交流等。家长了解的情况后,再通过电话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对孩子在校表现突出的,及时通知家长,家长通过电话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班主任做到与本班“留守儿童”的家长每周进行一次电话交流,每学期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让“留守儿童”的家长表现出虽然身在外,心却一直在学校,在孩子身上。父母的关爱并没有少。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在清明、“十一”、春节等时间会返家,班主任要及时了解情况,抓住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父母较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教育和劝导。即使父母没有在家,也要定期家访,与监护人进行思想交流,相互沟通,与家庭共同教育和管理好孩子。
四、开展感恩的专题教育活动
班主任可以设计一堂专门的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课,邀请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参与。课上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制作,分析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在外打工的劳苦艰辛,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然后让外出务工家长讲解在外经历,在外挣钱的艰难经历,以及在外打工的想法、愿望等,了解父母,体谅父母,从而真正懂得“百善孝为先”,是父母强忍离别的痛苦在外艰辛谋生养育了他们。正因为有了父母在外的千辛万苦,才有了孩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学会珍惜今天学习的机会。让班级中优秀的“留守儿童”学生发言,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父母的基本情况,他们在家是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如何解决心理障碍,如何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等,树立榜样,树立正能量,起到楷模示范作用。
总之,班主任应用真诚的爱滋润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田,让孩子们收获希望,尽可能地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我们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用平等、公平、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对他们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参与文献:
[1]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展望.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