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领域,“一位好校长就可以办出一所好学校”这一观点尽管饱受争议,但也有其合理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科学化、教育评价制度的完善化,校长对学校的影响力必然会呈现递减的趋势,而教师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校长这一角色依然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深入探讨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校之长,校长的工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仅就追求科学管理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言,我认为校长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校长要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领导者,先进教育理念的推行者
校长要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领导者,先进教育理念的推行者。这个道理好像很浅显,其实很深奥:浅显是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现成的——教育部门发布的文件精神代表了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校长只要贯彻、落实好就可以了;深奥则是指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并不等于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应该是校长凭借个人修养、学识水平,对国家的宏观政策进行深刻解读,对所在学校的发展战略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提出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愿景,这其中包括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
对教育部发布的政策精神既要深刻理解,又要冷静应对。深刻理解是指,校长不仅要看上级要求我们做什么,还要思考上级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其政策背景是什么,上级期待的结果是什么等。冷静应对则是指,作为校长不能只做传声筒,不能对政策简单跟风,生搬硬套,做事一定要从学
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时候,教育部门的理念是正确的,但搬到自己的学校就未必合适,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比如教育部门针对非基础教育学校的学生提出的顶岗实习政策,校长就需要思考,会计学专业能做到顶岗实习吗?答案是否定的,由于会计学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能做到跟岗实习就很不错了。事实上,许多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很多是和会计岗位不沾边的。再比如酒店管理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让学生在毕业前最后半年参加顶岗实习显然也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安排既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一所学校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又要做好“自选动作”。凡是能兼顾做好这两点的学校,就一定能成为学校中的佼佼者。“规定动作”是指教育部门安排的学校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这些当然要作为我们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认真完成。“自选动作”是指学校从实际出发,为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而主动落实的工作。
为什么一些学校总是一遇到视导评估,就不知该如何整理汇报材料?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没有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如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都做好了“自选动作”,而且做出了成效,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亮点,那学校整理汇报材料时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了,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话想说。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要求学校做好“自选动作”,不然就会形成“千校一面”的单一发展格局。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这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希望看到的景象。所以,学校做好“规定动作”不失分,做好“自选动作”才能拿高分。
校长不能将自己当成政府官员。虽然在现行体制下,校长都是行政官员,这是客观事实,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去行政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任何清醒的、有智慧的、有远见的、有抱负的校长,都不会把自己当作政府官员。
按照朱永新的说法,中国校长的角色没有实现从“职务校长”向“职业校长”的转变。因为校长是上级任命的,必须按照上级的要求行事。因此,校长很难有也不必有自己的理想和主张。
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校长要做整个学校的精神领袖,而不只是学校行政工作的领导。领袖和领导只有一字之差,境界却大不相同。这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领袖依靠精神上的影响力获得追随者;而领导则依靠官员的威慑力获得跟随者,领袖做工作依靠个人魅力,领导做工作则依赖于行政权力。显然,领袖比领导更能让学校的教师愿意追随自己,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目的。
校长要做优秀的指挥大师,而不是熟练的乐器演奏者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校长不可能精通每一项工作,更不可能精通每一个专业领域,每一门课程。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那么校长的目标是做优秀的指挥大师而不是首席小提琴手。学校各个部门就如同交响乐团中的一门门乐器,校长要有敏锐的听觉和高深的音乐素养,哪个部门在演奏时“调子”“节奏”乱了,校长应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指出错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不能亲力亲为地解决问题。因为如果校长只顾着代替小提琴手拉琴,那么乐团中其他部门出了问题怎么办?所以在做工作时,校长在听觉上要敏锐,善于发现问题。在处理上要“迟钝”,引导下属协调解决问题。
技艺炉火纯青的指挥家,如小泽征尔、卡拉扬等,在舞台上几乎没有其它大幅度动作,有时候指挥时甚至只是抖抖肩膀,抬抬手指,但乐队的演奏却如同行云流水。同理,当校长把自己庞大的乐队调教好、指挥好了的时候,他就可以腾出时间为学校的发展做规划,而不是陷入管理的琐事中了。
校长是学校运行机制和治校方略的制订者。但在一些学校,建章立制的工作没有能落到实处:学校的规章制度缺乏个性,有的学校甚至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毫无创新可言;规章制度不健全,校长频繁运用权力解决问题,并为此花费大量时间成本……这些都是有漏洞的管理,需要引起校长的注意。如果校长出差一段时间,学校能够照常运转,说明这所学校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管理的套路,在管理上有了章法。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校长为数不多,许多校长出门在外总是电话不断,通过手机遥控学校的管理工作,从而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这样的校长显然不是优秀的指挥大师——虽然整天忙得团团转,但管理效率并不一定很高。
正如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在就职讲话时所说的那样:“校长是个为社会和师生服务的岗位,不一定最有智慧,但一定应当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不是全才,但一定应当豁达乐观、知人善任;校长的使命是努力搭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尽其才,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杨 靖)
作为一校之长,校长的工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仅就追求科学管理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言,我认为校长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校长要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领导者,先进教育理念的推行者
校长要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领导者,先进教育理念的推行者。这个道理好像很浅显,其实很深奥:浅显是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现成的——教育部门发布的文件精神代表了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校长只要贯彻、落实好就可以了;深奥则是指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并不等于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应该是校长凭借个人修养、学识水平,对国家的宏观政策进行深刻解读,对所在学校的发展战略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提出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愿景,这其中包括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
对教育部发布的政策精神既要深刻理解,又要冷静应对。深刻理解是指,校长不仅要看上级要求我们做什么,还要思考上级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其政策背景是什么,上级期待的结果是什么等。冷静应对则是指,作为校长不能只做传声筒,不能对政策简单跟风,生搬硬套,做事一定要从学
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时候,教育部门的理念是正确的,但搬到自己的学校就未必合适,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比如教育部门针对非基础教育学校的学生提出的顶岗实习政策,校长就需要思考,会计学专业能做到顶岗实习吗?答案是否定的,由于会计学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能做到跟岗实习就很不错了。事实上,许多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很多是和会计岗位不沾边的。再比如酒店管理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让学生在毕业前最后半年参加顶岗实习显然也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安排既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一所学校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又要做好“自选动作”。凡是能兼顾做好这两点的学校,就一定能成为学校中的佼佼者。“规定动作”是指教育部门安排的学校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这些当然要作为我们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认真完成。“自选动作”是指学校从实际出发,为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而主动落实的工作。
为什么一些学校总是一遇到视导评估,就不知该如何整理汇报材料?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没有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如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都做好了“自选动作”,而且做出了成效,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亮点,那学校整理汇报材料时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了,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话想说。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要求学校做好“自选动作”,不然就会形成“千校一面”的单一发展格局。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这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希望看到的景象。所以,学校做好“规定动作”不失分,做好“自选动作”才能拿高分。
校长不能将自己当成政府官员。虽然在现行体制下,校长都是行政官员,这是客观事实,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去行政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任何清醒的、有智慧的、有远见的、有抱负的校长,都不会把自己当作政府官员。
按照朱永新的说法,中国校长的角色没有实现从“职务校长”向“职业校长”的转变。因为校长是上级任命的,必须按照上级的要求行事。因此,校长很难有也不必有自己的理想和主张。
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校长要做整个学校的精神领袖,而不只是学校行政工作的领导。领袖和领导只有一字之差,境界却大不相同。这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领袖依靠精神上的影响力获得追随者;而领导则依靠官员的威慑力获得跟随者,领袖做工作依靠个人魅力,领导做工作则依赖于行政权力。显然,领袖比领导更能让学校的教师愿意追随自己,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目的。
校长要做优秀的指挥大师,而不是熟练的乐器演奏者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校长不可能精通每一项工作,更不可能精通每一个专业领域,每一门课程。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那么校长的目标是做优秀的指挥大师而不是首席小提琴手。学校各个部门就如同交响乐团中的一门门乐器,校长要有敏锐的听觉和高深的音乐素养,哪个部门在演奏时“调子”“节奏”乱了,校长应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指出错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不能亲力亲为地解决问题。因为如果校长只顾着代替小提琴手拉琴,那么乐团中其他部门出了问题怎么办?所以在做工作时,校长在听觉上要敏锐,善于发现问题。在处理上要“迟钝”,引导下属协调解决问题。
技艺炉火纯青的指挥家,如小泽征尔、卡拉扬等,在舞台上几乎没有其它大幅度动作,有时候指挥时甚至只是抖抖肩膀,抬抬手指,但乐队的演奏却如同行云流水。同理,当校长把自己庞大的乐队调教好、指挥好了的时候,他就可以腾出时间为学校的发展做规划,而不是陷入管理的琐事中了。
校长是学校运行机制和治校方略的制订者。但在一些学校,建章立制的工作没有能落到实处:学校的规章制度缺乏个性,有的学校甚至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毫无创新可言;规章制度不健全,校长频繁运用权力解决问题,并为此花费大量时间成本……这些都是有漏洞的管理,需要引起校长的注意。如果校长出差一段时间,学校能够照常运转,说明这所学校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管理的套路,在管理上有了章法。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校长为数不多,许多校长出门在外总是电话不断,通过手机遥控学校的管理工作,从而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这样的校长显然不是优秀的指挥大师——虽然整天忙得团团转,但管理效率并不一定很高。
正如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在就职讲话时所说的那样:“校长是个为社会和师生服务的岗位,不一定最有智慧,但一定应当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不是全才,但一定应当豁达乐观、知人善任;校长的使命是努力搭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尽其才,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 杨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