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育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科学发展观,绽放和谐的教育奇葩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它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和谐的,和谐的教育能够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得到和谐的发展,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光荣使命,所以,构建和谐教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和谐校园应成为学校教育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近年来,我校坚持“爱满校园、责任至上、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在和谐教育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和谐教育的科学内涵,提高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开拓建设和谐校园的途径。
一、科学发展就是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一所校园只有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会有精彩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实践,才会结出令人欣慰的累累硕果。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适应新课改、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它的丰富、健康的内涵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犹如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我校结合自身的特色,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探讨,针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构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有自我特色的德育模式,优化师生的生活和心理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环境培育校园文化。我们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校园环境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让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物态环境与人文情怀交相辉映,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1.建设文化长廊。在学校餐厅前开辟百米文化橱窗宣传阵地,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班级新风、优秀学生,以及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在橱窗中进行展示,一月更换一期,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中熟知天下事,以身边的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学习行动。
2.命名匠心独具。如主路命名为“树人大道”,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寓学校高举着奋进的大旗引导学生健康地走向成人、成功之路。
3.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求知书苑等,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创新实践的平台。
学生置身于这样文明、高雅、向上的校园氛围中,在无形中受到了环境的熏陶,提高了道德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侵袭的自觉性。
(二)特色活动升华校园文化。我校把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科技节等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打造成为德育传统活动。军训,英语角,诗歌朗诵会,探访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走进武警训练营感受军事化的生活,定期到学校扶贫点或敬老院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有效地拓展了德育教育的途径,升华了校园文化,搭建了学生展现综合素质的舞台。
(三)创意活动延伸校园文化。我校不断拓展思路,在原有的德育建设基础上创优,形成特色。如以主题班会为载体,使日常德育工作“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天天有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循序渐进的校园文化养成活动,每周国旗下讲话,围绕主题班会同步进行。还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巩固落实月教育主题,让学生自觉从沉迷于玩乐、懈怠、早恋、暴力等中走出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业余党校坚持定期上党课,校报定期开设“爱国爱校”专栏,广播站、校园网开设“德育在线”等,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还以时事政治课与业余团校为依托,开展了讲座、辩论、演讲等活动,如“18岁成人宣誓”仪式、“迎接21世纪的挑战”大讨论、“我为祖国添光彩”征文比赛等,加强了对学生信仰共产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此外,学校的广播站、校史陈列室、心理咨询室、《新罗高》校报开辟的《心灵驿站》心理访谈专栏等,对后进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特困生和单亲家庭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日常化、规范化。
二、科学发展就是要畅通教学改革的主渠道
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是指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哲学观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是适应当前课程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先进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立足、发展、壮大的根基。有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人的潜能、人的天性、人的尊严能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与发展。教师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才会发生改变。为此,我校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打破“唯分数论”的人才评价的机械模式,牢固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综合发展各项素质,从而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国基础教育要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要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改造。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人才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所以,激活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正确传授知识、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具体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我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研究,实施高效教学。鼓励教师打破固有的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设立学生成长档案。
(三)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打破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构建课内与课外、显示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式。延伸第一课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增设一些诸如科技、信息及社会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开发学生的潜能;开拓第二课堂,建立以兴趣小组为基础,以培养特长生为目的的全方位开展的课外活动体系。我校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启动了特长生教育。
三、科学发展就是要造就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时代呼唤研究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竞争,是师资的竞争。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让其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样学校才能保证高水平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预定的目标,才能让学校教育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成为激励师生追求理想、不断进取、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一)制定研究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素养普遍有所提高的情况,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让教师才学胜人。以三种措施促成才:一是“引”,引导广大教师走成才之路,创一流工作业绩。二是“带”,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双向带动,“师带徒”,搞好传、帮、带等,全面提高。三是“压”,压担子,将青年教师安排在重要岗位。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实施整体育人,提供名师工作间,积极开展建设名师工程,帮助其研究走向深入。
(二)师资培训求实效。推行集中研讨与教师自学的培训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开展“名师在线”、“教学论坛”等活动,以实现教师共同成长,人人成为名师;与名校结合,邀请各级领导、专家、兄弟学校教师到校指导交流,储备优质教学资源;定期收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课件,撰写的学习心得及教后反思等,使其成为师资培训的智慧源泉。
(三)逐步完善校本教研体系。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探索校本教研新形式。尝试将个人说课改为双向说课、反思问题课。以“五训活动”强师能,以学代训,形成理念;以课代训,取长补短;以赛代训,张扬个性;以研代训,专题突破;以评代训,激励创造。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考评,认真量化每一个教学细节。以学科为依托,寻求课题的突破点;以实践活动为契机,抓好课题研究;以教学反思为手段,备好课题解决资源,要求教师堂堂课后有反思。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的、人性的,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所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又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我校将继续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积极探索研究教育规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乐园,为学生一生的行程奠基,为民族的未来负责。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它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和谐的,和谐的教育能够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得到和谐的发展,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光荣使命,所以,构建和谐教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和谐校园应成为学校教育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近年来,我校坚持“爱满校园、责任至上、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在和谐教育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和谐教育的科学内涵,提高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开拓建设和谐校园的途径。
一、科学发展就是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一所校园只有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会有精彩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实践,才会结出令人欣慰的累累硕果。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适应新课改、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它的丰富、健康的内涵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犹如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我校结合自身的特色,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探讨,针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构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有自我特色的德育模式,优化师生的生活和心理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环境培育校园文化。我们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校园环境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让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物态环境与人文情怀交相辉映,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1.建设文化长廊。在学校餐厅前开辟百米文化橱窗宣传阵地,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班级新风、优秀学生,以及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在橱窗中进行展示,一月更换一期,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中熟知天下事,以身边的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学习行动。
2.命名匠心独具。如主路命名为“树人大道”,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寓学校高举着奋进的大旗引导学生健康地走向成人、成功之路。
3.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求知书苑等,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创新实践的平台。
学生置身于这样文明、高雅、向上的校园氛围中,在无形中受到了环境的熏陶,提高了道德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侵袭的自觉性。
(二)特色活动升华校园文化。我校把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科技节等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打造成为德育传统活动。军训,英语角,诗歌朗诵会,探访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走进武警训练营感受军事化的生活,定期到学校扶贫点或敬老院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有效地拓展了德育教育的途径,升华了校园文化,搭建了学生展现综合素质的舞台。
(三)创意活动延伸校园文化。我校不断拓展思路,在原有的德育建设基础上创优,形成特色。如以主题班会为载体,使日常德育工作“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天天有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循序渐进的校园文化养成活动,每周国旗下讲话,围绕主题班会同步进行。还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巩固落实月教育主题,让学生自觉从沉迷于玩乐、懈怠、早恋、暴力等中走出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业余党校坚持定期上党课,校报定期开设“爱国爱校”专栏,广播站、校园网开设“德育在线”等,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还以时事政治课与业余团校为依托,开展了讲座、辩论、演讲等活动,如“18岁成人宣誓”仪式、“迎接21世纪的挑战”大讨论、“我为祖国添光彩”征文比赛等,加强了对学生信仰共产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此外,学校的广播站、校史陈列室、心理咨询室、《新罗高》校报开辟的《心灵驿站》心理访谈专栏等,对后进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特困生和单亲家庭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日常化、规范化。
二、科学发展就是要畅通教学改革的主渠道
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是指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哲学观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是适应当前课程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先进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立足、发展、壮大的根基。有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人的潜能、人的天性、人的尊严能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与发展。教师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才会发生改变。为此,我校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打破“唯分数论”的人才评价的机械模式,牢固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综合发展各项素质,从而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国基础教育要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要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改造。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人才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所以,激活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正确传授知识、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具体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我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研究,实施高效教学。鼓励教师打破固有的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设立学生成长档案。
(三)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打破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构建课内与课外、显示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式。延伸第一课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增设一些诸如科技、信息及社会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开发学生的潜能;开拓第二课堂,建立以兴趣小组为基础,以培养特长生为目的的全方位开展的课外活动体系。我校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启动了特长生教育。
三、科学发展就是要造就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时代呼唤研究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竞争,是师资的竞争。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让其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样学校才能保证高水平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预定的目标,才能让学校教育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成为激励师生追求理想、不断进取、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一)制定研究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素养普遍有所提高的情况,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让教师才学胜人。以三种措施促成才:一是“引”,引导广大教师走成才之路,创一流工作业绩。二是“带”,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双向带动,“师带徒”,搞好传、帮、带等,全面提高。三是“压”,压担子,将青年教师安排在重要岗位。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实施整体育人,提供名师工作间,积极开展建设名师工程,帮助其研究走向深入。
(二)师资培训求实效。推行集中研讨与教师自学的培训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开展“名师在线”、“教学论坛”等活动,以实现教师共同成长,人人成为名师;与名校结合,邀请各级领导、专家、兄弟学校教师到校指导交流,储备优质教学资源;定期收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课件,撰写的学习心得及教后反思等,使其成为师资培训的智慧源泉。
(三)逐步完善校本教研体系。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探索校本教研新形式。尝试将个人说课改为双向说课、反思问题课。以“五训活动”强师能,以学代训,形成理念;以课代训,取长补短;以赛代训,张扬个性;以研代训,专题突破;以评代训,激励创造。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考评,认真量化每一个教学细节。以学科为依托,寻求课题的突破点;以实践活动为契机,抓好课题研究;以教学反思为手段,备好课题解决资源,要求教师堂堂课后有反思。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的、人性的,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所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又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我校将继续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积极探索研究教育规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乐园,为学生一生的行程奠基,为民族的未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