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185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态语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交际手段”,包括人的身体动作、姿势、眼色、表情、神态、手势等。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常会使用一些不当的体态语,具体表现为:
  与学生缺乏目光交流。
  面无表情。
  用食指指着学生,咄咄逼人。
  更有甚者,手里拿着烟,脚放在凳子上,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完全没有了一个教师起码的端庄的仪表和姿势。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之间的交际效果20%取决于有声语言,而80%取决于无声语言。巧妙运用体态语,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运用丰富的表情语
  在讲课过程中,学生总是要“察颜观色”,十分注意教师的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增强接受教师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的信息,教师应注重利用面部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沟通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并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使讲课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表情语中作用最大的是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感受、感情、语气、节奏,起承转合、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回环往复,对象交流、自如传达、共享共鸣等都要通过眼神的凝聚、明暗、转换、闪动,给人以心灵的活跃、沟通、专注、回味。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交流的热情、反馈的企盼、延续的感受、诚挚的期待,一股老儿倾斜而出,尽管稍纵即逝,却也能显示眼神的威力和魅力。专注的眼神,可以直视前方,也可扫视全场,既可近看,又可远视,只是最忌讳飘忽不定、闪烁无着、过度斜视、目光呆滞。眼神的运用,应该是十分自然的。谈心时,眼神中流露出理解,批评时,眼神中蕴含着严厉,回答出了问题,给他一个赞美的眼神,考砸了,让他看到你目光中的鼓励,如果打瞌睡了,抬起头来,会遇到你责备的眼神。我们也许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教师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用眼睛说话,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会收到更佳的效果。
  除眼神外,教师要摒弃个人情绪,根据上课内容相应调整好面部表情。如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别忘了把微笑带进课堂;讨论《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时,尽可以“手舞之,足蹈之”,用瞬息万变的面部表情来诠释庄子无端崖的变化;如果是读《杜甫律诗五首》也许需要“独怆然而泣下”,研究鲁迅,一定需要嘻笑怒骂,品读《孔雀东南飞》,有《梁祝》哀怨的背景音乐,有动情的语言,配以哀戚的表情、轻缓的手势,学生定会受到感染,很快进入课文情景。
  运用恰当的手势语
  体态语以手势语为主,起到流露情绪和指示、模拟、象征的作用。“手是人的第二个脸。”的确,手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情器官之一,它以丰富的不同态势的造型,传递人们潜在的心声,交流人们内心的微妙的感情。在讲课中,自然而安详的手势,可以帮助教授平静的陈述和说明,适用于记叙文和说明文;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升华情绪,适用于议论文;柔和平缓的手势,可以帮助抒发内心细腻的情感,适用于抒情散文。如此,用优美自然得体的手势来辅助口语的表达,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手段。
  手势语能帮助学生学习难理解的文言词语、成语等,教师可以利用手势如拍打、挥舞手臂等来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重音,帮助学生会意。化繁琐的语言文字表达为简单、直观的动作姿势。在上李白的《蜀道难》时,有一句诗“以手抚膺坐长叹”,为了理解“膺”的意思,可让学生做一个动作,学生试探着做了手抚摸胸口的动作,然后补充成语“义愤填膺”来加强对“膺”“胸”的理解,使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又如“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的坐喝”中的“踱”字,用有声语言表达学生也会明白,但不及一个简单动作简洁明了,记忆也不如一个富有特征性的形象动作来得深刻。在戏剧教学、小说阅读中,更要充分发挥手势的作用,通过表演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
  运用端庄的身姿语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斯说:教师对本学科的酷爱所表现出来的富有感染力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通过体态语显示出来,专心致志、津津乐道的教师的体态总是微微前倾,面部表情神采飞扬,语气热烈而富有激情。
  教师的着装应该大方得体,切忌奇装异服,哗众取宠。教师站立的位置和姿势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说来,教师在站的时候,要挺拔、坚定,尽量少撑少趴讲台。正确姿势是略前倾,目光直面学生中央,脚跟靠拢或双脚前后略错,或成丁字步,使学生感到教师既端庄严肃,又亲切自然。教师讲课时走动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学,走动的姿势也要大方自然,不宜过大过快。如果教师讲课不走动,始终一个姿势,课堂就会显得单调而沉闷。在学生朗读课文、讨论问题、作文时,教师可在学生中间走动,以密切师生关系,增加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并且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仔细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审时度势,把体态动作、目光、表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既自然、和谐、美观,又有时代性,更要把体态语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充分驾驭体态语和有声语言这对教学过程中的双翼,不偏废任何一方,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日益完美。
  
  曾启辉,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恩施。
其他文献
“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心灵感受世界,用理智认识世界,用文字表现世界。”作文集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为一体,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一项内容。小学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欲速则不达,如何让学生将“眼中之竹”化为“手中之竹”,是每位中年级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难题。我觉得,塑造优效作文课堂,首先要营造优质作文氛围。    一.关于选材    面粉发酵需要酵
战国时期的游说家,往往凭借其高超的游说技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游说列国,可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有人形容游说之士“星流电耀”,形容游说之徒“风扬电激”,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纵横捭阖、波澜云诡、辩丽激荡的游说风采而言。荀悦说:“饰辨辞,设诈谋,驰逐於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前汉纪·孝武皇帝纪一卷第十》)尽管在战国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言“利”已成为时代的主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副激励读书人勤奋学习的传统对联,其实一直都是被人们错用了的。“径”应该写作“胫”。也许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还不知道应该是这个字。既然如此,那么笔者在此就有说清楚的必要了。   一直以来,出版物中的文字差错,首屈一指的是别字。根据别字识别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三个等级:显性别字,隐性别字和潜性别字。显性别字具有比较明显识别的标志,稍有语文基础的人,一眼便能分辨出来;隐
伍山石窟  王煜昱    异石、幽洞、奇潭、落英……这就是你——伍山石窟。古梯层层爬青藤,清潭波光映石壁。奇异的伍山石窟,你以你自己独特的风姿,吸引了多少游人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  那雄伟的大剑门,屹立在两块巨石的包夹中。恰似一柄尚未出鞘的利剑,任凭电闪雷鸣,依旧稳如泰山。古代的工匠在石壁上刻下的“蝌蚪文”,虽然岁月的风雨消磨了它的痕迹,但那隐约可见的圈圈点点,谱写出古代人民战胜大自然的壮丽诗篇
当今社会,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读和写,读是写的基础。写是知识的外在体现,如何才能让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一、指导学生学会读    要想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首先是加强阅读教学,它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首先需要大量地阅读。扩大学生地阅读知识面和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应当给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过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主要的是使其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对话过程的优劣决定着阅读教学的成败。教学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话过程的魅力。阅读教学呼唤精彩的对话。精彩的对话必须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学生有民主平等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形式,关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本门课程的兴趣。”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的,源自内心的热爱、迷恋和追求才是作文创新的发动机和动力源。现实中有一些学生很聪明,智商颇高,但他们缺乏作文的兴趣,缺乏激情,因而他们的作文也写得很糟糕。这从反面证明了作文情商的重要性。所以,创新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爆写
田谷华,男,1962年3月生,华中师范大学政治教育本科毕业,教育硕士在读。湖北教育理事会副理事长。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多年,现任湖北省蕲春县教育局副局长、县一中校长。曾获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论文多篇。    湖北省蕲春一中是一所植根于医圣故里的崇文沃土、沐浴着“教授县”的重教春风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传统重点中学,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是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活动单导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但在探索和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过程中,不少老师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老师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内涵,以为在课堂上把学生一分组,把几张课桌重新一拼凑,放任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自主”讨论,整个堂课上老师在一旁,放任学生自由发挥,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缺乏正确的引导,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如何定
当前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特别是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华丽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认为,作为语文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要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