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评价 激发学生的自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y123tx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习作评价应该是一种保护
  对于刚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习作评价不应该是一个呆板的分数,而应该是一种保护。要从保护学生习作兴趣的角度出发,多发现他们写话中的闪光点!就算是你觉得很不成文的写话,你在评价它的缺点时,也一定要找到它的优点,并且大声表扬,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以下是两篇二年级学生的写话——《我最喜欢的水果》:
  苹果
  我喜欢吃的水果是苹果。它的形状是圆溜溜的,像一个小皮球。它穿着红色的条纹外衣,把它的皮削开,里面露出了淡黄色的果肉,让你忍不住急于吃到嘴里。咬一口,整个嘴里和心里都有一种酸甜的感觉,全身都有精神!(王菁华)
  这篇文章我的评价是“优秀”。结尾的那句——“全身都有精神!”我感觉没有听过比这个更有激情的苹果“广告语”,很可爱、很夸张,又很亲切,不仅写出了苹果的外表,而且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吃苹果的感受,充满了鼓动性。
  香蕉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香蕉是黄色的、圆圆的、味道甜甜的,像月牙。剥开外皮,里面的果肉甜甜的,摸起来凉凉的,味道香香的,而且可以解渴,还可以切成片,晒干了就可以吃香蕉片,你读了这一段话一定很想吃它!(陈水伊)
  这是一个很想表达自己所有感受的学生,一会儿写动口尝味道甜甜的,一会儿又写用手剥皮,看上去顺序颠倒,但透过文字,我感觉到他是非常上进的!“黄黄的、甜甜的、凉凉的、香香的”这些叠词,看上去有点单调,仔细品味却使用得很准确,可见这个学生观察细致,并且是在很努力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够华丽的词藻恰恰就是很纯真的学生语言,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二、习作评价应该是一种唤醒
  学生在初学习作时,常常会有不知道该写什么的困惑。究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缺少习作的素材和技巧,而是缺少对自己生活的关注。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去唤醒学生的眼睛,多看周围的世界,多思自己的生活,唤醒他们的习作灵感。班上有一个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就表达过这样的困惑——
  老师,我想对你说……
  老师,你长得秀气,打扮得有个性,是个才貌双全的老师,我很喜欢你。
  老师,我最担心的作业就是习作。你每次布置习作,我都很烦恼,一拿起笔,脑子一片空白,总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写一篇好文章真是比登天还要难啊!
  每次习作写不出来的时候,我就问妈妈,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一顿训斥:“不会写的原因,一定是你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你总认为语文很简单,认识字就行了,从不读书,也不进行课外的拓展,你没有听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吗?”老师,我妈妈说的是不是对的呢?
  老师,我最敬佩的人是你,上次我听说你正在写一本十几万字的书,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天文数字啊!你一开始是怎么写作的呢?要写好一篇习作,关键是什么呢?要从何做起呢?(肖鹏奎)
  面对这样一篇纯真、质朴的习作,我给他打了“优”加五颗星,并且在习作本上写了这样的评语——“你的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并不难,就是这样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只要能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明白、写清楚,就是好习作。你妈妈说的也不错,多看书,多积累,会让我们下笔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加油吧,好孩子,我期待看见你更多的好文章!”
  学生有学生的生活。只有当小学生的习作反映的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习作才会变得简单,才会让他们有话可写。而我们的习作评价,就应该鼓励他们用童眼看世界,关注自己的生活,尤其是自己的闲暇时光,而不仅仅是学习。我们的习作评价就应该唤醒学生,让他们去观察、感受、体验阳光下多彩的世界,让他们自然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自由表达见闻和感受。
  三、习作评价应该是一种引导
  习作评价除了教师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外,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的文章,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积极愉快的评价。因此,我们不妨在习作评讲课上,多读一些班级中学生的文章,引导他们对身边同学的习作进行关注和评价,让他们也成为习作评价的主体。通过自评、师评和他评,他们的灵感和思维得以碰撞和交流,从而发现习作中的得失,同时,习作的技巧和方法也得以提升。模仿起步,评价引路,就能为学生搭好习作向上发展的台阶,学习和掌握习作的技巧,感悟规律,汲取表达的智慧,并逐步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在习作的路上越走越远。
  四、习作评价应该是一种关爱
  1.习作评价要给学生安全感。让学生在安全的空间里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鼓励“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有一个学生在写《我的妈妈》时,突出了妈妈性格暴躁的缺点,连用了三个排比句“要是……她就会骂我。”因为是真情流露的文章,所以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我大大地表扬了她的诚实和勇敢,并悄悄地和她妈妈进行了沟通,希望她能换一种方式对孩子。还有一个学生在习作中诉说了自己的苦恼:“自己最怕写作,担心写不好,没话可说,可是怕什么来什么,妈妈竟然帮我报了周末的作文辅导班,让我每周六去写作文,我真郁闷啊!”我给这个学生的习作打了“优”加星,在全班朗读,表扬他的文章写得好,帮他树立信心,鼓励他就这样写自己的真实想法,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并且帮助他说服妈妈,取消周末的作文辅导班,让他不受限制、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
  2.习作评价要给学生尊重感。看到有些教师的习作批改,改成了在统一格式的打印表格上勾勾叉叉,用这样的方式提高批改习作的速度,我并不赞成。我一直都坚持一本本、一字字、一句句地手批习作。在批改的过程中,我喜欢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画上自己的笑脸,我觉得这是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教师一篇篇笔迹工整的习作评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榜样,不仅示范着怎样写字、习作,也示范着怎样通过自己的笔与他人交流沟通。
  3.习作评价要给学生幸福感。哈佛大学的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曾说过:“如果要幸福,我们就必须体验积极的情绪或情感,因为快乐是满意生活的先决条件。”如果要想让学生从习作中体验到幸福,我们的习作评价要多用积极的话语,用我们教师积极的生命状态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评价中找到习作的自信和乐趣,让他们快乐地习作、幸福地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市天妃宫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青蛙咯咯催人眠,  黄莺恰恰说性情。  宁学黄莺一声啼,  莫效青蛙万遍鸣。  这首童谣蕴含着习作的真谛。写作不可无“我”——我的见闻、我的经历、我的体验、我的见解、我的构思、我的语言、我的情感。文中有“我”,个性自出。习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引入生活因素,拓展实践活动的时空,使之与学生生活、心理成长相结合。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真”字当头,重视灵性的启发与培植,学会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我对学生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既是引导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那么,怎样的提问称得上是妙问呢?  一、从大处着眼,问在关键处  1.利用内容的对比设问。文章里的语言是否生动形象、准确恰当、耐人推敲,可通过恰当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领悟文本的人文价值,领略言意融合给阅读带来的整体震撼。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关于文中老人的两处外貌描写,著名特级教师陈建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