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栽一株 “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第七自然段,描写了柳树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的顽强抗争,表现了它坚强不屈的可贵精神。听过不少教师的执教,总感觉“柳树”的根基扎得不那么深厚。
  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课堂基本上分三步走:先对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进行渲染,再引导学生想象“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对柳树的种种摧毁,最后试图提炼出柳树的精神。
  诚然,学生最后似乎也能说出类似于“坚强不屈”之类的词语。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充其量是贴贴标签而已。学生过多地关注了环境之恶劣,摧残之残酷,淡化了对柳树本身形象的感悟,难以触及柳树的精神层面,又何谈对柳树精神的体悟?这株“柳”苍白无力,又何以在学生的精神原野上植下根来?
  为深栽这株柳,笔者试图抓住柳树这一主人公,引导学生在想象它与环境抗争的过程中丰盈它的形象,进而感悟它的精神。
  二、实录
  播放狂风呼啸、雷电交加的声音,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
  师:你眼前有什么?
  生:狂风拼命地摇撼柳树的身子,柳树的腰都要被折断了。
  生:一个雷击,把树枝都给劈断了。
  师:你是否还听到了柳树的声音呢?
  生:我听到了柳树在高喊——“我决不会向你们低头的!”
  生:我听到了柳树在高喊——“你们劈得断我的枝,劈不断我的根!”
  生:我听到了柳树在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师:你们知道柳树的心声!教师给大家配上狂风呼啸声、雷轰电击声,请三位同学代表柳树大声呐喊!
  (狂风呼啸,雷电轰鸣,“柳树”高声呐喊)
  师:请用四字词语来赞美柳树!
  生:勇于抗争!
  生:不畏强暴!
  生:顽强不屈!
  生:不屈不挠!
  (请学生将以上词语写在柳树图片的旁边)
  师:狂风过后,雷电停后,柳树已经奄奄一息。这时,你们是否又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生:我一定要活着!我一定要活下去!
  师:这强烈的求生欲,来自哪里?
  生:来自它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渴望。
  师:除了这,还有别的原因吗?
  (学生一时有点茫然)
  师:对柳树来说,它生命的意义何在?
  生:伫立在高原之上,成就高原的一番独立的风景。
  生:孕育后代,争取为高原酝酿一大片的风景。
  师:原来,在柳树的心中,怀揣着这么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师:请你再用上四字词语来赞美柳树。
  生:热爱生命!
  生:志存高远!
  生:满怀希望!
  师:为了心中的希望,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柳树挺过了无数次的灾难,一次又一次起死回生!真是——
  生:坚韧不拔!
  生:百折不挠!
  生:永不言败!
  (请学生再将以上词语写在柳树图片的旁边)
  师:此时此刻,你还觉得这仅仅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吗?
  生:我觉得他是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
  生:我觉得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师:大家的眼里分明写着深深的敬意!请你把无限的敬意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生读得声情并茂)
  学到这里,你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柳树令人“望而生畏”呢?
  生:因为这柳树让人十分敬畏。
  师:你发现“望而生畏”的意思变化了吗?
  生:它原本的意思是看了令人感到害怕。在课文中是说看了令人感到敬畏。
  三、随感
  让我们回顾这段文字——“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很显然,“冻死”与“复苏”,“被劈断”与“重新抽出新条”,“一次又一次摧毁”与“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前者只是曾经,假如重前者而轻后者,显然是本末倒置。
  再看上述教学片断,我们发现,随着教学的层层铺展,一株根深叶茂的柳树跃然于我们的眼前。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柳树在狂风暴雪中、雷轰电击时呐喊的声音,并让学生代柳树高声呐喊。在狂风呼啸、雷电轰鸣中,柳树那不屈的声音更显其英勇无畏。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想象风雪、雷电过后,柳树勉励自己的话语,继而探寻柳树起死回生的动力源泉,感悟柳树珍爱生命、在逆境中仍满怀憧憬的美好品质。这样,柳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不断得以凸显,学生心目中柳树的形象也渐趋丰满。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柳树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硬汉也好,英雄也罢,都是来自于学生水到渠成时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时再回首“望而生畏”中的“畏”,还有谁会理解为“害怕”呢?至此,在学生精神原野上深深栽下了一株枝繁叶茂、坚韧不拔的柳树。
  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意恶劣环境,但更关注恶劣环境中柳树不屈的声音;教师在意恶劣环境对柳树的摧毁,更关注柳树起死回生的动力所在。教师牢牢抓住“柳树”这个本,适度地辅之以环境渲染,让这株柳树在“千磨万击”中愈显坚劲。
  愿我们紧抓要害,站稳脚跟,引导学生在精神原野上深栽株株“柳树”。相信,不久的将来,学生的精神原野上定然草木葱茏。
其他文献
传统幼儿教育对幼儿生命的保护尚处于消极状态,偏重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缺乏对幼儿生命状态的积极关注和对幼儿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部分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成人化的倾向严重,往往忽略幼儿生命个体对积极生存、安全自护知识的需求,未满足幼儿生命个体对积极生存、安全自护知识的需求,这是造成幼儿生存自护教育弱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生存教育与安全意识的建立”迫在眉睫。根据这一认识,我利用电子白板应用资源库进
摘 要: 文章首先提出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的例外情况,然后探讨虚拟语气的本质和实现形式,用逻辑时序原则分析这种例外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并得出该情况在语用认知描述研究中属于语法隐喻范畴的结论。  关键词: 动词不定式 宾语补足语 虚拟语气 逻辑时序原则 语法隐喻  动词不定式可以用作宾语补足语,一般情况下都是“动词 宾语 to do”的形式,这符合向明友教授提出的逻辑时序原则。以“ask sb to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探讨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具体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低年段 预习习惯 培养措施  预习是教学的“前奏”,同教学质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所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十分重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奠定扎实基础。预习的效果、质量对教学效率
摘 要: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探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多媒体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疑成为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当务之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成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界新宠。我
摘 要: 一堂生物课是否成功,不仅在于教师讲得精彩与否,更重要的是在这节课里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老师对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启发是否到位。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飞跃,能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和向往的生机盎然的学习场所,因此,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很重要。  关键词: 生物教学 主动探究积极性 高效课堂  一名优秀的老师,他的课堂应该是活泼而不混乱的,而不合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注重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即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因此,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以某校酒店管理专业为实例,论证说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专业课程学习,并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什么?高
摘 要: 本文以深度开发和优化初中英语Go for it教材听力部分为目的,在教材原有素材的基础上,从丰富练习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阐述了对该教材听力部分进行优化处理和深度开发的多维度实践,以及实践感悟,借以优化教学资源,提升英语语言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语言框架 听力教学 多维度    一、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多维度进行听力训练  1.丰富练习形式,激发深
摘 要: 范仲淹的词《苏幕遮》向我们展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密意如绵,柔情似水”,从中也可窥见他丰富的感情世界。上阕写秋色,由上而下、由近而远,有层次地描绘了色彩鲜明而境界阔大空灵、苍茫悲凉的秋色,为下阕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下阕写离愁,通过三个层次抒发离别之情。  关键词: 《苏幕遮》 去国之忧 离乡之愁  广为后人传颂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范仲淹系北宋仁宗时的“一代
摘 要: 推进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具体到电视上就是推进电视事业和发展电视产业。电视是一种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其性质同其他传播媒介一样具有双重属性,即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要充分发挥电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观念,既要科学地、全面地认识电视的政治性,又要科学地、全面地认识电视的经济性,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由于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属性决定着电视的发展变化,思考政治与市场的
近年来,多媒体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新颖的演示方式、巨大的信息容量及显著的辅助功能,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优势。笔者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途径、作用及注意点进行分析。  一、充分认识多媒体手段作用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手段的促进作用,让信息手段与语文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