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鲶鱼效应” 搅活语文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封闭、枯燥的学习氛围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活力课堂”从哪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借鉴现代管理学中的“鲶鱼效应”这一激励手段,试图用师生互动这条“鲶鱼”来搅活沉闷的“池塘”,让语文课堂因“动”而变得精彩。
  一、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源于挪威,渔民在捕捞到沙丁鱼后,为了提高沙丁鱼的存活率,以便在市场上能卖得更好的价钱,于是就把几条鲶鱼放进沙丁鱼中。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为了躲避鲶鱼,在水中拼命逃窜,这反而激发了其旺盛的生命力,这样沙丁鱼因缺氧而大面积死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鲶鱼效应”作为管理学上的经典案例,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其实质就是“搅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搅”的主动权,既可以充当一位快乐的“渔夫”,及时发现并培养“鲶鱼型”学生,让其在沉闷的的沙丁鱼中横冲直撞,从而达到搅活课堂的目的;教师也需要提升自己的“鲶鱼品质”,不失时机的客串一回鲶鱼的角色,通过设疑、露拙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发现、培养“鲶鱼”型学生
  在高效课堂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就要在学生中发现并培养一些“鲶鱼”,利用他们来带动和刺激整个课堂和班级中的“沙丁鱼”,在课堂内部创设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那么,哪些学生可以成为“鲶鱼”呢?我认为具有较好的个人素质、较高的积极性的学生可以成为“鲶鱼”。这部分学生可以是班干部,也可以是受很多同伴追捧的学生。只有调动起这些“鲶鱼”,才能影响其他学生,从而使整个课堂的活力被调动起来。
  1.“鲶鱼”型学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由于个体差异,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个性比较活泼,反应力、理解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相对而言比较突出。教师就要抓住这部分同学,发现并培养几个“鲶鱼”型学生,通过积极鼓励,由他们带动全班思考讨论,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因此,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抓骨干,树典型,以带动全体学生。一方面先尝试用“鲶鱼”型的学生来解决问题,并全力促使其成功,并对积极参与者给予特殊的扶持或奖励,树立起这些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教师的现身说法,让其他“不甘示弱”的学生,产生紧张感,从而发挥“鲶鱼”型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沙丁鱼”型学生
  教育是尊重每个学生,实现每个学生的价值。所以,要尊重“沙丁鱼”型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沙丁鱼”型学生。可以让“鲶鱼”型学生和“沙丁鱼”型学生的角色适时轮换。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对他们充满信心。
  3.倡导“鲶鱼”型学习风气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并且能够创造。”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倡导“鲶鱼”型的学习风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敢想、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放手能让他们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践,积极探索。“鲶鱼”型学生的优点是大胆,敢于表达,不甘于落后。对此,教师应该肯定。当课堂上这些表现被老师与学生认可后,会逐渐形成一种风气,那么,原有的“鲶鱼”就会越游越欢,“沙丁鱼”也会在“鲶鱼”的驱赶下,慢慢变为“鲶鱼”。
  三、提升教师的“鲶鱼品质”
  俗话说: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师就会有一个活力课堂。如果教师自己就是一条沙丁鱼,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又怎么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呢?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鲶鱼品质”,勇于做一条引领学生学习的“鲶鱼”。
  1.巧设悬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设计问题,精心设计问题,让设计的问题成为一条搅动沙丁鱼的“鲶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例如,在教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文中所写的仙境?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幸福欢乐的聚会,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可以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通过热烈讨论,学生可以赞成任何一种说法,让其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都能活跃他们的思维。
  2.适当露拙
  善用“鲶鱼效应”的老师,有时会通过故意出错,设计问题陷阱等方式,让学生自始至终处在教师这条“鲶鱼”的刺激之下,时时保持警觉。例如,我在示范朗诵课文时,就事先告诉学生,老师的普通话可能不好,烦请同学们给我纠错。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我故意将“峥嵘”两字没有读出后鼻音,结果心细的学生就发现了我的破绽,然后我请他再示范朗诵,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两个字的读音记忆就会异常深刻。在解读文本时,我会鼓励学生和我唱一唱反调,也可以随机展开现场辩论。例如,我在讲解古典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时,作者对几个重要人物出场的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的出场,让他们展开讨论这样写的好处,以及让他们把自己设想为作者,如果你是曹雪芹,你会怎样来安排这些人物的出场,让他们在讨论、对比的过程中感受这样安排的妙处。通过这些课堂教学手段,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学习效率也得到很好的提升。
  3.运用竞争机制?摇增强学生自信
  “鲶鱼效应”是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比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引入了小组竞争从而激活组员活力的有效的方式。我在讲《明湖居听书》时,借《洛桑学艺》导入新课,我将课文内容划分成四个部分:“环境组、琴师组、黑妞组、白妞组”,并结合学案导学的要求给四个小组布置了合作探究的问题,四个小组迅速进入合作竞争状态,在小组讨论之后派代表表演相关内容,并向全体同学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同时也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监督、质疑、评价。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并且主动参与进来,课堂也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天地。
  怎样去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我们不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的课堂,充分调动所有的学生,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智慧之源,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鲜活的课堂“鲶鱼”!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市第九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CA125对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中CA125.结果结核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结核患者血清CA125明显下降(P
承前所述,万历年间《建文朝野汇编》《表忠录》等建文史籍,一般会在文前列出成书所据书目,为了解当时建文故事的文本情况提供了线索。与前述诸书相较,保存诏令的朱鹭《建文书
目的:了解糖尿病人糖化糖化血红蛋白(GHb)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离子捕获法(ICIA)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及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GOD法测定空腹血糖。结果:用ICIA法检测72例糖尿病
目的:通过对血清与脑脊液鞘碱性蛋白(MBP)检测比较,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简易的MBP酶联免疫吸际定量测定(ELISA)法检测。结果:对照组血清、脑脊液中MBP含量分别为0.99±0.48μg/L;1.59±0.51μg/L。急性颅脑损
加德纳菌已被确定为细菌性阴道病的病源菌[1],目前对加德纳菌的实验诊断方法较多.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血清α-L-岩菏糖苷酶检测方法。方法:报道了血清α-L-岩藻苷酶动力学连续监测法,结果:α-L岩藻糖苷酶对硝基苯α-L岩藻吡喃糖苷的米氏常数为0.133±0.052mmol/L,最佳pH为5.0,延迟时
改变细节 成就幸福语文课堂  李丹  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困境是什么?是学生在从小学升到初中后的语文考试分数一下子从小学的九十九、一百分直降到七、八十分。这给很多孩子和家长都造成巨大的困惑,同时也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信心,更别说收获学习语文的幸福了。  首先我们来理清一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面临的繁多教学内容。学生要背生字、背解词、背成语、背文学常识、背古诗、背古文、背注释、背翻译、背词类活
目前,考试是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下,检查学生知识水平的主要手段。不管是大型考试,还是小型测验,所有试卷都涉及大量的题型。可是,现在许多学校为了让学生在高中取得好成绩,就过度培养学生语文解题技能,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减少。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解题过于技能化问题进行探究,以帮助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并通过合理的考试内容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  一、解题过于技能化的深层原因  1.语文试卷容量巨大,迫使考
围手术期输血是非常必要的医疗手段,但面临经输血传播的各种疾病,外科医生已意识到减少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的必要性.贫血症状和输送到组织的氧气量有可能取代"10/30"的传统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