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目前的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都努力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但仍然有很多的数学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完全被老师的问题和答案牵着走,学生根本没有考虑和争辩质疑的时间,更谈不上让学生发挥个性,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本文提出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一些方法供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争辩质疑 思考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23-01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争辩质疑能力作为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教会学生去争辩质疑,让学生在質疑中学会思考,学会求异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争辩质疑的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古人曾说过“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不得章法的乱质疑反而起到反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争辩质疑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知道“疑什么”、“怎么疑”,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质疑。
1.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质疑。
对于低年级学生,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会质疑,教师可先给予示范,从最基本的问题着手,引领学生质疑。久而久之,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质疑水平。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为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老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可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对所研究问题得到创造性地理解与掌握。如:在混合运算中学习原三步计算应用题时,出示问题后,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思考。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四种解法,在呈现解法的过程中,学生们纷纷质疑、解疑,课堂成了思维碰撞的舞台, 每一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构建质疑文化,提醒学生质疑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质疑的习惯,时刻提醒学生质疑解疑。可在黑板的一角或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数学名言。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默斯;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康扥尔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等等。还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先在黑板上写上“为什么”几个字。旨在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当然也可以根据课的特点,随时,在黑板上写上一些引导学生质疑的问题。如:数学大师华应龙老师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在讲课的过程中他在黑板上副板书的位置写了这样五个问题:1.是什么?2.为什么?3.怎样做?4.为何这样做?5.一定这样做吗?通过这五个问题他让学生明白“问号是智慧开始的金钥匙”。从而提醒学生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并明确质疑的方法。
三、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要在适宜的问题情境下,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四、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质疑
引导孩子向榜样学习,是一种易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手段。要发挥榜样的力量,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然后引导学生对榜样进行分析,学习。每个班级中,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比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抓住这些孩子在课堂中的每一次精彩表现,大力表扬奖励,从而鼓动全班同学学习他们争辩质疑的精神。
五、利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励学生质疑
1.巧用语言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远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去评价学生调动学生的质疑问难的学习热情呢?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艺术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达到师生的心理和谐,使学生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展现出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
2.巧用加分激励
在班级管理中,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在班级的一角设立加分评价表,促进学生进步。
3.巧用奖品激励
根据学生喜欢奖品的特点,对积极争辩质疑的学生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发一些有象征意义的小奖品。如:五角星,可称这为创造星、智慧星、进步星,一星多用,视具体情况而定。折纸的大雁,称之为“领头雁”。这些小奖品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总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思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就有了激情。就会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
参考文献:
[1]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关键词】争辩质疑 思考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23-01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争辩质疑能力作为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教会学生去争辩质疑,让学生在質疑中学会思考,学会求异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争辩质疑的能力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古人曾说过“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不得章法的乱质疑反而起到反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争辩质疑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知道“疑什么”、“怎么疑”,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质疑。
1.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质疑。
对于低年级学生,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会质疑,教师可先给予示范,从最基本的问题着手,引领学生质疑。久而久之,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不但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质疑水平。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为炼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老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可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对所研究问题得到创造性地理解与掌握。如:在混合运算中学习原三步计算应用题时,出示问题后,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思考。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四种解法,在呈现解法的过程中,学生们纷纷质疑、解疑,课堂成了思维碰撞的舞台, 每一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构建质疑文化,提醒学生质疑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质疑的习惯,时刻提醒学生质疑解疑。可在黑板的一角或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数学名言。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哈尔默斯;在数学的领域中, 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康扥尔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等等。还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先在黑板上写上“为什么”几个字。旨在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当然也可以根据课的特点,随时,在黑板上写上一些引导学生质疑的问题。如:数学大师华应龙老师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在讲课的过程中他在黑板上副板书的位置写了这样五个问题:1.是什么?2.为什么?3.怎样做?4.为何这样做?5.一定这样做吗?通过这五个问题他让学生明白“问号是智慧开始的金钥匙”。从而提醒学生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并明确质疑的方法。
三、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要在适宜的问题情境下,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四、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质疑
引导孩子向榜样学习,是一种易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手段。要发挥榜样的力量,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然后引导学生对榜样进行分析,学习。每个班级中,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比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抓住这些孩子在课堂中的每一次精彩表现,大力表扬奖励,从而鼓动全班同学学习他们争辩质疑的精神。
五、利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励学生质疑
1.巧用语言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远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去评价学生调动学生的质疑问难的学习热情呢?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艺术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达到师生的心理和谐,使学生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展现出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
2.巧用加分激励
在班级管理中,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在班级的一角设立加分评价表,促进学生进步。
3.巧用奖品激励
根据学生喜欢奖品的特点,对积极争辩质疑的学生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发一些有象征意义的小奖品。如:五角星,可称这为创造星、智慧星、进步星,一星多用,视具体情况而定。折纸的大雁,称之为“领头雁”。这些小奖品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总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思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就有了激情。就会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
参考文献:
[1]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