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广泛。初中教材的编写紧密联系实验,更多的教学内容是依靠实验进行说明和阐述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围绕着激发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生物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的学科逐渐增多,知识容量的掌握也慢慢变大,本地的生物学科虽不是中考科目,但也是其中的有机体之一。目前初中生物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丰富多样的栏目,注重创设问题,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自然科学具有基于实验,从科学实验中寻找规律,发现真理的特点。目前,中学生物课教学与实验紧密联系,很多知识和教学内容要靠实验来说明和阐述。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动手和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 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比较、分类、类比等方法,使他们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准确地由此及彼认识新概念获得新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完成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再逐渐加大探究的难度,循序渐进的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比如,学生在实验室观看昆虫标本、腊叶标本和叶片的构造后深受启发,事后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出绚丽多彩的叶片书签。自然界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动植物,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在教学中适当地插入这些趣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尝试发现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不为人知的现象,养成观察探究的习惯。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 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观察蚯蚓》实验中蚯蚓外表的观察,在学生实验观察过程中,老师通过提出夏日雨天过后常在路面上看到蚯蚓的身影与其身体结构有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动手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事物或从事活动的动手意识,是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学生探究兴趣的重要环节。例如,鱼是大家熟悉的生物和食物,但很少有同学留意到鱼身上的侧线。课前可以让同学们观察鱼的身体结构,引导他们发现侧线并了解其作用,让同学们了解不同生物体生命的奥秘。引导学生观察鱼游动的速度和方向,让同学们尝试总结鱼体不同结构的作用,这种主动思考的状态是开展探究活动必备的。以问题调动兴趣,在进行具体实验问题探索的同时,可用生物科学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果吸引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进而激发探索的欲望。
三、 把握动手操作的契机,培养实践能力
杨振宁教授曾指出: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我国的孩子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原因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但因为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原因,“讲活动”代替“探究活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教学实践中,把实验教学作为培养能力、将一部分演示实验转变为分组实验等多种渠道,充分把握每一个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可以提高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实验教学中,鼓励他们首先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于动手试一试。《植物的生殖》课堂中,可鼓励学生动手对身边可以进行扦插培育的植物进行扦插培育,让他们亲手培养种植一棵植物,从这一体验中树立了他们勇于动手的自信心。另外,老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大多数初中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刚进实验室可能就急于动手。教师不可用训斥进行压制,可以因势利导。在《制作孢子印》中,学生急于探究自己亲手制作的孢子印,可能会破坏掉已形成的印记,老师要耐心引导,让学生清楚必要规范是满足好奇心的条件,匆忙动手,可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破坏和材料的浪费。实验结果会证明这一点,让学生心服口服。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保证学生有宽松的时间进行操作,最好给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失败中汲取经验。
总之,生物实践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创新源泉,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其培养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140-141.
[2]陈红亮.新课程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87-88.
作者简介:
曹阿芹,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光谷第三初级中学(武珞路中学光谷分校)。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到的学科逐渐增多,知识容量的掌握也慢慢变大,本地的生物学科虽不是中考科目,但也是其中的有机体之一。目前初中生物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丰富多样的栏目,注重创设问题,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自然科学具有基于实验,从科学实验中寻找规律,发现真理的特点。目前,中学生物课教学与实验紧密联系,很多知识和教学内容要靠实验来说明和阐述。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动手和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 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比较、分类、类比等方法,使他们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准确地由此及彼认识新概念获得新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完成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再逐渐加大探究的难度,循序渐进的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比如,学生在实验室观看昆虫标本、腊叶标本和叶片的构造后深受启发,事后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出绚丽多彩的叶片书签。自然界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动植物,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在教学中适当地插入这些趣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尝试发现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不为人知的现象,养成观察探究的习惯。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 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观察蚯蚓》实验中蚯蚓外表的观察,在学生实验观察过程中,老师通过提出夏日雨天过后常在路面上看到蚯蚓的身影与其身体结构有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动手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事物或从事活动的动手意识,是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学生探究兴趣的重要环节。例如,鱼是大家熟悉的生物和食物,但很少有同学留意到鱼身上的侧线。课前可以让同学们观察鱼的身体结构,引导他们发现侧线并了解其作用,让同学们了解不同生物体生命的奥秘。引导学生观察鱼游动的速度和方向,让同学们尝试总结鱼体不同结构的作用,这种主动思考的状态是开展探究活动必备的。以问题调动兴趣,在进行具体实验问题探索的同时,可用生物科学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果吸引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进而激发探索的欲望。
三、 把握动手操作的契机,培养实践能力
杨振宁教授曾指出: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我国的孩子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原因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但因为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原因,“讲活动”代替“探究活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教学实践中,把实验教学作为培养能力、将一部分演示实验转变为分组实验等多种渠道,充分把握每一个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可以提高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实验教学中,鼓励他们首先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于动手试一试。《植物的生殖》课堂中,可鼓励学生动手对身边可以进行扦插培育的植物进行扦插培育,让他们亲手培养种植一棵植物,从这一体验中树立了他们勇于动手的自信心。另外,老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大多数初中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刚进实验室可能就急于动手。教师不可用训斥进行压制,可以因势利导。在《制作孢子印》中,学生急于探究自己亲手制作的孢子印,可能会破坏掉已形成的印记,老师要耐心引导,让学生清楚必要规范是满足好奇心的条件,匆忙动手,可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破坏和材料的浪费。实验结果会证明这一点,让学生心服口服。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保证学生有宽松的时间进行操作,最好给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失败中汲取经验。
总之,生物实践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创新源泉,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其培养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140-141.
[2]陈红亮.新课程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87-88.
作者简介:
曹阿芹,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光谷第三初级中学(武珞路中学光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