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配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宣办的指导下,红网自今年3月开始,推出国内首档大型网络新闻纪实系列报道《书记去哪儿》。报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采用新闻纪实手法,通过网络视频真实记录书记们访民情、解民忧、谋发展的所作所为,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宣传效果,成为当前宣传践行群众路线一道亮丽的舆论风景线。
唱响主旋律的“宣传大餐”
相比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网上宣传报道,红网《书记去哪儿》投入力量大、持续时间长、观众反响好,堪称打造了精品、树立了标杆。
节目关注度高。每期报道一推出,华声在线、星辰在线、金鹰网、尚一网、衡阳新闻网等100余家省内网站都在首页显著位置链接节目视频,并在网站首页醒目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都在重点位置予以转载。截至8月底,每周一期的《书记去哪儿》共播出23期,百度收录相关词条约700余万个,新闻报道5000余篇,微博话题70000余条,论坛点击量高达2500余万人次。
节目跟贴好评多。《书记去哪儿》各期节目亮点纷呈,网上评论文章、网民跟帖好评如潮。有媒体评论称,《书记去哪儿》通过一个个“保一方平安,抓一方发展,惠一方百姓”的县委书记务实亲民的故事,彰显了良好的党风政风,让我们进一步领会到“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昌盛”这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书记去哪儿》唱响了时代主旋律。网民对节目首开先河、推陈出新也予以赞赏,认为节目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一档引领新风尚、满载正能量的好节目。
节目感染力强。《书记去哪儿》紧扣真实鲜活题材,注重选取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真正做到了“接地气”。比如辰溪县委书记拿锄头、挑水泥桶下地干活的场景,又比如困难得到解决的大娘拿着自家制作的腊肉拦住溆浦县委书记哭喊着书记不收下就不许走的场景,都让人记忆深刻、感慨良多。通过这些细节向受众传递出血浓于水的党群、干群关系,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铁脚板书记”“农家书记”“救灾书记”等昵称蹿红网络,即是群众心声的真实反映。
网络视频节目的“投石问路”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舆论引导和宣传创新的主力军。红网推出的《书记去哪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担当了网络媒体宣传创新“先锋队”的作用,其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
报道形式新颖别致。《书记去那儿》将节目定位于:角度站得高,视角放得低,很接地气。“角度站得高”,即以群众路线为主旨;“视角放得低”,即指创作团队的互联网视角和思维;“很接地气”,即深受网上群众的认同和赞赏。这也是《书记去哪儿》取得成功的关键。网络自制视频新闻,是在电视的基础上增加网络互动的功能,将网络视频、微信、移动客户端等集纳一体。因此,网络视频新闻可以根据和网民的互动随时调整节目,真正做到与网民打成一片,实现“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
运用好互联网思维。作为网络媒体,红网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其渗透到节目策划、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全过程。褪去电视新闻那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创作视角尽显草根、亲民,很好地契合了群众路线的要求,也符合网民浏览和接受信息的习惯。与长期进行电视新闻创作的团队相比,网络媒体团队创作、拍摄和剪辑手法虽显稚嫩,却也更显亲切、更易接受。与此同时,通过与湖南卫视等电视媒体的联动,将互联网视角的节目呈现在电视上,也增添了一种新鲜的风格。
为视频类节目探路。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网络媒体只是作为传统纸媒、电视等的“传声筒”,原创能力较差,特别是碍于技术和设备资金限制,原创视频类节目更少。《书记去那儿》的出现,是新闻网站对原创视频类节目的积极尝试。红网通过自制视频类新闻,在网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并将新闻作品反哺给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媒体融合发展迈开了探索性步伐。
一组节目引发的“化学反应”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可以说,《书记去哪儿》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宣传创新的有益尝试和成功实践,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对今年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说,《书记去哪儿》为我们打造了教育实践活动线上线下互动的典范。线下,书记们下基层,走村串户,与群众交流、互动,解民之忧,问计于民,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线上,网民与官网、官微之间互动,“感动”“节目做得好”“人民的好书记”“亲民为民的领导”等成为网民留言的高频词汇。这种双向互动,正是党群、干群鱼水深情的生动写照,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髓所在。这就启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面对面”,也要“键对键”,回应好网民群众的关切,与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做到思想上重视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对宣传战线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实现正面宣传的正效应来说,《书记去哪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同频共振的样本。不可否认,当下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以党报党刊党台、通讯社为主体的官方舆论场,一个是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为主的民间舆论场。长期以来,两个舆论场传播基调和诉求表达处于分离对立状态。《书记去哪儿》以践行群众路线为宗旨,引发了两个舆论场的情绪共振。据有关舆情统计,在《书记去哪儿》的价值观认知上,媒体观点和网民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重合度达到75%。这种情绪共振的背后,正是节目以真实性和感染力作为着力点,以“用户至上”“群众至上”为根本出发点的体现。这就启示我们,互联网时代,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就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树立用户观念、创新观念、全球观念,体现互动、即时、开放等特点,做上乘的宣传。
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书记去哪儿》为我们提供了执政为民、反躬自省的生动教材。在《书记去哪儿》里,每位书记们关心的问题各有侧重,或关心经济发展,如山区脱贫、交通、农业、文化旅游,或关注民生民情,跑村串户解决基层群众诉求,等等。虽重点不同,但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上却是一致,即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想方设法解决好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导向和示范,也确实赢来了媒体和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这就启示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按照中央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扎扎实实干事,真正将老百姓放在心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人民才会将你装在心里。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网宣办主任)
唱响主旋律的“宣传大餐”
相比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网上宣传报道,红网《书记去哪儿》投入力量大、持续时间长、观众反响好,堪称打造了精品、树立了标杆。
节目关注度高。每期报道一推出,华声在线、星辰在线、金鹰网、尚一网、衡阳新闻网等100余家省内网站都在首页显著位置链接节目视频,并在网站首页醒目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都在重点位置予以转载。截至8月底,每周一期的《书记去哪儿》共播出23期,百度收录相关词条约700余万个,新闻报道5000余篇,微博话题70000余条,论坛点击量高达2500余万人次。
节目跟贴好评多。《书记去哪儿》各期节目亮点纷呈,网上评论文章、网民跟帖好评如潮。有媒体评论称,《书记去哪儿》通过一个个“保一方平安,抓一方发展,惠一方百姓”的县委书记务实亲民的故事,彰显了良好的党风政风,让我们进一步领会到“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昌盛”这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书记去哪儿》唱响了时代主旋律。网民对节目首开先河、推陈出新也予以赞赏,认为节目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一档引领新风尚、满载正能量的好节目。
节目感染力强。《书记去哪儿》紧扣真实鲜活题材,注重选取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真正做到了“接地气”。比如辰溪县委书记拿锄头、挑水泥桶下地干活的场景,又比如困难得到解决的大娘拿着自家制作的腊肉拦住溆浦县委书记哭喊着书记不收下就不许走的场景,都让人记忆深刻、感慨良多。通过这些细节向受众传递出血浓于水的党群、干群关系,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铁脚板书记”“农家书记”“救灾书记”等昵称蹿红网络,即是群众心声的真实反映。
网络视频节目的“投石问路”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舆论引导和宣传创新的主力军。红网推出的《书记去哪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担当了网络媒体宣传创新“先锋队”的作用,其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
报道形式新颖别致。《书记去那儿》将节目定位于:角度站得高,视角放得低,很接地气。“角度站得高”,即以群众路线为主旨;“视角放得低”,即指创作团队的互联网视角和思维;“很接地气”,即深受网上群众的认同和赞赏。这也是《书记去哪儿》取得成功的关键。网络自制视频新闻,是在电视的基础上增加网络互动的功能,将网络视频、微信、移动客户端等集纳一体。因此,网络视频新闻可以根据和网民的互动随时调整节目,真正做到与网民打成一片,实现“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
运用好互联网思维。作为网络媒体,红网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其渗透到节目策划、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全过程。褪去电视新闻那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创作视角尽显草根、亲民,很好地契合了群众路线的要求,也符合网民浏览和接受信息的习惯。与长期进行电视新闻创作的团队相比,网络媒体团队创作、拍摄和剪辑手法虽显稚嫩,却也更显亲切、更易接受。与此同时,通过与湖南卫视等电视媒体的联动,将互联网视角的节目呈现在电视上,也增添了一种新鲜的风格。
为视频类节目探路。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网络媒体只是作为传统纸媒、电视等的“传声筒”,原创能力较差,特别是碍于技术和设备资金限制,原创视频类节目更少。《书记去那儿》的出现,是新闻网站对原创视频类节目的积极尝试。红网通过自制视频类新闻,在网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并将新闻作品反哺给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媒体融合发展迈开了探索性步伐。
一组节目引发的“化学反应”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可以说,《书记去哪儿》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宣传创新的有益尝试和成功实践,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对今年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说,《书记去哪儿》为我们打造了教育实践活动线上线下互动的典范。线下,书记们下基层,走村串户,与群众交流、互动,解民之忧,问计于民,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线上,网民与官网、官微之间互动,“感动”“节目做得好”“人民的好书记”“亲民为民的领导”等成为网民留言的高频词汇。这种双向互动,正是党群、干群鱼水深情的生动写照,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髓所在。这就启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面对面”,也要“键对键”,回应好网民群众的关切,与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做到思想上重视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对宣传战线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实现正面宣传的正效应来说,《书记去哪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同频共振的样本。不可否认,当下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以党报党刊党台、通讯社为主体的官方舆论场,一个是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为主的民间舆论场。长期以来,两个舆论场传播基调和诉求表达处于分离对立状态。《书记去哪儿》以践行群众路线为宗旨,引发了两个舆论场的情绪共振。据有关舆情统计,在《书记去哪儿》的价值观认知上,媒体观点和网民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重合度达到75%。这种情绪共振的背后,正是节目以真实性和感染力作为着力点,以“用户至上”“群众至上”为根本出发点的体现。这就启示我们,互联网时代,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就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树立用户观念、创新观念、全球观念,体现互动、即时、开放等特点,做上乘的宣传。
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书记去哪儿》为我们提供了执政为民、反躬自省的生动教材。在《书记去哪儿》里,每位书记们关心的问题各有侧重,或关心经济发展,如山区脱贫、交通、农业、文化旅游,或关注民生民情,跑村串户解决基层群众诉求,等等。虽重点不同,但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上却是一致,即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想方设法解决好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导向和示范,也确实赢来了媒体和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这就启示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按照中央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扎扎实实干事,真正将老百姓放在心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人民才会将你装在心里。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网宣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