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张扬学生的个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社会经历和性格的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有个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过程是统一的,步骤是一致的,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面对相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他们往往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并主动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同学们大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学生个性的表现。只有充分针对学生的个性实施教学,并张扬他们的个性,才能更有效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群体。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既不现实,更不可能。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设计适合不同个性学生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分析鲁达这个人物形象,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大家汇报你分析的结果。经过引导、思考和讨论,同学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擅长于朗读的同学,选取了课文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展示;性格内向喜欢分析的同学,多选取对人物性格和行为进行分析和评论;而性格外向喜好表演的同学,则干脆约几个人为大家表演“三打”的片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都想表达自己的思考成果。这样一来,大家不仅分析了鲁达这个人物形象,而且对其他人物和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做出了总结。由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異,既圆满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又使同学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在课程进行中,我们应当放弃外在的权威性,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平等参与,既体现为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又表现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营造民主气氛,我们还应该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抛弃“家长制”的强硬性做法,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磁性”。不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要突出两点:其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空;其二,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在教学中,不妨多设置一些譬如“你觉得……”、“你还有什么想法”之类的问题。只有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学生才更容易舒展自己的灵性,展示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在思考、处理问题时,不受习惯性的原理和方法的束缚,不因循守旧,不满足一致的结论,而是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的思维习惯。我们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在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例如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有位学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总说“世上还是好人多”,那么,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好人帮助一下可怜的孔乙己呢?听了他的话,全班先是哄堂大笑,而后大家都有点若有所思。这恰好是对课文主题深入理解的好机会。我赞扬了他敢于质疑的做法,并引导大家讨论。其他同学备受鼓舞,于是引起了一场孔乙己遭遇问题的激烈讨论。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附记)》里说:“单是在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来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这个附记引导我们注意研究作品围绕孔乙己所展现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而不要把目光倾注在孔乙己一人身上。作品通过描写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得穷困潦倒而招引来无休止的嘲笑、逗弄的悲惨遭遇,揭示人们的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这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孔乙己个人的悲剧,而把一个更大的社会悲剧触目惊心地推到读者面前,这就是作者的深意。鲁迅曾不无愤激地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孔乙己正是生活在这样一群人中,生活在嘲虐声中。孔乙己的可悲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其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更在于他在社会和人们的心目中得不到一点作为一个人本应得到的尊重、温暖和同情。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后归纳出《孔乙己》的主题:小说描写了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终日被人嘲谑、侮辱的悲惨命运,揭示了下层群众的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暗示了改造这种精神痼疾的必要性。可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给学生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能充分地阅读、思考,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感受谈出来,大家各自发表意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这样就能做到“师生平等对话”,就使学生有“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同一个问题上,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理解可能有许多不同,学生的感受、理解可能是很小、很肤浅的一点,还可能很“怪异”,甚至使人一下子感到不可思议。但是,站在师生平等对话的立场上,抱着尊重学生的态度,我们应该格外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我们应该看到,学生认真阅读了解课文,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谈出来,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和可贵的。因为对一篇文章,“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敢说自己的理解就是标准答案呢?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在学校这座花园里,既盛开着艳丽的玫瑰,又绽放着清新的雏菊,可能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花草,真正优秀的园丁,应该是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尊重所有花草的特质的人。认清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张扬其个性,开发其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收获知识与快乐,这就是我们应努力前行的方向。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包含着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又指信息技术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简而言之,前者指学科知识的专业化,后者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比较关注第一个专业化的发展,其实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缺乏的并非是专业技术而是教学方
目的:本研究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以客观化、标准化的方式评价杞菊地黄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肾阴虚证在降诊室血压、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和优势,从而为中
摘要: 《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如何把一个聪明、美丽、纯洁、质朴,正直的农家姑娘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杀人的故事。纵观苔丝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她纯洁的本性和对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挣扎。通过仔细揣摩小说的细节,可以分析出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关键词: 小说《苔丝》 苔丝 悲剧命运 造成因素    小说《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得意之作。作品通过描写农家姑娘苔丝一生的遭遇
摘 要: 在争夺民俗文化发源地的语境之下,民俗文化被当成捞金的工具,而文化的内在价值却一再被忽视,伪民俗在商业化的推动下大行其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民俗文化本身被商业经营所掩埋,学者的失语、政府部门的越位使得民俗旅游背对着非物保护的初衷发展。在这种语境下讨论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可行的策略尤为必要。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发源地之争 民俗旅游 伪民俗 文化生存
摘 要: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把语文专家学者精挑细选出来的经典作品分为精读、扩展阅读两个阅读理解层次,所以语文教师要对语文教材内容中各类训练项目的目标进行分层教学,通过精读课文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培养,扩展阅读和课外读物阅读理解方法的培养等有效途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材 语文学习 循序渐进 培养习惯    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把
摘 要: 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理念,要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在继续加强学生基础的同时,把语文教学和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必须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能为他们今后立足于社会添砖加瓦。具体做法:为学生设计利于提高实践能力的活动课;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职中语文教学 提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