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如何把一个聪明、美丽、纯洁、质朴,正直的农家姑娘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杀人的故事。纵观苔丝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她纯洁的本性和对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挣扎。通过仔细揣摩小说的细节,可以分析出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关键词: 小说《苔丝》 苔丝 悲剧命运 造成因素
小说《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得意之作。作品通过描写农家姑娘苔丝一生的遭遇,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英国农村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
苔丝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因为生活所迫,苔丝来到川特里奇冒牌本家亚历克·德伯维尔家人认亲,被亚历克诱奸后怀孕,为农村守旧的社会所非议。婴儿出生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之后,苔丝选择离乡打工以获新生。在泰波斯奶场工作时,苔丝与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相识,并恋爱结婚。新婚之夜,苔丝向安琪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希望能得到原谅,却遭到了遗弃。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苔丝四处流浪打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痴心等着安琪的回心转意。后来苔丝的父亲去世,全家被扫地出门,露宿街头,无家可归。冷酷的现实使苔丝再次落入亚历克之手。安琪在巴西蹉跎了一年多的时间后回到苔丝身边,想与她重归旧好。见到安琪的震动,再加上亚历克的讽刺与咒骂,使苔丝在心中长期积聚的痛苦、仇恨与愤怒在一瞬间爆发。她用刀捅死了亚历克,在和安琪度过了几个幸福的日子之后,被警方抓捕并判处绞刑。纯洁的苔丝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其实,一部《苔丝》写的就是社会如何把一个聪明、美丽、纯洁、质朴、正直的农家姑娘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杀人的故事。在苔丝身上我们自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和对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挣扎。最终,她还是被逼上了绞架,成为祭坛上的牺牲品。纵观苔丝一生的悲剧,造成她毁灭的因素有很多,是以下因素综合作用毁了她的一生。
一、社会与家庭
苔丝的悲剧命运是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从她在小说中露面的时候起,头上就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她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哈代在1883年写了一篇近似农村调查报告的文章《多塞特郡的劳动者》。文章介绍了多塞特郡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分析了农村的基本结构。他指出那时的农村主要由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两大阶级构成。农场主拥有土地和房屋,招雇劳动者进行农业经营。除这两大阶级之外还有小商、小贩之类构成的阶层。这些人生活稳定,在农村有一定的影响,不受农场主制约,因此不受农场主欢迎,受到他们的排挤。排挤的方式之一是一等他们的房地租期到期便收回房和地。苔丝家房屋的租期是到她父亲死亡为止的。因此小说开始不久苔丝的母亲谈到父亲的心脏病,话里表现出了一种不祥之兆。
我们再来看苔丝的家庭,苔丝的父亲是一个懒散无能、虚荣愚昧、爱贪杯的小贩。因为醉酒而不能按时送货,苔丝只好带着弟弟一起去赶马车,不料出了车祸,马也死了,断了家里的经济来源,苔丝只得带着负罪感去“认亲”,真正开始了她的悲劇。母亲是一个浅薄庸俗、不谙世事的大娃娃。而这两个无能的父母却生了七个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落在苔丝头上,可她又深情地爱着弟弟妹妹,不忍心看他们受苦。这种形式似乎已经决定了苔丝的命运。
二、魔鬼与天使
撇开社会环境这个大因素,造成苔丝毁灭的主要是两个人:亚历克和安琪,一个魔鬼,一个天使。
亚历克曾自称是“那幻化作低等动物来诱惑你的老家伙”(即撒旦)。这话虽说得玩世不恭,却道出了他的本性。他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猎艳能手。他作风下流,利用苔丝的贫穷,假冒母亲的名义骗她去饲养家禽;利用高速赶车吓唬她,占她的便宜;在猎苑趁她筋疲力尽的时候奸污了她;后又利用她一家老小无家可归时霸占了她。尽管他也做过“回头浪子”,但他那心血来潮式的转变跟理智并没有关系。那只不过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由于母亲逝世心里难过,在寻求刺激时搞出的一种怪花样罢了。
苔丝看他是很清楚的,始终不肯随他的意,但悲剧的是,她终于在安琪的冷酷和家庭的穷困的双重压力下做出了牺牲,向他屈服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逼她走向撒旦的力量之中有号称天使的安琪。“安琪”一词意为“天使”。在西方传说中,安琪是在云端弹奏着竖琴的仙灵。那个夏天的晚上安琪就是用他的竖琴弹得苔丝灵魂飞升。他在苔丝心灵里的确是个天使。苔丝在乡社游行时就因没能和他跳舞而怅然若失。在奶厂两人再度相见时,苔丝如痴如醉地爱着他,那是她的初恋,也是她唯一的一次恋爱。
安琪有独立的思想,瞧不起等级、财富等的差异,对社会习俗礼仪明显表示冷淡。为逃避宗教,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他决定从事艰苦的农业,到农村学习各种劳动。他抛弃中产阶级身份跟奶厂的人打成一片,欣赏他们的性格和才能。他对苔丝的爱纯洁、炽热、真诚,在遭到拒绝时虽很痛苦,却耐心等待,他的不懈努力终于打动了苔丝。但新婚之夜纯朴的苔丝向他讲述了自己的过去之后,一切都变了样,两个人的悲剧都开始了。一向开明的安琪此时痛苦极了。他伤心、失望、苦恼,一筹莫展,受到严重的精神折磨。他的痛苦源于他自身的局限性。尽管他追求独立思考,敢于挑战传统,但在遭受意外事故打击时又退回传统教条中去,依然是习俗和传统的奴隶。他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我们通过他看到了当时的阶级意识形态如何顽固地窒息着人的心灵。这个先进青年在很多问题上都可以持开明观点,在这个问题上却有无法逾越的历史障碍,闹得他自己痛苦万分,也折磨死了苔丝。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作用和撒旦相似,苔丝从他那儿受到的折磨和产生的绝望绝不亚于亚历克的祸害。
三、苔丝的纯洁
苔丝在小说中表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哈代选用了一个词概括她:纯洁。他用这个词向传统的贞操观念提出了挑战,揭露了它的不公和造成的危害。
故事一开始就反映了苔丝的纯洁。她是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而遭厄运的。她太纯洁,太勇于自我牺牲。但她纯洁的天性却不断地给她带来灾难。
猎苑事件后,她选择离开亚历克回家。这是一个纯洁朴素的决定。跟自己并不爱的人谈情说爱,硬要他娶她,她做不到;跟他鬼混下去,她更做不到,于是便离开。她的决心是朴素的,也是勇敢的。
苔丝的选择实质上是用纯朴的逻辑对传统贞操观的一种否定,表现了她本性的纯洁,是难能可贵的。但传统的贞操观念在苔丝身上依然有严重的影响。猎苑事件后她永远怀着一种犯罪感、内疚感、自卑感。在奶场她一再拒绝安琪的求爱,就是因为这种自卑感,她不愿意欺骗他。等到她在对方苦苦追求之下终于同意婚事之后,她的纯洁天性使得她不顾母亲的反对把自己的过去告诉了安琪。她爱得纯真,她要求的也是纯真的爱。
但安琪不能原谅她的过去。怀着自卑感的苔丝不断地解释、请求,甚至表示愿意做他的奴隶,但这一切都不起丝毫作用。在这个阶段哈代做了很多分析,他指出,苔丝若是个普通女性,可以用女性的魅力来软化他,甚至可以大哭大闹压倒他。但是苔丝太纯洁、太自尊,不肯那样做。苔丝可以在安琪梦游之后把他梦游中的表现告诉他,唤起他心中的柔情,获得转机,但是苔丝却体贴他,不愿伤害他的自尊心。
她选择了严重打击自己。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四处打工流浪,长时间连信也不敢写一封,一味痴心等着安琪的回心转意。在几乎是山穷水尽的时候她仍不肯向安琪的父母请求援助,虽然安琪出国前曾告诉她可以这样做。这一切都因为她太纯洁、太质朴。
等到父亲去世,全家被扫地出门,露宿街头,无家可归,冷酷而严峻的现实迫使苔丝做了最后痛苦的选择,放弃自己的爱情,把自己当做牺牲品,换取家人的温饱。她做了不纯洁的事,正因为她心地太纯洁。
安琪从巴西回来时苔丝在精神上已经死去,她的存在只是为家庭献出的一份祭品。安琪的突然出现,亚历克的恶毒咒骂,使苔丝一跃而起捅死了亚历克。她这样的爆发已不是第一次。早在她离开川特里奇亚历克驱车来送行时,她就曾叫道:“我真恨不得一拳把你打下车去。”第二次是在燧石顶的麦垛上,当亚历克骂安琪时,她抓起皮手套砸得他嘴角流血。这些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苔丝积聚很久的愤怒。她的惩罚使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谁也无法否认那惩罚是正当的,是纯洁无辜对淫邪奸诈的反击。
基于以上原因,一个美丽聪明、纯洁质朴的农村姑娘最终被逼上了不归路。
参考文献:
[1][英]托马斯·哈代.苔丝.译林出版社,1993.
关键词: 小说《苔丝》 苔丝 悲剧命运 造成因素
小说《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得意之作。作品通过描写农家姑娘苔丝一生的遭遇,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英国农村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
苔丝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因为生活所迫,苔丝来到川特里奇冒牌本家亚历克·德伯维尔家人认亲,被亚历克诱奸后怀孕,为农村守旧的社会所非议。婴儿出生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之后,苔丝选择离乡打工以获新生。在泰波斯奶场工作时,苔丝与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相识,并恋爱结婚。新婚之夜,苔丝向安琪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希望能得到原谅,却遭到了遗弃。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苔丝四处流浪打工,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痴心等着安琪的回心转意。后来苔丝的父亲去世,全家被扫地出门,露宿街头,无家可归。冷酷的现实使苔丝再次落入亚历克之手。安琪在巴西蹉跎了一年多的时间后回到苔丝身边,想与她重归旧好。见到安琪的震动,再加上亚历克的讽刺与咒骂,使苔丝在心中长期积聚的痛苦、仇恨与愤怒在一瞬间爆发。她用刀捅死了亚历克,在和安琪度过了几个幸福的日子之后,被警方抓捕并判处绞刑。纯洁的苔丝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其实,一部《苔丝》写的就是社会如何把一个聪明、美丽、纯洁、质朴、正直的农家姑娘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杀人的故事。在苔丝身上我们自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和对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挣扎。最终,她还是被逼上了绞架,成为祭坛上的牺牲品。纵观苔丝一生的悲剧,造成她毁灭的因素有很多,是以下因素综合作用毁了她的一生。
一、社会与家庭
苔丝的悲剧命运是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从她在小说中露面的时候起,头上就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她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哈代在1883年写了一篇近似农村调查报告的文章《多塞特郡的劳动者》。文章介绍了多塞特郡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分析了农村的基本结构。他指出那时的农村主要由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两大阶级构成。农场主拥有土地和房屋,招雇劳动者进行农业经营。除这两大阶级之外还有小商、小贩之类构成的阶层。这些人生活稳定,在农村有一定的影响,不受农场主制约,因此不受农场主欢迎,受到他们的排挤。排挤的方式之一是一等他们的房地租期到期便收回房和地。苔丝家房屋的租期是到她父亲死亡为止的。因此小说开始不久苔丝的母亲谈到父亲的心脏病,话里表现出了一种不祥之兆。
我们再来看苔丝的家庭,苔丝的父亲是一个懒散无能、虚荣愚昧、爱贪杯的小贩。因为醉酒而不能按时送货,苔丝只好带着弟弟一起去赶马车,不料出了车祸,马也死了,断了家里的经济来源,苔丝只得带着负罪感去“认亲”,真正开始了她的悲劇。母亲是一个浅薄庸俗、不谙世事的大娃娃。而这两个无能的父母却生了七个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落在苔丝头上,可她又深情地爱着弟弟妹妹,不忍心看他们受苦。这种形式似乎已经决定了苔丝的命运。
二、魔鬼与天使
撇开社会环境这个大因素,造成苔丝毁灭的主要是两个人:亚历克和安琪,一个魔鬼,一个天使。
亚历克曾自称是“那幻化作低等动物来诱惑你的老家伙”(即撒旦)。这话虽说得玩世不恭,却道出了他的本性。他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猎艳能手。他作风下流,利用苔丝的贫穷,假冒母亲的名义骗她去饲养家禽;利用高速赶车吓唬她,占她的便宜;在猎苑趁她筋疲力尽的时候奸污了她;后又利用她一家老小无家可归时霸占了她。尽管他也做过“回头浪子”,但他那心血来潮式的转变跟理智并没有关系。那只不过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由于母亲逝世心里难过,在寻求刺激时搞出的一种怪花样罢了。
苔丝看他是很清楚的,始终不肯随他的意,但悲剧的是,她终于在安琪的冷酷和家庭的穷困的双重压力下做出了牺牲,向他屈服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逼她走向撒旦的力量之中有号称天使的安琪。“安琪”一词意为“天使”。在西方传说中,安琪是在云端弹奏着竖琴的仙灵。那个夏天的晚上安琪就是用他的竖琴弹得苔丝灵魂飞升。他在苔丝心灵里的确是个天使。苔丝在乡社游行时就因没能和他跳舞而怅然若失。在奶厂两人再度相见时,苔丝如痴如醉地爱着他,那是她的初恋,也是她唯一的一次恋爱。
安琪有独立的思想,瞧不起等级、财富等的差异,对社会习俗礼仪明显表示冷淡。为逃避宗教,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他决定从事艰苦的农业,到农村学习各种劳动。他抛弃中产阶级身份跟奶厂的人打成一片,欣赏他们的性格和才能。他对苔丝的爱纯洁、炽热、真诚,在遭到拒绝时虽很痛苦,却耐心等待,他的不懈努力终于打动了苔丝。但新婚之夜纯朴的苔丝向他讲述了自己的过去之后,一切都变了样,两个人的悲剧都开始了。一向开明的安琪此时痛苦极了。他伤心、失望、苦恼,一筹莫展,受到严重的精神折磨。他的痛苦源于他自身的局限性。尽管他追求独立思考,敢于挑战传统,但在遭受意外事故打击时又退回传统教条中去,依然是习俗和传统的奴隶。他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我们通过他看到了当时的阶级意识形态如何顽固地窒息着人的心灵。这个先进青年在很多问题上都可以持开明观点,在这个问题上却有无法逾越的历史障碍,闹得他自己痛苦万分,也折磨死了苔丝。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作用和撒旦相似,苔丝从他那儿受到的折磨和产生的绝望绝不亚于亚历克的祸害。
三、苔丝的纯洁
苔丝在小说中表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哈代选用了一个词概括她:纯洁。他用这个词向传统的贞操观念提出了挑战,揭露了它的不公和造成的危害。
故事一开始就反映了苔丝的纯洁。她是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而遭厄运的。她太纯洁,太勇于自我牺牲。但她纯洁的天性却不断地给她带来灾难。
猎苑事件后,她选择离开亚历克回家。这是一个纯洁朴素的决定。跟自己并不爱的人谈情说爱,硬要他娶她,她做不到;跟他鬼混下去,她更做不到,于是便离开。她的决心是朴素的,也是勇敢的。
苔丝的选择实质上是用纯朴的逻辑对传统贞操观的一种否定,表现了她本性的纯洁,是难能可贵的。但传统的贞操观念在苔丝身上依然有严重的影响。猎苑事件后她永远怀着一种犯罪感、内疚感、自卑感。在奶场她一再拒绝安琪的求爱,就是因为这种自卑感,她不愿意欺骗他。等到她在对方苦苦追求之下终于同意婚事之后,她的纯洁天性使得她不顾母亲的反对把自己的过去告诉了安琪。她爱得纯真,她要求的也是纯真的爱。
但安琪不能原谅她的过去。怀着自卑感的苔丝不断地解释、请求,甚至表示愿意做他的奴隶,但这一切都不起丝毫作用。在这个阶段哈代做了很多分析,他指出,苔丝若是个普通女性,可以用女性的魅力来软化他,甚至可以大哭大闹压倒他。但是苔丝太纯洁、太自尊,不肯那样做。苔丝可以在安琪梦游之后把他梦游中的表现告诉他,唤起他心中的柔情,获得转机,但是苔丝却体贴他,不愿伤害他的自尊心。
她选择了严重打击自己。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四处打工流浪,长时间连信也不敢写一封,一味痴心等着安琪的回心转意。在几乎是山穷水尽的时候她仍不肯向安琪的父母请求援助,虽然安琪出国前曾告诉她可以这样做。这一切都因为她太纯洁、太质朴。
等到父亲去世,全家被扫地出门,露宿街头,无家可归,冷酷而严峻的现实迫使苔丝做了最后痛苦的选择,放弃自己的爱情,把自己当做牺牲品,换取家人的温饱。她做了不纯洁的事,正因为她心地太纯洁。
安琪从巴西回来时苔丝在精神上已经死去,她的存在只是为家庭献出的一份祭品。安琪的突然出现,亚历克的恶毒咒骂,使苔丝一跃而起捅死了亚历克。她这样的爆发已不是第一次。早在她离开川特里奇亚历克驱车来送行时,她就曾叫道:“我真恨不得一拳把你打下车去。”第二次是在燧石顶的麦垛上,当亚历克骂安琪时,她抓起皮手套砸得他嘴角流血。这些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苔丝积聚很久的愤怒。她的惩罚使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谁也无法否认那惩罚是正当的,是纯洁无辜对淫邪奸诈的反击。
基于以上原因,一个美丽聪明、纯洁质朴的农村姑娘最终被逼上了不归路。
参考文献:
[1][英]托马斯·哈代.苔丝.译林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