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盘王节”:惊天动地,歌唱不绝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冬祭拜盘王,伊十二姓子孙,摇动长鼓,吹笛笙歌,引出大男小女,托手把臂,身着花衣花裙,惊天动地,歌唱不绝。”
  这段文字是瑶族民间文献《过山榜》对盘王节热闹场景的生动描述。湖南炎陵县的龙渣、龙潭、车坪3个村是瑶族同胞的聚居地,其中,以龙渣村为主体,包括新开、龙凤、双奎三个村在内的龙渣瑶族乡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龙渣瑶族乡都要以各种方式隆重庆祝盘王节。
  盘王,是瑶族、苗族和畲族共同的始祖。盘王节,又叫“吊盘王”“还盘王愿”。“吊盘王”,就是“凭吊、追念盘王”的意思。传说,农历十月十六是盘王的祭日。几千年前的这一天,他上山打猎,不慎被一只岩羊撞下悬崖。儿女闻讯赶来,在一棵梓树上找到他的尸体。他们追杀岩羊,砍倒梓树,掏空树身,剥下岩羊皮蒙住梓树的两端,做成长鼓,边用力敲打长鼓,边跳跃呐喊,为亡父盘王招魂并表达报仇之志。从此,每年农历十月十六就成了瑶族同胞的盘王节,并有了盘王节跳长鼓舞的习俗。
  “还盘王愿”则起源于另一个传说:相传,瑶家有十二兄妹被官府打散,在逃生渡海途中,狂风大作,巨浪滔天,面临灭顶之灾。危急关头,十二兄妹在船头顶礼叩拜,祈祷盘王保佑平安,并许愿只要平安度过这一劫难,日后当年年祭祀,世代感恩。稍后,果然风平浪静,十二兄妹得以平安登岸。于是,“还盘王愿”成为瑶族习俗,世代相传。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曲折而真实地反映了瑶族先民创业的艰难,以及瑶族裔孙对祖先的感恩缅怀之情。
  据瑶族老人赵光辉介绍,龙渣的瑶族属于“过山瑶”,最初是在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由湖南桃源洞及桂东北一带迁徙而来的,后在明万历十八年(1590)迁出,最后,在清顺治元年(1644)回迁龙渣。龙渣瑶族同胞称盘王节为“跳王”,习俗从古沿袭至今,清同治十二年(1873)版《酃县志》(酃县因“邑有圣陵”,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对龙渣瑶族的盘王节有这样的记载:“瑶俗好跳神,家饶者频赛会,聚集族类,宰牲设祭,男女欢跳歌舞,三五日乃散。”

  盘王节这一天,龙渣瑶族乡及附近村寨的瑶族同胞,会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举行祭祀盘王、庆祝丰收等活动。祭祀活动由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依次向盘王祀像供奉香烛,敬献五谷、三牲,然后行叩拜礼,恭读祭文,演唱《盘王大歌》,跳长鼓舞。整个祭祀活动融文祭、歌祭、舞祭为一体,充满悲壮的史诗风格,表达瑶族裔孙对先祖盘王的缅怀、景仰之情。其中长鼓舞分“大打”“中打”“小打”3种套式,大打72套,中打36套,小打24套,由男女青年结对而舞。男青年手击长鼓,女青年手持彩帕,成双成对,翩翩起舞,男的动作刚劲有力、豪迈奔放,女的动作轻柔婉转、含蓄内敛。舞蹈动作多模拟开荒、伐木、造屋、舂米、砻谷、狩猎等生产生活场景。其中,一组有20多个动作专门表现造屋,从寻屋地开始,到找树、砍树、锯树,直到上梁、盖屋,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瑶族人民过去频繁迁徙,在山区过着“游耕”生活的历史。祭祀活动结束后,在铿锵鼓韵中,瑶族同胞踩着鼓点自由歌舞,整个广场成了一片歌的海洋、舞的世界。瑶族同胞在尽情的狂欢中,表达五谷丰登的喜悦和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祷。
  龙渣瑶族同胞不仅能歌善舞,而且不畏艰难、敢于斗争,“龙渣小子不怕穷,一台狮子一台龙,三十晚上冇米煮,临时过坳挑谷砻”,就是其民族性格的真实写照。瑶族先民在与凶禽猛兽的搏斗和抵御外族欺侮的过程中,摸索并形成了一套以刚猛、剽悍为主要特点的拳术,并有正月在盘王庙或家族庭院、广场聚族习武的风俗。但在过去,瑶拳是不向汉人传授的,族内也有“传男不传女”的规定。现在,瑶拳不仅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戒律,而且以开放的姿态,通过学校的普及,在瑶、汉同胞中得以推广。如今,表演拳术也与对唱山歌、舞布龙、耍狮子等一道成了龙渣瑶族盘王节的重要内容。
  对于远道而来的嘉宾,好客的龍渣瑶族同胞会热情邀请去家里“撵南”“服丢”(瑶语,“吃饭”“喝酒”的意思),但是,满桌的美味佳肴中,“狗肉”是绝对没有的,因为瑶族忌食狗肉。传说,盘王前身盘瓠()是瑶山评王身边的神犬,当时评王与高王争夺天下,盘瓠智取高王首级,保住了评王江山,得配评王三公主,并被封为盘王,后蜕变成人。其实,这只是瑶族与狗亲密关系的神话诠释。在中华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瑶族是一个“登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梯田文化、狩猎文化、饮食文化。狗在瑶族同胞的生产生活中,担负着狩猎、看门护院等重要职责,长期相依为命的家庭亲情,使得瑶族同胞对狗有一种割舍不去的崇敬、感恩之情。
  (责任编辑:叶筱)
其他文献
血友病、神经肌肉缺陷、地中海贫血症,这些与生俱来的遗传性疾病给成千上万家庭带来无尽痛苦。然而,不久的将来,也许只要像打预防针一样,在妊娠早期注射一些造血干细胞,就有望在娘胎里将这些疾病治愈。  上海交大医学遗传研究所授黄淑帧领导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以山羊作为动物模型,将人脐血造血干细胞注射到妊娠45-55天的胎山羊腹腔中,成功构建了能够长期存活的人/山羊异种移植嵌合体,为异种器官移植、产前治疗及
日前,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据介绍,今年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进行了3000米级海上试验,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创新指数学术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于目前举行。会上发布的2007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东强西弱”的格局非常明显,前十名中有70%的省份属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资源聚集是制造业创新能力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  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是中国人民大学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咨询性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直接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及学术研究服务。此次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核磁场变化,地球北磁极正以每年40英里(约合64公里)的速度向俄罗斯方向移动。  据悉,由于地核所处位置太深,使得科学家无法直接探测其磁场的位置,不过,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跟踪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磁场变化,推断地核磁场的活动情况。最新分析结果表明,地核表面存在一个磁性快速变化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是由地核更深处的神秘磁性“羽状物质”产生的。  法国巴黎地球物理学院地球物理学家阿诺德·楚
1、电子垃圾再利用    手机、计算机、电视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内部配件损坏时如果被随意处理,有可能污染环境,甚至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尤其是部分发展中同家,当地人不经任何保护措施就随意拆解废弃电子产品,将其中的汞、铅、镉及其他有毒金属暴露于环境之中,仅仅是为了获得电子产品中的其他贵重金属,如金、铜等。如今,所谓的电子垃圾已成为同体垃圾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每年大约有2000万到5000万吨的电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独立意志和人格,具有怀疑批判精神和敢于实践的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创造性的前提,是人的素质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其根本标志就是人的创造性的发展,没有人的创造性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应当
亡、口、月、贝、凡——构成“赢”字。在科研中,如果好好领悟这五个字的精神,并能合理綜合利用,必定能在科研中赢得一席之地,为科技的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亡——危机感。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和机会相反,危机是给那些没有准备的人的。人的天性是要过安逸富足的生活,没人喜欢劳碌奔波,更没人喜欢危机。但是,很有讽刺性的是,当忘记危机的时候,危机也就到来了。做科研,需要危机感。科研世界里只有第一,没有“之
“干水”这个名词似乎很新鲜,而且听起来有些自相矛盾。不过,英国利物浦大学科学家近日确实已研制出神奇的“干水”。  许多人可能感觉不可思议,他们只知道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等,那么“干水”又是什么性质的水呢?这种物质有些像糖粉,它将能够让化学物质的利用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干水”的每一个粒予都包含一个水滴,这个水滴周围包裹着一层沙质硅膜。所以说,所谓的“干水”,其95%的成份仍然是“湿水”。  科学
“事先”是指在问题或事故发生前事先采取措施和行动。事先法指在问题或事故发生前提前采取措施和行动来预防或减少损失,或称为预先法,其应用十分广泛。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40条原理中就有预先操作、预先行动和预先反作用等三条原理。凡事预则立,为了做好事情,事先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如工作前要有计划,召开大会前要事先通知,建设前要做好规划,产品制造前要做好设计,财政支出前要做好预算,多人赛跑前要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功能杂化材料,它不仅能让纤维制品抗紫外线,还具有抗静电、防辐射、轻薄、舒适等功能。同时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其还在生物材料、医药材料、电子材料等众多领域有用武之地。这便是由东华大学副校长朱美芳教授及其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发出的新型功能杂化材料。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杂化材料”的概念,即把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有机、无机材料在纳米级或原子级、分子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