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人文教育?这个话题有点大。我浏览了最近的一些研究、观点、做法,现在把新的旧的综合归纳了一下,大概可以这么来表述:我们现在的人文教育,包括了哲学、文学、宗教、艺术、音乐、历史和语言。我这是根据斯坦福大学的定义解释的。虽然我的专业是教育管理,但由于我在美国当过九年教育学院的院长,多年来指导的博士论文许多都涉及到人文教育,所以对这方面多少有些了解。但我毕竟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难免挂一漏万。
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对美国以及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秉承西方历史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深受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当然,重点是以人为本,实现自我。再往前追溯,就牵涉到我们早年的一些理论,特别是马斯洛有关动机和诱因等这方面的理论框架。当然,主要是强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在美国也是不断地探索,成果和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教训和挫折也不少。
美国的人文教育
我们来以美国的小学课程设计看一下美国的教育。
美国的小学课程设计一般由语文、算术、科学、艺术组成,根据学校的配置,判断能不能配艺术课程。因为大家知道美国的经济最近一段时间并不是很看好,所以动不动各个学区就会出現财政经费削减,一削减,首当其冲的一般就是艺术、音乐这些课被削减掉。这在美国小学是常见的现象。
美国的初中和我们不一样。美国的小学是从大班到五年级,初中是六、七、八三个年级,高中是九、十、十一、十二,四个年级,这四个年级是为孩子们上大学做准备,所以高中的四个年级和大学的年级是一样的,连相应的英文称呼都一模一样:高中一年级(也就是美国的9年级)和大学一年级都叫freshman, 也就是新人;高中四年级(也就是美国的12年级)和大学四年级都叫senior, 也就是高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二都是sophomore, 高中三年级和大三都是junior。通过潜移默化,将高中生逐渐过渡到大学。初级的中学,好的学校当然还会配置很多的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这些AP课程就是把大学的课程提前到高中阶段来授,然后将学分转到大学。AP课程里面,人文课程就会更多一些,相当一部分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先提前在高中上,这样上大学的时候就会节省一些时间,也节省一些费用。
美国的人文教育,从80年代开始,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也出现了很多的高潮,也有很多的低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特别是像纽约州和麻省美国东部的一些州,体现的是共同核心课程。共同核心课程,人文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待会儿我还会讲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学核心课程,现在讨论人文教育,探讨其趋势和发展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博雅教育的最新发展。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中小学教育同大学教育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为什么需要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素质。那么,大学的通识教育也是如此。中国和美国尽管国情不一样、教育体制不一样,但是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中小学的课程同大学的课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也在为考大学做准备。
如何实施人文教育?
我想提一些我的观点。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我们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以人为本,我觉得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兼顾社区的需要。全面发展,也就是我们大家平常说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网上的很多东西我并不完全赞成,比如说教育我们学生不要像亿万富翁学习,而是向思想家学习,其实向亿万富翁学也没有错,只是要完整、综合地学习。
这里要讲到大学的课程。我们说通识教育,也称为博雅教育,实际上严格讲是有区别的。我们的通识教育在应用里只是博雅教育的一部分,博雅教育包含的量会更大。人文我们前面讲了,6~7个大学科包括了理科的一部分,数学包括了生物、化学这些课程。所以美国一共有四千多所学校,其中最大的两块:一块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社区学院,一千多所;第二大块,尽管每个学校的规模比较小,但是也是一千多所,就是我们说的文理学院。美国的文理学院非常强调素质教育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班级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注重人文教育,各学科水乳交融,取长补短。美国的文理学院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拥有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应变能力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掘、高尚道德的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学必须适应人的需要,强调以人为本。
美国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大家都知道,到美国去上学,不管上哈佛、耶鲁还是文理学院,还是综合性大学、研究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一般都在36~45个学分,而完成一个学士学位是120个学分,也就是说它占的量至少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学的一、二年级,一般都是修的通识教育,相当于我们的公共科。通识教育,待会儿我会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这样做比较理性也比较合理。因为十七八岁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通过修各种科目的课程,就会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当然有一部分孩子一直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是迷茫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发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而改专业的。从美国通识教育的变化趋势来讲,我觉得将来既是我们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中小学的人文教育的趋势发展。 美国的教育改革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近年来在美国高校开始的通识教育改革,总体上强调了下面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说的人际交流,一个方面是逻辑推理,一个是科学方面,最后是多元化的学习。因为人学习的方法不一样,不是靠死读书,有的人是靠看电影、幻灯片学习或者其他的方式,有的人靠听觉学习的效果更快,每个人学习的方法和进度都不一样。美国最近有四五家在通识教育上举措比较大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从2016年以来在上面几个方面进展明显。
维吉尼亚大学新的教改从最近两三年开始,则强调了三大块:一个是积极参与,这个参与包括参加政治活动、参加社区活动、参加学校的活动。第二个是知识全面,包括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第三是交叉学科,强调要多学科全面发展。通识教育,如前所述,在不断发展。最近二十年讲的最多的是STREAM,就是科学、技术、写作、工程、艺术、数学。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是STEM,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到了本世纪末我们加了一个A,艺术。最近又增加了R, 写作,演变成现在我们用的最新的人文教育发展趋势应该是以STREAM作为六大块,科学、技术、写作、工程、艺术、数学作为我们的基础领域,所以这是最新潮流,不光是美国在做,世界各地都在做,只是没有完全推广。所以STREAM是当下最新的潮流。纽约大学上海学院就在推行STREAM.
中美通识教育比较
我浏览查阅了很多文献,清华大学最近几年在做,设立了新雅书院,也就是文理学院,其宗旨是“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理渗透”。通识教育只是博雅教育的一部分,严格讲是这样,如果不严格讲,这两个是可以互换的。严格讲,博雅教育包含的更多、更广,通识教育比较窄,尽管比较窄,含量也非常之大。等会儿我把哈佛大学马上要开始的核心课程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中国的教育大家知道,由于我们的体制如此,为了尽可能的让孩子们受到平等的教育,考试恐怕还是最公平的机会。我们中国最近几十年很显然是执行的这种应试考试。你错过了今年,就要明年重考。美国的大学考试,每一季都能考,ACT、SAT,每一季都能考,托福每个月都能考,而且选你的最高分,你就可以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万一失常了,下次还可以补偿。
中国通识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之中,复旦大学现在最受欢迎的课程就是《如何理解政治——25部经典带你重识西方文明》,这个其实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芝加哥大学的经典课程几乎一样,只不过美国的经典课程是24部原著,这个是25部。你们可以上网查一下,这门课非常受欢迎。我看了一下,这个课程强调的还是多学科的交叉,把历史、哲学、文学、法学从多维的角度呈现西方政治传统,通过读经典的方式来了解柏拉图、福布斯这些大思想家、哲学家的精华部分,这是比较成功的一次尝试。
哈佛大学从2019年8月底开学用的核心课程,就是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精华所在,是该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从2019年秋季开始,最新变化分成三大块、八个领域,另外再加两个先决条件。请注意,这个核心课程几乎等同于博雅教育,比通识教育更广泛。第一大块就是通识教育,而具体内容同我们的人文教育几乎是完全吻合的,包括以下四个领域:美学与文化、伦理学与公民学、历史,社会,个体与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第二大块是人文学院所授的三大领域课程。强调什么呢?艺术与人文、科学与工程、以及社会科学。 这一大块和上面的第一大块加起来囊括了STREAM里面的大部分内容。第三大块是美国的传统保留项目:以实验为依据的推理与数学推理。另外两个先决条件是写作和外语。这样的改革很显然比以前大有进步,也更广泛,包括的领域更多。哈佛大学最近五年,几个教授委员会同时在努力,最后达成的通识,由教授委员会通过。自下而上的改革,时间比较长,但是贯彻比较容易。反之,时间可能比较节约,但是效果会很难想象。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一直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众所周知,美国大学的选修课很多,可以自由选择。即便这么多的选择,也是有许多制约的。一旦学生自己决定要学一门课程,就必须先后要修初级课程和中级课程,两门课都要修,要有完整的知识面。换言之,不是随心所欲,可以挑挑拣拣,挑拣最容易的课。许多时候,还需要导师的批准。这套新的核心课程是哈佛大学马上要启动的。
哈佛大学的最新变化,除了刚才讲的三大领域以外,还包括了要完成写作课的学习,这个写作还是回到我前面讲的STRAM里的“R”(writing),是最近两三年增加的,美国哈佛大学依然强调要通过外语。在美国第一外语是西班牙语,第二个外语是法语,我知道第六是日本,第七是中文。
为什么要开展通识教育?我归纳了一下,说到底就是传承、发展、创新。也就是说,把过去、现在和将来能够融会贯通,连成一线,我想这样的思路对我们的人文教育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办得最好的学校就是西南联大。没有哪一所学校到现在为止超过了西南联大,从它整体的质量,无论是为国捐躯的师生,还是最后成为院士、世界级的科学家、行业领袖的情况,你可以看一下。说到底,西南联大是文理并重,重视人文教育,这是我对西南联大的总结。我们从中国教育的近代发展史上,也可以学到文理并重,注重人文教育。
美国人文课程设置及建议
我前面说了,要用一些我们课程设置的理论,我们搞人文教育,必须要有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必须要同实践联系在一起,我们拿六十年代左右的理论来说,这里面强调,当你设置课程的时候,应该注重哪方面,怎么样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学到东西,也就是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归纳、评估六大块。每个学课程和设计的师范生,都必须要学这个理论的。
其他一些理论,如泰勒的模式也有年数了,教学目的、教育体验,怎么样组织教学,怎么样教学评估,成了四大块。这是泰勒的教学“四原则” 。
比较新的教育理论,包括最近十年十五年在美国特别受欢迎的,比方说丹尼森的教学框架,类似于我们做研究时使用的理论框架,就是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理论框架,所谓理论框架,就是把两三种理论和最好的实践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框架,这个框架指导你从事科研。回过头来,你拿到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再用这个理论框架帮你解释你得出来的结论。这个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就是 theoretical framework,如果理论不够成熟或者还没经过实证研究,但是具体做法效果显著,可以称之为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行动研究通常用概念框架比较多。丹尼森的教学框架介于理论框架和概念框架之间。丹尼森教学框架在美国的东北部,也就是纽约这一带,用的比较多,这是比较多的课程设计理论框架。
还有一个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反向设计流派。BACKWARD DESIGN是课程设置的另外一种模式,它首先确立了教育目标,然后选择教学手段,最后决定评估模式。
中国中小学人文教育的重点
我认为咱们中国中小学人文教育的重点,接下来几年,除了前面讲的交叉学科要文理并重以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和写作,每个学生,大中小学生都必须要具备。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个教授做过研究,他认为从儿童教育来讲,一个中国的普通家庭和一个美国普通家庭对比,就普通家庭来讲,美国孩子的阅读量是中国孩子的六倍。并不是说我们差在哪儿,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英文读比我们中文读确实要方便,就26个字母。我们至少要认识一千多个字,才算扫盲;还有读英文确实快一些,读中文比较慢,这是我到美国的体会?一开始我觉得美国同学能两天就把一本书读完,我很好奇。但是时间长了,我也可以做到。
有一点我们可以考虑,美国有非常成熟的阅读体系,一年级做什么,二年级读什么,三年级读什么。美国最受欢迎的出版物是读者文摘。读者文摘瞄准点是什么?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准,这样阅读量才大,才能卖得出去,现在还是最受欢迎的,销售量一直遥遥领先。读者文摘把文字内容从高大上作出适当的调整,使得大部分人都能够适应。分级阅读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尝试。我们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怎么测试我们中国孩子的阅读,如何有效帮助我们的孩子们不断改进和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是简单介绍了阅读,因为美国比较成熟了,各级的阅读都有。如何改进写作,就请大家群策群力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中美人文教育的对比,希望能够为中国人文教育、新教育的人文教育探索,提供一点借鉴。
鸣谢: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钱高垠教授提供了部分美国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原始英文资料。
(作者单位:美国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此文为作者在“2019年中美人文教育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对美国以及世界的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秉承西方历史悠久的人文主义教育传统,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深受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现代人文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应用人本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当然,重点是以人为本,实现自我。再往前追溯,就牵涉到我们早年的一些理论,特别是马斯洛有关动机和诱因等这方面的理论框架。当然,主要是强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在美国也是不断地探索,成果和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教训和挫折也不少。
美国的人文教育
我们来以美国的小学课程设计看一下美国的教育。
美国的小学课程设计一般由语文、算术、科学、艺术组成,根据学校的配置,判断能不能配艺术课程。因为大家知道美国的经济最近一段时间并不是很看好,所以动不动各个学区就会出現财政经费削减,一削减,首当其冲的一般就是艺术、音乐这些课被削减掉。这在美国小学是常见的现象。
美国的初中和我们不一样。美国的小学是从大班到五年级,初中是六、七、八三个年级,高中是九、十、十一、十二,四个年级,这四个年级是为孩子们上大学做准备,所以高中的四个年级和大学的年级是一样的,连相应的英文称呼都一模一样:高中一年级(也就是美国的9年级)和大学一年级都叫freshman, 也就是新人;高中四年级(也就是美国的12年级)和大学四年级都叫senior, 也就是高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二都是sophomore, 高中三年级和大三都是junior。通过潜移默化,将高中生逐渐过渡到大学。初级的中学,好的学校当然还会配置很多的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这些AP课程就是把大学的课程提前到高中阶段来授,然后将学分转到大学。AP课程里面,人文课程就会更多一些,相当一部分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先提前在高中上,这样上大学的时候就会节省一些时间,也节省一些费用。
美国的人文教育,从80年代开始,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也出现了很多的高潮,也有很多的低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特别是像纽约州和麻省美国东部的一些州,体现的是共同核心课程。共同核心课程,人文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待会儿我还会讲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学核心课程,现在讨论人文教育,探讨其趋势和发展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博雅教育的最新发展。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中小学教育同大学教育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为什么需要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素质。那么,大学的通识教育也是如此。中国和美国尽管国情不一样、教育体制不一样,但是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中小学的课程同大学的课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也在为考大学做准备。
如何实施人文教育?
我想提一些我的观点。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我们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以人为本,我觉得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兼顾社区的需要。全面发展,也就是我们大家平常说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网上的很多东西我并不完全赞成,比如说教育我们学生不要像亿万富翁学习,而是向思想家学习,其实向亿万富翁学也没有错,只是要完整、综合地学习。
这里要讲到大学的课程。我们说通识教育,也称为博雅教育,实际上严格讲是有区别的。我们的通识教育在应用里只是博雅教育的一部分,博雅教育包含的量会更大。人文我们前面讲了,6~7个大学科包括了理科的一部分,数学包括了生物、化学这些课程。所以美国一共有四千多所学校,其中最大的两块:一块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社区学院,一千多所;第二大块,尽管每个学校的规模比较小,但是也是一千多所,就是我们说的文理学院。美国的文理学院非常强调素质教育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班级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注重人文教育,各学科水乳交融,取长补短。美国的文理学院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拥有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应变能力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掘、高尚道德的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学必须适应人的需要,强调以人为本。
美国的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大家都知道,到美国去上学,不管上哈佛、耶鲁还是文理学院,还是综合性大学、研究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一般都在36~45个学分,而完成一个学士学位是120个学分,也就是说它占的量至少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学的一、二年级,一般都是修的通识教育,相当于我们的公共科。通识教育,待会儿我会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这样做比较理性也比较合理。因为十七八岁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通过修各种科目的课程,就会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当然有一部分孩子一直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是迷茫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发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而改专业的。从美国通识教育的变化趋势来讲,我觉得将来既是我们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中小学的人文教育的趋势发展。 美国的教育改革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教育改革。近年来在美国高校开始的通识教育改革,总体上强调了下面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说的人际交流,一个方面是逻辑推理,一个是科学方面,最后是多元化的学习。因为人学习的方法不一样,不是靠死读书,有的人是靠看电影、幻灯片学习或者其他的方式,有的人靠听觉学习的效果更快,每个人学习的方法和进度都不一样。美国最近有四五家在通识教育上举措比较大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从2016年以来在上面几个方面进展明显。
维吉尼亚大学新的教改从最近两三年开始,则强调了三大块:一个是积极参与,这个参与包括参加政治活动、参加社区活动、参加学校的活动。第二个是知识全面,包括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第三是交叉学科,强调要多学科全面发展。通识教育,如前所述,在不断发展。最近二十年讲的最多的是STREAM,就是科学、技术、写作、工程、艺术、数学。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是STEM,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到了本世纪末我们加了一个A,艺术。最近又增加了R, 写作,演变成现在我们用的最新的人文教育发展趋势应该是以STREAM作为六大块,科学、技术、写作、工程、艺术、数学作为我们的基础领域,所以这是最新潮流,不光是美国在做,世界各地都在做,只是没有完全推广。所以STREAM是当下最新的潮流。纽约大学上海学院就在推行STREAM.
中美通识教育比较
我浏览查阅了很多文献,清华大学最近几年在做,设立了新雅书院,也就是文理学院,其宗旨是“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理渗透”。通识教育只是博雅教育的一部分,严格讲是这样,如果不严格讲,这两个是可以互换的。严格讲,博雅教育包含的更多、更广,通识教育比较窄,尽管比较窄,含量也非常之大。等会儿我把哈佛大学马上要开始的核心课程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中国的教育大家知道,由于我们的体制如此,为了尽可能的让孩子们受到平等的教育,考试恐怕还是最公平的机会。我们中国最近几十年很显然是执行的这种应试考试。你错过了今年,就要明年重考。美国的大学考试,每一季都能考,ACT、SAT,每一季都能考,托福每个月都能考,而且选你的最高分,你就可以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万一失常了,下次还可以补偿。
中国通识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之中,复旦大学现在最受欢迎的课程就是《如何理解政治——25部经典带你重识西方文明》,这个其实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芝加哥大学的经典课程几乎一样,只不过美国的经典课程是24部原著,这个是25部。你们可以上网查一下,这门课非常受欢迎。我看了一下,这个课程强调的还是多学科的交叉,把历史、哲学、文学、法学从多维的角度呈现西方政治传统,通过读经典的方式来了解柏拉图、福布斯这些大思想家、哲学家的精华部分,这是比较成功的一次尝试。
哈佛大学从2019年8月底开学用的核心课程,就是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精华所在,是该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从2019年秋季开始,最新变化分成三大块、八个领域,另外再加两个先决条件。请注意,这个核心课程几乎等同于博雅教育,比通识教育更广泛。第一大块就是通识教育,而具体内容同我们的人文教育几乎是完全吻合的,包括以下四个领域:美学与文化、伦理学与公民学、历史,社会,个体与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第二大块是人文学院所授的三大领域课程。强调什么呢?艺术与人文、科学与工程、以及社会科学。 这一大块和上面的第一大块加起来囊括了STREAM里面的大部分内容。第三大块是美国的传统保留项目:以实验为依据的推理与数学推理。另外两个先决条件是写作和外语。这样的改革很显然比以前大有进步,也更广泛,包括的领域更多。哈佛大学最近五年,几个教授委员会同时在努力,最后达成的通识,由教授委员会通过。自下而上的改革,时间比较长,但是贯彻比较容易。反之,时间可能比较节约,但是效果会很难想象。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一直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众所周知,美国大学的选修课很多,可以自由选择。即便这么多的选择,也是有许多制约的。一旦学生自己决定要学一门课程,就必须先后要修初级课程和中级课程,两门课都要修,要有完整的知识面。换言之,不是随心所欲,可以挑挑拣拣,挑拣最容易的课。许多时候,还需要导师的批准。这套新的核心课程是哈佛大学马上要启动的。
哈佛大学的最新变化,除了刚才讲的三大领域以外,还包括了要完成写作课的学习,这个写作还是回到我前面讲的STRAM里的“R”(writing),是最近两三年增加的,美国哈佛大学依然强调要通过外语。在美国第一外语是西班牙语,第二个外语是法语,我知道第六是日本,第七是中文。
为什么要开展通识教育?我归纳了一下,说到底就是传承、发展、创新。也就是说,把过去、现在和将来能够融会贯通,连成一线,我想这样的思路对我们的人文教育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办得最好的学校就是西南联大。没有哪一所学校到现在为止超过了西南联大,从它整体的质量,无论是为国捐躯的师生,还是最后成为院士、世界级的科学家、行业领袖的情况,你可以看一下。说到底,西南联大是文理并重,重视人文教育,这是我对西南联大的总结。我们从中国教育的近代发展史上,也可以学到文理并重,注重人文教育。
美国人文课程设置及建议
我前面说了,要用一些我们课程设置的理论,我们搞人文教育,必须要有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必须要同实践联系在一起,我们拿六十年代左右的理论来说,这里面强调,当你设置课程的时候,应该注重哪方面,怎么样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学到东西,也就是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归纳、评估六大块。每个学课程和设计的师范生,都必须要学这个理论的。
其他一些理论,如泰勒的模式也有年数了,教学目的、教育体验,怎么样组织教学,怎么样教学评估,成了四大块。这是泰勒的教学“四原则” 。
比较新的教育理论,包括最近十年十五年在美国特别受欢迎的,比方说丹尼森的教学框架,类似于我们做研究时使用的理论框架,就是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理论框架,所谓理论框架,就是把两三种理论和最好的实践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框架,这个框架指导你从事科研。回过头来,你拿到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再用这个理论框架帮你解释你得出来的结论。这个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就是 theoretical framework,如果理论不够成熟或者还没经过实证研究,但是具体做法效果显著,可以称之为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行动研究通常用概念框架比较多。丹尼森的教学框架介于理论框架和概念框架之间。丹尼森教学框架在美国的东北部,也就是纽约这一带,用的比较多,这是比较多的课程设计理论框架。
还有一个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反向设计流派。BACKWARD DESIGN是课程设置的另外一种模式,它首先确立了教育目标,然后选择教学手段,最后决定评估模式。
中国中小学人文教育的重点
我认为咱们中国中小学人文教育的重点,接下来几年,除了前面讲的交叉学科要文理并重以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和写作,每个学生,大中小学生都必须要具备。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个教授做过研究,他认为从儿童教育来讲,一个中国的普通家庭和一个美国普通家庭对比,就普通家庭来讲,美国孩子的阅读量是中国孩子的六倍。并不是说我们差在哪儿,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英文读比我们中文读确实要方便,就26个字母。我们至少要认识一千多个字,才算扫盲;还有读英文确实快一些,读中文比较慢,这是我到美国的体会?一开始我觉得美国同学能两天就把一本书读完,我很好奇。但是时间长了,我也可以做到。
有一点我们可以考虑,美国有非常成熟的阅读体系,一年级做什么,二年级读什么,三年级读什么。美国最受欢迎的出版物是读者文摘。读者文摘瞄准点是什么?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准,这样阅读量才大,才能卖得出去,现在还是最受欢迎的,销售量一直遥遥领先。读者文摘把文字内容从高大上作出适当的调整,使得大部分人都能够适应。分级阅读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尝试。我们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怎么测试我们中国孩子的阅读,如何有效帮助我们的孩子们不断改进和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是简单介绍了阅读,因为美国比较成熟了,各级的阅读都有。如何改进写作,就请大家群策群力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中美人文教育的对比,希望能够为中国人文教育、新教育的人文教育探索,提供一点借鉴。
鸣谢: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钱高垠教授提供了部分美国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原始英文资料。
(作者单位:美国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此文为作者在“2019年中美人文教育高峰论坛”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