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社会主流价值整合之探析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cg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中西研究现状对比
  
  国外的民族文化内涵、社会历史、时代背景、社会形态、政治制度不仅与我国区别明显,就是他们内部各自都是千差万别,这也使得主流价值形态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但国外许多国家主流价值的建构与研究似乎走的是“烘云托月”的道路,即通过加强研究主流价值建构的途径与方法而实现主流价值的建构。例如,美国拥有世界上实力最为雄厚的大众传播体系和多样的传播手段,他们通过将价值观建设融入大众传播机制的办法,坚持和强化了其核心价值观,成为锻造和维系“美国精神”的有力纽带,用大众乐于接受的传播手法编织了一条有张有弛的“价值防线”,牢牢占据主导核心价值观的阵地。这些都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程中必须学习和借鉴的有益成分。在西方国家,社会主流价值建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科学严谨的法治建设。法律本身不只是一个规则体系,在规则体系的背后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追求,法律对价值所作的选择、排列和保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价值的混乱,降低由于价值多元化而造成的社会分裂或缺乏凝聚力。(2)规范严格的教育引导。教育也是人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重要的社会化手段,也能为人的行为标准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提供科学而严密的参照。因此,西方各国对教育所肩负主流价值形态传播与教化的能力也普遍看好。(3)对文化与舆论的灵活有效掌控。在现代社会,舆论与传媒也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进程。媒体与舆论被称为“第四权力”,引导、教育和铸造着人们价值观的形成。
  目前,我国学者对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社会主流价值建构研究相对比较少,在一般高等教育方面的文献中,几乎不涉及飓族高等教育与主流价值整合方面。仅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伦理学和社会学的范式对民族地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现状进行研究;(2)从法学角度探讨民族高校优惠政策的合法性与调整空间方面进行与主流价值相关的探对;(3)从心理学、教育学、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式出发,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高等教育功能、教育政策三个不同视角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
  通过中心对比发现,我国社会主流价值的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政治理论灌输多。理论灌输的内容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学生接受灌输的兴趣和积极性;灌输教育手段单一,形式呆板,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有效地进行理论灌输。(2)“自上而下”的单项推动多。主流价值的建构要以“情绪”和“知识”为纽带,而“自上而下”单向推动的方式很容易忽视主体的情感、主体诉求等因素,从而容易导致适得其反。(3)急功近利,重短时效益。主流价值的形成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且是一项长效工程,需要建立协同机制来完成。
  
  二 边疆高等教育与社会主流价值整合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的高度重视。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民族教育的基本精神,不仅要重视民族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还要注重发挥民族教育,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在促进边疆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巩固边疆建设,增强民族团结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在民族团结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取得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国以后的民族工作也经历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地区发展差距,边疆多民族地区传统民族政治格局也受到“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民族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也必然有其主流价值形态,它构成了一个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和支柱,构成了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载体。在边疆民族地区,有多种意识形态成分并存,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其自身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无疑应占有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社会阶层的变化、社会利益集团的分化,在边疆地区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样化和主流价值形态的弱化、淡化。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减弱或者丧失,将会使社会的稳定和向心力减弱,从而引起社会矛盾和冲突,引起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怀疑,甚至影响国家的稳定。因此,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冲击,如果主流价值形态对此不能做出有力的回应,就很可能会处于被动的境地。因此在边疆民族高校,重建主流价值文化,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从根本上消弭民族冲突,继而发展边疆,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家安全疆域开始出现的非地域化、模糊化、扩大化和网络化,使国家安全基本内涵和存在的客观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化边疆逐步凸显出来,成为国家安全新的着眼点。同传统地理边疆相比,文化边疆具有自身的内涵和特点。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必须在确立文化边疆观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具有中国因素的国际认同文化、主流价值,以维护国家文化边疆安全。因此加强对边疆系列问题涉及的文化多元、主流价值认同的思考与研究,第一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缩小边疆高等教育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有利于调整边疆民族地区人民因教育不均衡而导致的思想波动,正确引导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思想向主流价值观靠拢,保持社会稳定;第二是特殊的高等教育政策及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有利于实施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提高边疆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提高少数民族人民与祖国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对祖国的“向心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从而利于祖国边疆的安全与稳定;第三,高校的出思想、出人才、出国力的职能,决定了边疆高校既是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青年大学生是高校的中心和主体,边疆高校大学毕业生是边疆社会群体中的精英和优秀分子之一,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主流价值,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尤其边疆高校要将培养人才与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在一起,把大学生的权益维护好,把他们的先进性作用发挥好,发挥大学生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引领作用。因此,对边疆高等教育与社会主流价值的研究,对于高校的和谐建设和发展、对社会的和谐建设均具有重要影响。
  
  (三) 促进、加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在我国西部边陲,不仅信息相对闭塞,且民族成分较多(例如仅新疆现居住着47个兄弟民族),基本上包含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形成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多元一体的格局。边疆高校要从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则出发,关注不同民族学生的特点。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对教育的特殊需要,形成有特色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和教 学模式。既要选择有利于民族自身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道德因素,又要引导学生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从而使国家内部的各民族人民“在传统中获得自己的身份”或认同,并且形成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共同性的基础,从而真正达到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三 关于进一步实现边疆高等教育与社会主流价值整合的思路
  
  (一) 深入切实地调查现状,全面把握,改变“自上而下”的研究模式
  对边疆地区高等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主流价值的建构,需要在现实的情景中去感受、去思考,并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作为研究的主要依据,从具体的分析中升华出蕴藏的理论,因此离不开必要的田野调查。另外,有了边疆地区多元文化这一宏观背景作为参照,还应辅之以具体有效的其它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比较法等。作为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重要的研究工作,应深入考察边疆人民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边疆民族文化传统、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的角度去审视多元文化,力求做到民族性和多元性、历史性和现实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并对边疆地区高校主流价值追求的实现方式进行立体的建构。
  
  (二) 纳入现行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以校本课程方式将边疆民族教育纳入主流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构建有利于边疆稳定的价值观、教育教学理念、主要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引导边疆高等教育向主流价值方向发展,以校本课程的方式体现边陲高等教育特色。其重点就是要了解边疆地区高等教育多元文化主体(各民族)的诉求,形成主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因为在边疆地区多民族大杂居的前提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主体的诉求具有多样性及模糊性,所以如何满足他们真实的需要,更加完美地展现出边疆地区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中的丰富内涵,在对主题内容界定的原则、分类与步骤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对边疆地区的高等教育教学的主题内容进行全面地归纳与分类是一个难点。
  
  (三) 从深入、长远的民族文化着眼,而不是从单纯的政治考量和经济利益出发,非急功近利,从文化深层结构突出问题
  文化学认为教育过程是对文化的选择、重组、传递和传播的过程,而作为揭示高等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高等教育,必然要适应复杂的多元文化,使其变得更有选择性和多样性。结构主义观认为知识的建构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态度与教育情境中产生的外显和内隐权力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个学生都拥有大量基于本人种族、出身、语言、宗教、文化和政治认同以及诸如取向、外部生理等特征,在本质上是属于他个人的组成知识的方式。因此,我们应在边疆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来重新认识智力与教育,认识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独特的学习能力与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 改变以往的灌输模式,寻找新的结合点
  我们认为,边疆高等教育应该具有多元与整合互补的价值追求,即现代与传统互补、对话与交流的课程设计、感受与生活的知识构建和领悟与解读的民族意识等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和利用边疆地区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统整教与学的文化内容,发展民族地区的课程意识与开发机制,从而建构合理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摘要:Toni Morrisons Beloved is a morally sophisticated slave narrative. Because of the painful nature of the experience of slavery, the majority of the black characters are unhappy. The result is a sor
日本仿照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吸收了英国的国会中心主义,二战以后在盟军的控制下修改宪法,仿效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因此日本折衷了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国会既具有统领国
摘要: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讲究团队合作,其实教学也一样,利用教学团队的建设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如何利用教学团队建设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也是现今需要探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浅谈了作者对于如何利用教学团队建设促进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见解。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职业发展;teamwork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
刑事被害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理应得到社会更多地关心和爱护,这是一个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对被害人的保护研究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维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学校体育学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学的发展将直接决定着学校体育工作的进展,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是衡量学校体育学理论体系完善与否的一把标尺。在中国登上奥运会金牌榜首的时刻,学校体育面临着青少年体质某些指标连续20年持续下降的尴尬,学校体
摘要:自2011年以来,国家对高职院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央财政提供专款支持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重点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本文作者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现状,阐述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意义,也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及实施的具体内容,最后以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实例指出了该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摘要:当代社会教育领域,许多高校,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忽略了对公共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忽略了对公共外语教学老师的专业培训与进修投资。本文通过对高校公外英语教师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更新知识结构,开展反思性教学与开展英语科研研究三大有效途径。只有促进了公外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切实提高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结
摘要: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得到学者们的重视,英语听力学习动机有其特殊性,动机类型呈现多维度性。网络多媒体在听力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从理论上看能够促进学生听力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听力学习动机类型依然表现为多维度性,工具性、文化性、情境性依然是其主要类型。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听力;动机;类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
摘要:以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及曹庸译文为例,考察出译者通过最佳关联推理而形成的译文,与原文最大程度地契合;同时,由于译语内共同认知心理,译文读者只需要付出较小的努力就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最佳关联;翻译;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54-02  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