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
关键词: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64-001
低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始年段,是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问题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因此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尤其重要。
那该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呢?在实践中,本人觉得应注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要求,指明良好习惯形成的方向
1.老师在帮助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或改变一种坏习惯时,必须明确要求,一开始就施以坚决强烈的态度,越坚决越好,越强烈越好。
2.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不要操之过急,要有选择地提要求,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比如:在课堂上,不断地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低年级学生提要求还要注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比如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任务之前是这样提要求的:“……请大家动作轻轻的,速度快快的,纪律好好的。”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要求,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不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还要倾听同学发言。养成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的好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带头做到,专注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这样就会逐步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二、榜样教育,引导良好习惯形成
教育就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老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或父母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比说教上百次上千次要有用得多,这是无形中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三、严而有度,不断积淀良好行为习惯
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孩子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在好习惯未养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成之习惯。如起居作息有规律、均衡饮食、合理锻炼、认真作业、物品整齐、礼貌待人等。
然而严并不意味着要进行苦行僧似的训练,我们提倡的行为训练要从兴趣开始。如果光是让孩子苦练,孩子会感到厌烦。所以,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例如,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坐得直;也可以通过游戏,谁先弯下背谁给对方敬个礼等方法来训练。
四、持之以恒,巩固训练成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我觉得我们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话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
五、适度评价,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例如: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老师就适时地表扬。如,“某某同学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有时用比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能最快做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争第一,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很好。
作为父母、老师,孩子做了以后,要毫不吝啬地鼓励他、表彰他、欣赏他。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
总之,我们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对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应从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他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64-001
低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始年段,是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问题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因此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尤其重要。
那该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呢?在实践中,本人觉得应注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要求,指明良好习惯形成的方向
1.老师在帮助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或改变一种坏习惯时,必须明确要求,一开始就施以坚决强烈的态度,越坚决越好,越强烈越好。
2.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不要操之过急,要有选择地提要求,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比如:在课堂上,不断地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低年级学生提要求还要注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比如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任务之前是这样提要求的:“……请大家动作轻轻的,速度快快的,纪律好好的。”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清要求,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不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还要倾听同学发言。养成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的好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带头做到,专注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这样就会逐步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二、榜样教育,引导良好习惯形成
教育就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老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或父母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比说教上百次上千次要有用得多,这是无形中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三、严而有度,不断积淀良好行为习惯
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孩子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在好习惯未养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坏已成之习惯。如起居作息有规律、均衡饮食、合理锻炼、认真作业、物品整齐、礼貌待人等。
然而严并不意味着要进行苦行僧似的训练,我们提倡的行为训练要从兴趣开始。如果光是让孩子苦练,孩子会感到厌烦。所以,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例如,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坐得直;也可以通过游戏,谁先弯下背谁给对方敬个礼等方法来训练。
四、持之以恒,巩固训练成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我觉得我们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话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
五、适度评价,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例如: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老师就适时地表扬。如,“某某同学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有时用比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能最快做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争第一,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很好。
作为父母、老师,孩子做了以后,要毫不吝啬地鼓励他、表彰他、欣赏他。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
总之,我们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对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应从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他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