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既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教育学原理。探究教学的实施必须与实现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探究教学成为有本之源,焕发时代光彩。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探究教学;策略;问题
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既是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又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教学?在实施探究教学中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既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教育学原理。问题是,我们如何指导学生,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学,有助于探究性教学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统一。
1.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教学中来,产生探究问题的愿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新”、“奇”、“实”。所谓新就是新颖,只有熟悉而新颖的刺激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奇”就是新奇感,达到出奇制胜的功效。“实”就是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同时又对教学课题的引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用“可燃烧的冰”这个小魔术作引言,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冰怎么能燃烧呢?点燃冰之前老师向冰洞中加一小块“石 头”,这块小石头是什么?为什么小石头触冰就能产生可燃物质?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自然地进入乙炔制备的课堂探究教学中,学生为释疑而探究,在探究中释疑,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知识比接受式学习获得的知识更牢固。又如,在苯酚的教学中,用蓝黑墨水的发现为背景,创设教学情景:300多年前,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发现了铁盐与没食子酸的显色反应,并由此发明了蓝黑墨水。教师由此引出与苯酚学习有关的探究性问题:没食子酸为什么遇铁盐发生显色反应?哪一类有机物才具有这样的性质?这类有机物除了与铁盐发生显色反应外,它还有什么性质?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对酚羟基的探究教学中。
1.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组织学生实施探究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利用教师主导作用,调控探究过程才能完成教学计划,也才符合教育经济学原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注意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时,应考虑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选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一句话要符合教学实际。其次,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一定非要体现科学探究的八大要素,重在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选择课题时,可以侧重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组织探究教学。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优化实验方案,让全班同学选择最优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这样可避免探究的随意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案的选择能力。第四,尊重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尤其注意欣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新的现象或发现的新问题。但是,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应注意探究结果与教学目的有机结合,使发散的探究成果整理集中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上来,避免漫无边际的探索发现冲淡教学主题,影响教学进度。
1.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自觉性。爱因斯坦认为,从科学活动的总过程看,“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课程倡导教学方式的改变,意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创造型人才。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大脑中的探究欲望,激发探究欲望首要的是刺激学生问题的产生。首先是教学设计中,注意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现实问题的矛盾,迫使学生三思而问。其次,肯定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在平常练习中,发现的问题应耐心倾听,适时解答,并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如在乙炔性质的教学中,教师直接将电石产生的乙炔气通过酸性KMnO4溶液中和溴水中进行实验,以次证明乙炔的不饱和性。学生在阅读教材和资料后,指出教师的演示实验不能证明乙炔的性质。这是多么好的问题呀!教师应及时表扬,并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用更科学的方法证明乙炔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远比做几个综合实验习题的教学效果好。因此,只有学生能发现问题,才有探究的动因。
1.4 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感受科学探究给学习带来的喜悦。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帮助学生获取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应帮助学生整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使学生从科学探究的丛林中找到科学探究的正确之路。一般来说,科学探究遵循如下的途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的沿着科学探究的途径去做,带着课题去学。其次,精心编制探究性习题,拓展探究视野。探究性习题的编制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贮备,还要符合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把握高考命题方向,与当前高考接轨,与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同步。
2 把探究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正确认识科学探究教学,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科学探究是运用科学方法,按照一定步骤来解决自然界问题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了解科学过程,熟悉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活动。从这里不难看出,探究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探究活动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来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建立在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因此,把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不能重形式轻主体。其实在一堂课中未必每个问都必须学生身体力行去探究,实际上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必然是建立在原有基础知识之上的。因此,可以将一个课题中的某个问题设计成探究性的题目,讓探究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同时,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也未必要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生的探究可以是科学探究的某个阶段或者某个方面,如数据的整理、猜想与实验,提出假设等某一个方面的探究。
2.2 要把科学探究教学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这样的观点,探究学习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来学习科学,是只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再加上杜威的“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及布鲁纳的“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等类似断章取义言论的影响,有的教师对课堂探究教学方式形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实际上,提倡探究式学习,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的目的是需要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不知道学习的结果,只重学习的过程,怎么还能继续学习,又怎能使科学探究活动得以延续?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做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成立的。因此,探究教学的实施必须与实现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探究教学成为有本之源,焕发时代光彩。
2.3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探究都要经过实验。高中化学新课标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由此可见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不等于化学探究都需要学生动手实验。一方面没有必要,在通过一定的化学探究之后,学生有能力依据已有的化学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定化學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有的化学知识是无法用实验探究的,它是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抽象得出的结论;再者探究应该接近学生的真实环境,不能脱离实际,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化学教材中的很多原理和规律也可用理论探究,同样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实际上在具体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于习题教学。实践证明,通过理论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习题课中的探究教学模式,比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模式来得更直接,学生的成就感更强。
2.4 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探究应有一个度。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主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为许多教育理论证明。探究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当然不能违背这个理论。实际上,探究教学并不是也不可能让学生盲目探究,必须有教师的指导,使我们的探究活动始终围绕教学服务。首先,探究课题的选择,须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去选择。其次探究方案的出台,也需师生共同优化,尤其教师的引导。再次,探究结果的交流与表达也需师生共同归纳与整理,因此,教师如何作好学生探究过程的控制与指导至关重要。必须解决好既要引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目标实施的探究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允许学生确定他们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探究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既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让学生自由探究。
总之,探究性教学顺应时代潮流,注意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学生、学科的发展需要,但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学习,绝不是一哄而上,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运探究,也不是“放羊式”失去控制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探究。教师的责任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加重了。正如杜威所说:“这种对儿童期和青年期的敬重,并不是为教师开辟了一条容易而悠闲的道路,而是对教师的时间、思想和生活提出巨大的要求。”让我们勇于实践,不断地探究和反思,避免探究性教学走入误区,从而使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探究性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有效控制者。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
[2] 崔子建,探究性学习情景的设计]
[3] 吴信峰,张宇,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收稿日期:2008-3-06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探究教学;策略;问题
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既是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又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教学?在实施探究教学中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既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教育学原理。问题是,我们如何指导学生,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学,有助于探究性教学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统一。
1.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教学中来,产生探究问题的愿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充满疑问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新”、“奇”、“实”。所谓新就是新颖,只有熟悉而新颖的刺激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奇”就是新奇感,达到出奇制胜的功效。“实”就是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同时又对教学课题的引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用“可燃烧的冰”这个小魔术作引言,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冰怎么能燃烧呢?点燃冰之前老师向冰洞中加一小块“石 头”,这块小石头是什么?为什么小石头触冰就能产生可燃物质?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自然地进入乙炔制备的课堂探究教学中,学生为释疑而探究,在探究中释疑,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知识比接受式学习获得的知识更牢固。又如,在苯酚的教学中,用蓝黑墨水的发现为背景,创设教学情景:300多年前,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发现了铁盐与没食子酸的显色反应,并由此发明了蓝黑墨水。教师由此引出与苯酚学习有关的探究性问题:没食子酸为什么遇铁盐发生显色反应?哪一类有机物才具有这样的性质?这类有机物除了与铁盐发生显色反应外,它还有什么性质?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对酚羟基的探究教学中。
1.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组织学生实施探究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利用教师主导作用,调控探究过程才能完成教学计划,也才符合教育经济学原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注意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时,应考虑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选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一句话要符合教学实际。其次,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一定非要体现科学探究的八大要素,重在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选择课题时,可以侧重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组织探究教学。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优化实验方案,让全班同学选择最优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这样可避免探究的随意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案的选择能力。第四,尊重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尤其注意欣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新的现象或发现的新问题。但是,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应注意探究结果与教学目的有机结合,使发散的探究成果整理集中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上来,避免漫无边际的探索发现冲淡教学主题,影响教学进度。
1.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自觉性。爱因斯坦认为,从科学活动的总过程看,“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课程倡导教学方式的改变,意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创造型人才。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大脑中的探究欲望,激发探究欲望首要的是刺激学生问题的产生。首先是教学设计中,注意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现实问题的矛盾,迫使学生三思而问。其次,肯定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在平常练习中,发现的问题应耐心倾听,适时解答,并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如在乙炔性质的教学中,教师直接将电石产生的乙炔气通过酸性KMnO4溶液中和溴水中进行实验,以次证明乙炔的不饱和性。学生在阅读教材和资料后,指出教师的演示实验不能证明乙炔的性质。这是多么好的问题呀!教师应及时表扬,并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用更科学的方法证明乙炔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远比做几个综合实验习题的教学效果好。因此,只有学生能发现问题,才有探究的动因。
1.4 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感受科学探究给学习带来的喜悦。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帮助学生获取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应帮助学生整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使学生从科学探究的丛林中找到科学探究的正确之路。一般来说,科学探究遵循如下的途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的沿着科学探究的途径去做,带着课题去学。其次,精心编制探究性习题,拓展探究视野。探究性习题的编制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贮备,还要符合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把握高考命题方向,与当前高考接轨,与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同步。
2 把探究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正确认识科学探究教学,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科学探究是运用科学方法,按照一定步骤来解决自然界问题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了解科学过程,熟悉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活动。从这里不难看出,探究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探究活动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来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建立在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因此,把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不能重形式轻主体。其实在一堂课中未必每个问都必须学生身体力行去探究,实际上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必然是建立在原有基础知识之上的。因此,可以将一个课题中的某个问题设计成探究性的题目,讓探究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同时,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也未必要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生的探究可以是科学探究的某个阶段或者某个方面,如数据的整理、猜想与实验,提出假设等某一个方面的探究。
2.2 要把科学探究教学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这样的观点,探究学习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来学习科学,是只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再加上杜威的“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及布鲁纳的“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等类似断章取义言论的影响,有的教师对课堂探究教学方式形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实际上,提倡探究式学习,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的目的是需要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不知道学习的结果,只重学习的过程,怎么还能继续学习,又怎能使科学探究活动得以延续?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做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成立的。因此,探究教学的实施必须与实现教学目标相结合,使探究教学成为有本之源,焕发时代光彩。
2.3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探究都要经过实验。高中化学新课标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由此可见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不等于化学探究都需要学生动手实验。一方面没有必要,在通过一定的化学探究之后,学生有能力依据已有的化学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定化學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有的化学知识是无法用实验探究的,它是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上抽象得出的结论;再者探究应该接近学生的真实环境,不能脱离实际,不能为了实验而实验,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化学教材中的很多原理和规律也可用理论探究,同样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实际上在具体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于习题教学。实践证明,通过理论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习题课中的探究教学模式,比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模式来得更直接,学生的成就感更强。
2.4 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探究应有一个度。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主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为许多教育理论证明。探究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当然不能违背这个理论。实际上,探究教学并不是也不可能让学生盲目探究,必须有教师的指导,使我们的探究活动始终围绕教学服务。首先,探究课题的选择,须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去选择。其次探究方案的出台,也需师生共同优化,尤其教师的引导。再次,探究结果的交流与表达也需师生共同归纳与整理,因此,教师如何作好学生探究过程的控制与指导至关重要。必须解决好既要引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目标实施的探究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允许学生确定他们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探究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既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让学生自由探究。
总之,探究性教学顺应时代潮流,注意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学生、学科的发展需要,但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学习,绝不是一哄而上,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运探究,也不是“放羊式”失去控制的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探究。教师的责任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加重了。正如杜威所说:“这种对儿童期和青年期的敬重,并不是为教师开辟了一条容易而悠闲的道路,而是对教师的时间、思想和生活提出巨大的要求。”让我们勇于实践,不断地探究和反思,避免探究性教学走入误区,从而使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探究性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有效控制者。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
[2] 崔子建,探究性学习情景的设计]
[3] 吴信峰,张宇,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收稿日期:200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