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深化是中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以企业7S管理模式推进中专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方法,并结合生活场景探讨其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实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企业7S;精细化管理
一、什么是企业7S管理理论
什么是7S理论呢?“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ing)这7个词的缩写。因为这7个词日语和英文中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7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内容的活动,称为“7S”活动。
“7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7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7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职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7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中专生的结构较之普高要复杂得多,起点参差不齐,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缺陷,并有生源素质逐年下降趋势。他们中有些人纪律上放任自己,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上追求享乐。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很难满足企业对职工的素质需求的。我们需要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社会教育。因此,引进企业的“7S”管理理论,既使班级精细化管理有了具体落实,又能很自然地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業的无缝对接。
二、如何在学校班级管理中实施7S管理
具体如何在学校班级管理中实施“7S”管理呢?我们不妨结合几个具体生活场景进行探讨。
画面一:要交作业了,学生张某从课桌翻到书包,再从书包翻到课桌,满头大汗,终于在一本书的中间找到了那张试卷。
(一)整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习资料不加整理、学习用具摆放杂乱无章等一些情况,通过整理把“要”与“不要”分开,再将“不要”的加以处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让学生学会整理,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树立良好作风的开始。
(二)整顿。把整理后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能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合理的物品摆放,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画面二:某班的教室内,废纸垃圾扔了一地,学生在教室内心浮气躁,教师在课堂上也是烦躁莫名。学生很快就听不下去了,在下面做一些小动作,老师看到了,立即进行批评教育,语气比较粗暴,然后师生矛盾激化,导致整节课被迫中断十几分钟。
(三)清扫。脏的环境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学习环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减少师生摩擦,提高学习效率。
画面三:刚刚整洁的地面上很快就变脏了,很多同学无意间又在破坏教室环境,这时候负责打扫的同学要注意维护,保持环境卫生,用行动来感染其他同学,让无意中污染环境的同学得到教育。
(四)清洁。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通过清洁,使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形成班级文化。
(五)素养。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其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7S”活动的核心。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并具有一个良好工作素养习惯的人。
画面四:在教学楼五楼的某教室前,学生张某和同学打赌,说自己敢在教室走廊的扶栏上行走。张某的确安全的走过去了,但是所有人的心都被提上去了,大家的议论久久不能平息,上课很久了学生们还不能融入课堂的情境中。
(六)安全。安全教育是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习活动安全正常的进行的前提。学校要通过安全教育清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
画面五:教室内空无一人,可是日光灯、电风扇在工作着;水池前的水笼头开得很大,水直接从水池流入下水道;一本练习本才写了一两张,就被学生扔在垃圾桶里。
(七)节约。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学习场所。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通过节约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现状,让他们明白到由于我国资源相对不足,更应该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而在实施时应该秉持三个观念: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态对待学校的资源;切勿随意丢弃,丢弃前要思考其剩余之使用价值。
企业的“7S”管理是对员工的管理,而中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就是企业。如何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更快地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如何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新时代职工,这是中等专业学校应该思考的问题。引入企业对职工的管理文化,可以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的管理,更早地明白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企业7S;精细化管理
一、什么是企业7S管理理论
什么是7S理论呢?“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ing)这7个词的缩写。因为这7个词日语和英文中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7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内容的活动,称为“7S”活动。
“7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7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7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职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7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中专生的结构较之普高要复杂得多,起点参差不齐,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缺陷,并有生源素质逐年下降趋势。他们中有些人纪律上放任自己,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上追求享乐。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很难满足企业对职工的素质需求的。我们需要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社会教育。因此,引进企业的“7S”管理理论,既使班级精细化管理有了具体落实,又能很自然地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業的无缝对接。
二、如何在学校班级管理中实施7S管理
具体如何在学校班级管理中实施“7S”管理呢?我们不妨结合几个具体生活场景进行探讨。
画面一:要交作业了,学生张某从课桌翻到书包,再从书包翻到课桌,满头大汗,终于在一本书的中间找到了那张试卷。
(一)整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习资料不加整理、学习用具摆放杂乱无章等一些情况,通过整理把“要”与“不要”分开,再将“不要”的加以处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让学生学会整理,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树立良好作风的开始。
(二)整顿。把整理后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能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合理的物品摆放,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画面二:某班的教室内,废纸垃圾扔了一地,学生在教室内心浮气躁,教师在课堂上也是烦躁莫名。学生很快就听不下去了,在下面做一些小动作,老师看到了,立即进行批评教育,语气比较粗暴,然后师生矛盾激化,导致整节课被迫中断十几分钟。
(三)清扫。脏的环境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学习环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减少师生摩擦,提高学习效率。
画面三:刚刚整洁的地面上很快就变脏了,很多同学无意间又在破坏教室环境,这时候负责打扫的同学要注意维护,保持环境卫生,用行动来感染其他同学,让无意中污染环境的同学得到教育。
(四)清洁。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通过清洁,使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形成班级文化。
(五)素养。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其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7S”活动的核心。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并具有一个良好工作素养习惯的人。
画面四:在教学楼五楼的某教室前,学生张某和同学打赌,说自己敢在教室走廊的扶栏上行走。张某的确安全的走过去了,但是所有人的心都被提上去了,大家的议论久久不能平息,上课很久了学生们还不能融入课堂的情境中。
(六)安全。安全教育是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习活动安全正常的进行的前提。学校要通过安全教育清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
画面五:教室内空无一人,可是日光灯、电风扇在工作着;水池前的水笼头开得很大,水直接从水池流入下水道;一本练习本才写了一两张,就被学生扔在垃圾桶里。
(七)节约。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学习场所。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通过节约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现状,让他们明白到由于我国资源相对不足,更应该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而在实施时应该秉持三个观念: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态对待学校的资源;切勿随意丢弃,丢弃前要思考其剩余之使用价值。
企业的“7S”管理是对员工的管理,而中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就是企业。如何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更快地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如何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新时代职工,这是中等专业学校应该思考的问题。引入企业对职工的管理文化,可以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的管理,更早地明白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