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嫂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ing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的夜晚,夹杂一丝燥热,我迷迷糊糊地打开微信,看着表嫂刚刚发来的信息:“谢谢你,这么多年的不离不弃。”困意顿消,心暖暖的,为表嫂,也为彼此的懂得。
  今天是她创办的瀚醇酒业重新洗牌开业的日子。晚上,她喝得似乎有点大了。眼圈红了,话也多了起来,坐在旁边的我并没有阻止,她太需要发泄了。从下岗创业期的身无分文,到积累了一些资本,如今又要重新来过,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这么多年看着她从最底层做起,一次次受挫,一次次坚持,从未轻言放弃。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小人物的闪光点,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初识表嫂是在表哥的婚礼上,就这么一見如故,长达三十年的时光里,我们既是姑嫂又是闺蜜。当下岗大潮席卷中国大地时,他们夫妻双双回家。表哥老实木讷,舅妈思想守旧,四代同堂住在一起,没钱的日子是难受的。表嫂干起了保险推销,母亲发动全家人手一份给予支持,舅妈却强烈反对。坐吃山空总归是不行的,母亲瞒着家人,偷偷给了表哥几万块钱,让他出去创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因为跑黑车被交管部门扣缴、罚款,结果血本无归。这下不仅没有挣到钱,还欠了一屁股的债,他们日子更难熬了。
  风刮得呜呜的,眼瞅着一场雪就要捂下来。幼儿园接女儿的路上,看见寒风中蹲守路口卖水果的表嫂,脸冻得发紫,拿秤的手皲裂开一道道血口,赶紧回家告诉母亲。母亲心疼不已,第二天就把父亲买给她的一件兔毛大衣送给了表嫂。那个春节,我们吃着表嫂送来的草莓,心里很不是滋味。表嫂却乐观开朗,安慰我们,下岗工人千千万,谁不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卖水果的过程中,脑子活络的表嫂看到商机,起早贪黑搞起了水果批发。待积攒些钱,她盘下一个超市,生活终于稳定了,没几年便买了房子,一家搬了出来。
  那段时间是我们接触最多的日子,因为我也下岗了。面对年幼的孩子,生病的老人,只能选择在家照顾。失落、委屈、悲观、恐慌时常伴随着我,像个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地抱怨。表嫂总是耐心听我倾诉,笑侃我的泪点怎么那么多。继而严肃地告诉我,没人能帮得了你,要懂得在等待中寻找机会,千万不能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多年后回想起那段日子,依然心存感恩,那是我成长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当再次踏人职场,从不敢懈怠,一次次挑战自我,努力蜕变。这完全得益于那段岁月的磨砺、沉淀,还有表嫂的鼓励、支持。
  表嫂似乎越来越爱折腾了。安稳的日子没过几年,盘出超市,先后搞起酒品、饮料、饰品等批发,最终选择了白酒生意。她在四川泸州承包了一个酒窖,注册瀚醇商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散装酒做起。纯粮酿造的散装酒,酒香浓郁,绵甜醇正,价格又实惠,慢慢便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稳定客户。她招的业务员也都是下岗工人。用她的话说,失去过工作的人,才会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在给社会减压的同时,还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效益,互惠双赢。
  有梦的人,无论多大,都会对人生竞争怀着无穷无尽的渴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表嫂的心越来越大,已经不满足于散酒,又瞄准了瓶装酒市场的份额。与其邻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说干就干,从外包装到酒瓶都由她亲自设计定夺,几乎投入了毕生的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因为资金链太大,公司找了合伙人,关键时候,我把多年积蓄也给了她,希望能够帮到她。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瓶装酒,大大小小的广告铺天盖地,想在这里杀出一条血路,谈何容易?她更忙了,每天满市场调研策划。公司内务全部掼给了合伙人,我劝她,合伙生意不好做,一定要留意留心。她只是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公司在她的拓展下,终于慢慢步人正轨。表嫂高兴地告诉我,当年外借的那些钱,今年陆陆续续可以返还了。当我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时,突然接到电话,合伙人把大额资金抽离,拿了重要资料,卷铺盖走人了。我傻了,表嫂蒙了。局面刚刚打开,效益逐年见好,合伙人见到钱,竟然迫不及待抢先下手,全然不顾大局。我让她发律师函追讨,表嫂沉寂了几日,终于作出决定,不再追缴。她说:“毕竟一起走过多年,他在营销经验和企业管理方面教会了我很多,也许是怕把债都还掉,影响自己的利益。与其浪费精力相互厮杀,不如腾出时间重新拼搏。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更认准了以后的路和找准同行的人。”
  一个企业资金链断档,意味着什么,我们都清楚。看着拖着疲惫身躯,点点白发的表嫂,此刻我也迷茫了。已经拿到退休金当奶奶的人,到底为什么还要这么拼?表嫂哽咽着说:“这辈子,从没想过大富大贵,也不是为了要证明自己什么,只是想实实在在做些事情,所有的苦、累,我都认了。”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女工,这么多年最朴实的、最原始、最真挚的想法。
  当我还在为表嫂担心,没想到她卷土重来的日子那么快。多年的商场生涯,诚实守信为她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身边朋友纷纷给予了帮助。她快刀斩乱麻,搬离原办公区,重新租下独立厂房,既卖酒又可作为仓储与会所。手下员工也都跟了过来,患难见真情,大家更加团结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她的会所,看着端着酒杯,纵是白发添鬓,依然神采奕奕的表嫂,真为她高兴。
  你有多大的格局,就能做多大的事情,我被表嫂的胆识与胸襟所折服。这么多年,在我眼里,她一直都是努力、坚强的。
其他文献
高台,是我夫家的族人对那几间平房所在位置的称呼。其实,高台算不得高,只比皖西路的地面高出十几个台阶,可陡峭的窄阶、未粉饰的黄砖褐瓦、门口杂陈的废品,突兀地夹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显得尤为颓废和醒目。  很长一段时间里,高台更像是对一个人的隐喻,因为这里住着整个家族中最有权威的女人——我丈夫的祖母。不知从几时起,人还在,高台也在,可渐渐都在家族中退隐了他们的地位,曾经的威望,已被风干,镶嵌在族人记忆的
期刊
老屋后边的地头,长着一棵小枣子树。说它小,因为它大不过拇指,也开浅黄色的细碎的花,这花朵让我们姐妹极为兴奋。  我拉着父亲的衣角,仰着脸问:“爷,什么时候有枣子吃啊?”爷就是父亲。在我们老家,妈妈称娘,父亲称爷。  “梨子熟的时候就有枣子吃了吧?”我妹抢着回答,她得意扬扬地望着爷,想得到他的表扬。梨花早已落了,枣花才开。说它们一起熟,怎么可能呢?  父亲正挑着一担肥料从我们姐妹面前走过,吭哧吭哧的
期刊
以持续一生的冥寂无声,薇薇安·迈尔  在身后获得了人们由衷的加冕和恒久的忆念。这冥寂无声,并非她生理性的喑哑或日常语言的强行关闭。在日常生活中,她仍然是发声的,以一个持续 40年的保姆、管家的身份,她和男女主人进行简洁有效的交流;她和孩子们,当然说得更多些,为了行使照管和教育他们的职责。她的冥寂无声,主要是指她对自己终生从事的另一行当——摄影的彻底缄默。她近乎疯狂却又无比隐秘地拍摄,收好所有底片,
期刊
恢南驼子  恢南驼子,终身未娶,无儿无女,一人喝酒,全家皆醉。当然,他一辈子单身,并不意味着他一辈子没近过女色。他酒后就常常吹嘘自己年轻时的风流韵事。据说, 年轻时曾经私下与他相好过的女人,村里村外有好几个。有意思的是,他每次结束这个话题时,总不忘深抿一口酒再自嘲几句:“她们哪是看中我这个驼子喽,她们惦记的是我口袋里的钱喽!你们不晓得,有一回钱带少了,我那个相好,立马就把已脱到一半的裤子又重新提了
期刊
我是在墨江堰的堤上碰到老幺的。村子里的人都叫他老幺,也有不少人背后叫他幺哑巴的。墨江堰早就不再是个堰塘了,一洼浅浅的水坑,水上面还铺着一层半绿半黄的颜色,凝固了似的一动不动。  冬日空无一人的田野上,只是静。偶尔在杂草丛生的深处突然就飞出一只不知名的鸟,扑棱一声吓得人,心突突地跳,等你静下心来,那鸟早就不见影踪了。堰塘里已经生出了芦苇,瘦高瘦高的,仿佛一群营养不良的少年在天地间嬉戏打闹,你碰我一下
期刊
麦子熟了!  一眨眼,麦子就抖动着一身的芒,把沉甸甸的麦粒举到头顶。一条条土路伸着长长的胳膊,把麦香递到村子里。  麦芒,刺疼了乡下。  老人们把电话打到孩子们各自务工的城市,跟他们说,麦子黄了,快回来收麦子。这些麦地里曾经的王者,如今,都老了,干不动农活儿了,开始惧怕这场农事。随即,小村一下子年轻起来,有了活力。酒香,醉倒了乡情。  那些挂在墙壁上,已经锈蚀的镰刀被取了下来。老人们坐在院子里,磨
期刊
前几日下班,小雪伴着微风,我慢慢踱着脚步,不经意间雪花似乎变大了。望着纷天的落雪,让我不由想起在祖国边境地区当兵的日子。  我是2008年大学毕业走进警营的。先是在呼和浩特边防指挥学校当见习警官。一年之后,从呼和浩特边防指挥学校人警大学生集训队结业,就被分配到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一个叫作善都宝力格的边防派出所。偏巧那天去往驻地时也是下着雪,白茫茫一片,走到哪里都是一片片的亮白,充斥着我的视野。 
期刊
我家住在河南信阳的一个小镇上,从我记事起,我们就管父亲叫“大”。  父亲不甘心天天都窝在农田里下地干农活儿,挣一点死工分。到我三岁时,父亲开始做生意了,他在贩卖小猪和猪饲料的同时,也在镇上摆摊,并在家里离马路近的地方盖了一小间门面房卖起百货。因为门面房离街镇中心比较远,所以每逢赶集的日子,我们还是到街中心去摆摊,其他时间就在店铺里卖,生意也越做越大。父亲利用以前做小生意的钱在沿街盖了四间半门面铺房
期刊
“草药王”,姓王。他也是我们村乃至方圆几十里名副其实的草药“王”。  草药王最早是我们村的赤脚医生。“农业学大寨”的时候,乡里要求每个村配一名赤脚医生,处于“脱产”与“半脱产”之间,一边干生产队的农活儿,一边为社员看点儿凉寒感冒,没有工资,只记工分。  草药王成为“王”,源于他治疗好了一例被农民们视为绝症的“羊痫风”病。  那天,村东头的老邓家,六岁的孙子小明在院子里玩,脚一滑,“哎呀”一声倒下,
期刊
清明时节,千里莺啼绿映红,正是江南好风景。而我热爱的东北故土,那时却正是早春时候,北方故乡的春雨,贵如油,只有经过了春雨的滋润,才能让万物复苏。谁还能不爱这春雨呢?可是在多雨的江南,有谁知道,在一个个无眠的雨夜,一个远嫁的女子在他乡“夜阑卧听风吹雨”时的内心的感受呢?因为思乡,即便在春天,我也听不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触景生情,我所感受到的是无“边丝雨细如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