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三棱柱形大长径比预制破片在翻滚状态下从超音速至亚音速区间的速度衰减规律,建立了破片翻滚模型.并结合数值计算和靶场试验与等效迎风面积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结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80213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70819)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三棱柱形大长径比预制破片在翻滚状态下从超音速至亚音速区间的速度衰减规律,建立了破片翻滚模型.并结合数值计算和靶场试验与等效迎风面积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三棱柱形大长径比预制破片速度衰减模型所得结果相吻合,与等效迎风面积法存在较大偏差.证明了三棱柱形大长径比预制破片运动过程中自身的翻滚是不可忽视的,等效面积法会导致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或失真.
其他文献
针对空天防御作战指挥中的目标威胁评估问题,在空天目标评估指标不确定信息的区间数量化,指标权重未知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组合权重的直觉模糊空天威胁评估方法。该方法在考虑决策者对指标偏好和客观优化排序的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主客观组合赋权的目标函数获得指标权重,然后构建了多属性直觉模糊威胁评估模型。最后,通过空天目标威胁评估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下压段作为助推滑翔高超声速导弹的导引段,其攻击范围直接决定导弹可执行的使命任务以及可打击的典型目标。基于三自由度下压段弹道仿真模型和满足落角约束的最优导引律模型,建立下压段起始高度等因素对导弹攻击范围的影响分析模型,并通过弹道平移的方法仿真分析各因素对攻击范围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助推滑翔高超声速导弹攻击范围的作用机理,可为导弹下压段弹道设计及导弹作战能力评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制导弹药在科研、生产、装备等阶段,综合测试需要进行设计优化及技术状态确认,测试过程会产生大量测试数据,目前测试数据主要依靠人工判读来完成。针对人工判读时间长,误判概率大等不足,根据测试数据的特点对各物理量参数进行分类并设计了判读规则,依据该判读规则可对物理参量以及制导部件是否合格进行自动判断,最后将判读结果生成测试报告,提高了测试效率和判读的准确性。
为了对翼型动态实验中边界层转捩的测量问题及脉动压力信号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开展了翼型动态风洞实验,对不同振荡频率下的翼型表面边界层脉动压力特点及转捩判定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脉动压力均方根值的转捩判定方法同样适用于翼型动态实验,动态实验下的脉动压力均方根值大于相同状态下的静态实验,且具有多个峰值,第一峰值位置具有很强的转捩特征,可以用其判定转捩。同时,动态转捩位置相对于静态有所提前。
基于GMR-1(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mobile radio interface)协议的某型卫星通信系统对我国实现了全域覆盖,造成信息安全隐患.针对传统干扰方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
为了研究复合壳体装药的抗破片冲击能力,以一维冲击波理论为基础,对其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应用阻抗匹配技术进行不同材质的复合带壳装药在破片作用下的数值模拟,分析各介质接触面的压力、输入炸药的初始压力、能量,结果表明:阻抗排序为大-中-小对冲击波压力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可有效削弱冲击波压力峰值;各分层壳体存在合理的厚度匹配,变壳体厚度的带壳装药抗冲击波效果强于分层等厚度壳体装药。
针对电磁轨道发射装置动态发射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计算问题,采用基于Laplacian方程映射的动网格移动方法,根据多物理场的控制方程,借助有限元仿真平台建立了动态发射条件下电磁场-温度场-结构场的耦合计算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分析了动态发射过程中电枢和导轨上的电流密度、温度和应力等物理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得到电磁轨道发射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现象,如电磁扩散和熔化波烧蚀;对于C型电枢结构,电流密度、温升和应力主要集中在喉部区域,如果电枢喉部区域所受的平均应力高于该区域平均温度下的屈服强度,则会造
为探索强电磁脉冲对某型火箭弹发射性能的危害,分析了强电磁脉冲传播特性和耦合机理,建立该型火箭弹发动机模型并进行电磁仿真计算,得到电磁耦合效应规律,计算了点火线路的感应电流并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对电磁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强电磁脉冲对火箭弹发射性能构成一定危害,其电磁安全性评估可以采用最大允许电磁环境为表征指标。
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模型,设计一种基于预设性能的反演鲁棒控制器。在反演控制的设计框架下,基于预设性能函数对跟踪误差进行转换实现对收敛速度、超调量的约束。为解决反演控制鲁棒性能较弱的问题,基于改进的反正切微分器构造了一种新型干扰观测器,对模型中的不确定项进行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实现对控制系统瞬态性能的约束。
为明确不同加筋金属板在爆炸载荷下抗爆性能的变化和响应特点,采用AUTODYN软件对不同爆炸载荷下的8种加筋模式金属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未出现破口之前,挠度与比例距离近似呈线性关系;2)相同载荷下随着加筋模式的改变,中心点残余挠度呈现“阶梯式”变化;3)加强筋未穿过金属板中心时,中心点残余挠度较大;4)随着加强筋数量的增加,塑性变形能在总能量中的占比逐渐降低,金属板整体抗爆性能增加。研究结果对金属板抗爆设计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