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诠释学相关论文
2011年6月15日,北京社科院研究员洪汉鼎先生应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邀请。专程来我系进行有关《诠释学与文本诠释》的授课。这门课程......
2008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在持续的推进中收获了诸多扎实而丰厚的果实: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连译与理论研究方面,积累性的译介和争......
2009-2010两个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堪称热烈而又丰硕。除了召开一系列既具有纪念意义又极富学术价值的学术会议之外,在西方诠......
在比较的视野下,从哲学层面考察中国诠释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在思维方式上,不能使用本体论思维,而应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沟通,在目......
比较诗学与中国诠释学的创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两个问题。比较诗学与哲学诠释学乃是基于相同的哲学思潮,它们都是对盛行于......
2005年度国内学界的诠释学研究整体上可以说表现为一种比较平稳的态势:在西方诠释学理论的连译与研究方面,针对性的引介与积累性的探......
2007年度是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此一年度适逢20世纪的德国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逝世五周年。以此为契机,汉语学界......
2006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在研究规模、研究水准和研究层次等方面基本上表现为一种稳中有升的态势: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遣译与理......
相对于2003年略显平实的情形,2004年度国内学界的诠释学研究一定意义上更为活跃、热烈。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追译与理论研究方面,不乏......
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中国学者基于对现代中国学术的反思,提出了"回归中国"和"回归古典"的诠释学诉求,以突破一直流行的"以中解西"和"以今......
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的意义,即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能力,来理解诠释学.西方诠释学在其历史发展中有三次重大的转向:第一次转向是从......
近年来,“中国诠释学”(或“经典诠释学”)的理论建构问题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潘德荣、张江等学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建构策略和思路......
20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诠释学基本理论的探讨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这里只就“中国有无诠释学”、“中国诠释学怎样建构”、“中国诠释学......
"中国诠释学"研究的兴起与流行固然与成为国际显学的西方诠释学传入中国密切相关,但更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建立中国现代诠释学乃是中华......
依据中国学术的一贯传统,所谓"诠释学"实际上就是"诠释之道",有古今之别,更有中西之异。据此,不仅可从根本上阐明中国诠释学研究的合法......
对于建构"中国诠释学"来说,除了吸纳西方诠释学、尤其是20世纪以来"哲学诠释学"(die philosophische Hermeneutik)之外,更为重要的......
中国现代诠释学应从根本上理解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诠释之道。它将以中国古典诠释学即传统的诠释之道为基础,充分吸收与借鉴西方现代......
近年来,由海外而内地、从西方诠释学的翻译和介绍到立足于中国化情景的移植性思考,逐渐形成了“中国诠释学”探讨的热潮。很显然,这次......
数年来,有关“中国诠释学”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尤以傅伟勋教授、成中英教授、黄俊杰教授和汤一介教授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前人......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诠释学被介绍到中国大陆以后,逐渐为许多学者所关注和接受.有关诠释学的著作、论文日渐增多,对诠释学著作的......
近20年来,在中国哲学界,"诠释"与"诠释学"成为了热词。这显然是一种新的"西学东渐"(1),因为"诠释"(interpretation)与"诠释学"(her......
汤一介先生为人儒雅敦厚,为学博大精深,有一代大儒之风范。我与汤一介先生接触虽不多,但在收到“汤一介研究会”约稿函后,我几乎不假思......
伽达默尔去世之后的2003年,国内学界的诠释学研究逐步进入一个理性、平实而有条不紊的新阶段.在西方诠释学原典与理论的译介与研究......
20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诠释学的人物、著作、命题探讨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本文就"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得意忘言"、"六经注我"、......
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多半都在一边以西方为参照想要迎头赶上,一边努力挣扎出西方话语体系以展现出固有自我的“上下求索”的过程......
由汤一介、李中华主编,由一批著名学者分撰的《中国儒学史》,计450万字,从先秦写到现代,时间跨度2500年,详述了儒学产生、发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