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体相关论文
熊十力在20世纪上半叶建构近代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突出的原创性贡献。20世纪30年代初,熊氏建构了颇具中国哲学特色的本体论,认为与西......
儒家道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两大渊源,在我国的文化传承中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历史变迁,二者相互吸收,发展融合。直到当代学......
先儒往往将"仁"与乾卦"元亨利贞"中的"元"相配,据《易经证释》中的本体生成论可知,如此配应不能确立"仁"的本体地位。在《易经证释......
北宋的道学发展到南宋前期,仁说处于其中的核心。以《西铭》和《识仁篇》为代表的新仁学,突出“万物一体”的观念和境界,对后来道......
北宋的道学发展到南宋前期,仁说处于其中的核心。以《西铭》和《识仁篇》为代表的新仁学,突出"万物一体"的观念和境界,对后来道学的......
胡宏的仁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仁体的描述,求仁之学和仁政思想.仁体是合于天地、禀于人心的普遍的存在原理与创生原理;求仁之学以......
“黔中王门”要真正在王门后学中取得一席之地,关键问题在于思想义理的深入研究。重要代表人物李渭,其学以“仁体”为主旨,而“毋意”......
儒家哲理的关键问题是:一种源自人心的仁爱情感如何能够成为贯通物我内外的天人之道。当前学界对此问题主要有实体论与情感论两种......
儒家哲理的关键问题是:一种源自人心的仁爱情感如何能够成为贯通物我内外的天人之道。当前学界对此问题主要有实体论与情感论两种不......
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应该是文化的复兴,其中哲学会扮演重要角色。陈来先生以其对中西哲学系统深入的了解,立足中国当下实践,建构了"......
"天地之心"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复卦的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礼记》礼运篇也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一语。汉代董仲舒说"仁,天心"......
黔中王门李渭思想有着独特地魅力与价值。在心性论上,他固然对阳明心性思想也有所认识,但更重"仁"的讨论,直接以"仁"为体。这既表现一......
本文主要从历史演进的视野考察程颢仁学视域下的"万物一体"论及其贡献。早在先秦儒学、尤其是孟子那里就表现出"万物一体"的思想倾向。......
王阳明人性论建基于"心体",在海德格尔现象学视野下对此予以解读,以期探索认识王阳明"心体"思想新路径的可能性。借鉴海德格尔"存......
李渭心学仁体论建构于对治理学僵化和王学末流玄虚的时代语境中,是在心学视阈内对理学有限度的回归和对传统仁学与阳明学的融合发......
本文从仁体论即仁学本体论的角度,叙述并分析了中国近代儒家哲学的几个代表性形态,指出熊十力的实体论是以心为宇宙实体,而不是以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