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相关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来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的构建、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
中国哲学史学科从建立伊始就离不开比较哲学的视野,中国哲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在比较哲学视角当中展开并深入的。陈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陈来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儒学界的重要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集中在对根源期和发展期的儒学研究上,他的思想集中在儒家文化观及......
[主持人语]2010年5月25—27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于香港举办了“儒学:学术、信仰和修养”国际学术研讨会......
陈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04 38.00 本书是陈来先生的最新力作,是作者近年来理论思考的重要成果,是国内首部系......
陈来强中共党员,1974年6月生,法律硕士,历任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淮安市洪泽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现......
家里要换房子,我去A地产公司放了盘,想卖掉旧房。 当天下午我便接到一个电话:“你好,我是B地产。你的房子看房方便吗?” 咦?这么会......
自笛卡尔以降的近现代哲学传统,都有着鲜明的以认识为导向的特征,至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盛行,“语言转向”又统领了一切.李泽......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其重要理论,直到现在仍然不乏学者研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具有两个层次的意涵,一方面为心性论的理论说......
陈来先生立足于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及晚年的《思问录》、《张子正蒙注》等文本,将船山思想置于宋明道学的背景下进行再次诠释......
自孔子以后,“仁”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的核心概念,儒家亦依据此概念建立起其伦理学说与价值体系.陈来先生的《仁学本体论》一书,不仅......
《与天下共醒》是当代中国二十位知识人的谈话录,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作者李怀宇,广东澄海人,多年从事知识人的访......
自笛卡尔以降的近现代哲学传统,都有着鲜明的以认识为导向的特征,至当代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盛行,"语言转向"又统领了一切。李泽......
陈来先生从一个思想史家立场,取径于宗教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及文化学等社会学科的方法,对孔子出现之前的前诸子时代("前轴......
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76......
理气概念是朱子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对朱子理学的"理先气后"的界定也成为其理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如何将"理先气后"概念诠释得......
陈来先生对近百年来中国文化观变迁和中国哲学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重建传统价值。一方面他参与有关传统文化的讨论,坚持文化多元主......
儒学现代化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仁学本体论的建立应当是在西方现代哲学的基石之上.仁学作为一种新的本体论存在,不是建立......
近年来,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儒学正重新以可敬、可亲、可爱的正面形象回归到社会大众的生活世界,中国思想文化界也涌现......
以陈来先生对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的理解为基础,主要讨论其对王船山理、气思想的认识,认为船山以理、气合一的立场反对朱子学理......
孔子甚或全体儒家的核心思想确乎是仁与为仁的问题,但仁作为万物一体的总体并非价值最后的实体性存在.万 物同体作为一种心性观念......
2018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四十年来的中国哲学研究也经历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宋明理学研究便是其一大特色。在宋......
<正>书号:978-7-80770-048-7开本:16开定价:58.00印张:20.75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2016年6月第1次"儒学思想通论"论述儒学思想的一......
北京京伦饭店中餐厨师长,特一级厨师,高级技师,高级讲师陈来从小喜欢厨艺。母亲做饭,他爱围着锅台转,做梦都想当厨子。1974年北京饭店新......
《仁学本体论》继承和展开了古典儒学的仁论、道体论,批判吸收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本体论。《仁学本体论》的理论建构是对传统儒......
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离不开本体论的重新建构。《仁学本体论》以仁体为核心,在消化吸收传统儒家哲学本体理论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视野......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陈来先后撰写了朱子哲学、王阳明哲学、王船山哲学的研究专著,并撰写了宋明理学的通论著作,其成就为国内外......
20世纪的'原儒',一般是做探究'儒'的历史起源的工作,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工作对于儒家精神的说明性是很可怀疑的,这......
陈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来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其研究成果代表了目......
通过对陈来先生著作<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基本观点的叙述,来展示先生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现代中国哲学的研究成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