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友会相关论文
蔡智堪,台湾籍爱国商人,并非职业外交家,却成为民国外交史上的风云人物,缘因于他揭露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章,使日本军国主义者“欲征服世......
宪政思想在明治维新前后传入日本,历经20余年的犹豫徘徊之后,产生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及由其所规定的日本式"立宪"。战后《日本国......
1929年末,南京《时事月报》登载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田中义一上日皇之......
摘要 在向中国推行经济扩张的过程中,日美两国的矛盾日渐突出。日本为此采取了“日美提携”的政策,以缓和这一冲突并试图进一步利用......
<正>朱兄:接下来咱们要探讨的是"大正民主"兴起与失败的根由。你也知道,大正时期出现了旧日本少有的"自由化、民主化"时期,政党开......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日本研究论集》现已创刊。这对于全国日本史学界和日本研究界是一个莫大的喜讯。国内已有若......
近代日本在19世纪末已有政党内阁的尝试,而后断续相继,直至1924年始,由最后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支持的加藤高明护宪三派内阁成立,由此......
“宪政之常道”是指在明治宪法时期日本宪政发展到政党政治阶段,为实现政党间轮流执政而形成的政治运作惯例,也是20世纪20年代明治宪......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即从最初的"政党邪恶观"到最终的"政党工具论"。这种转变是基于《明治......
“所谓中间内阁,是在要求变革或维持现状这两种相反的主张与行动中,倾向于维持现状,并想使两者妥协而产生的。”1932年的“5.15”事件,......
《田中奏折》真伪论邹有恒一1929年,在日本召开的专门讨论所谓满洲问题的第三次太平洋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一份名为《田中奏折》的日本......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史上的这桩公案—再论《田中奏折》之真伪邹有恒一《田中奏折》①(以下简称《奏折》),本来是为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试论1924—1932年的日本政党政治李玉从1924年6月第一次加藤内阁(亦称护宪三派内阁)的成立至1932年5月犬养内阁下台的八年间是日本资产阶级政党,特别是政......
"宪政之常道"是指在明治宪法时期日本宪政发展到政党政治阶段,为实现政党间轮流执政而形成的政治运作惯例,也是20世纪20年代明治宪......
“桂园时代”在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段,政友会冲破了藩阀一直标榜的“超然主义”政治,正式地参与到日本的政治当中。这一时......
论近代日本由藩阀体制向桂园体制的转变杨爱芹所谓藩阀,是指这样一个政治领导者集团,他们“出身于旧藩武士阶层;实现了明治维新的政治......
<正> 西园寺公望是孝明天皇、明治天皇、大正天皇和昭和天皇的四朝元老。在近百年的政治舞台上,他是政治势力最强、参政时间最长、......
<正> 所谓政党政治,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是指某一资产阶级政党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上台组织内阁,行使资产阶级权利的一种政治制度......
<正>自2012年1月始,本刊以书信体形式,连载上海政法学院郑飞先生关于日本宪政史的研究心得,以飨关注此类问题的各方读者。此为第11......
【正】 诞生于世界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的原敬内阁(1918年9月29日——1921年11月5日),在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在日本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