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法东渐相关论文
租借地是西方人在近代中国领土上以其法制模式实施统治的场域。胶澳和威海卫都位于山东半岛,因地理优势,先后通过1897年《中德胶澳......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内忧外患的种种危机与压力,不得不变法修律,在固守本土与汲取外来文化之间谨慎参酌,艰难探索。自清末开始的法......
延续了近两千年的中国封建司法制度,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法东渐和清末修律运动的展开,终于全部瓦解.在全国人民反清革命势不......
受西法东渐风气的影响,清季法律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近代意义上的法律教育开始兴起。这不仅表现在有志之士呼吁中西学并重,且......
肇始于清代中叶、勃兴于甲午战争之后的西法东渐,呈现了承载主体不断多元化、关注层面日趋多维化、传播途径日趋多样化等特点。西......
西法东渐是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在早期的西法东渐过程中,那些掌握中文的传教士通过编印书刊等方式向中国输入......
近代留日学生"攻法子"撰写的《世界五大法系比较论》是第一篇将"法系"概念输入中国的论文。该文刊载于《政法学报》1903年第2期,早......
因列强各国的外事交涉,晚清政府由最初被迫接触西法知识逐渐走向主动效仿西法规制。传播西法的主体是来华新教传教士,他们在鸦片战......
辛亥革命前后,大量法政杂志纷纷问世,全面系统地向国内介绍和传播西方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使西方法律知识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
伴随晚清西法东渐,国人开始用"习惯"一词对译英文法律术语"custom"。以西方习惯法理论为指导,国人认为中国亦存在发达的"习惯法",......
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
传教士因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早已受到史学工作者的重视,但以往较注重其在宗教、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影响,而忽略了传教士在......
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之下谕令变法修律,1906年完成《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朝廷谕令地方封疆大吏进行讨论,其后一年多时间内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