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立宪相关论文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进行的最后一次改良运动。新政措施众多,尤以预备立宪最为重要,而预备立宪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地方自治。以往学界对于......
伴随着近代中日之间的往来,伊藤博文的人物形象于19世纪80年初传入中国。从传入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末共50年的时间里伊藤博文的在......
章太炎,浙江余杭人,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自诩为“章神经”。清......
清末浙江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关系——以谘议局议案为中心沈晓敏关于清末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认为......
“庚子之变”后,清政府为维持其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称为清末“新政”。宪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从清末宪政改革的成......
近年来学界关于晚清官制改革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中包括中国近代官制改革的分期 ,总理衙门的评价 ,戊戌维新、清末“新政......
清朝末年,由于中国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犹如坐在火......
清政府垮台于一九一一的辛亥年,从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始,它就进入了自己生命终结的倒计时。清末的政治腐败和人们对政府的控诉,可见......
在谈到晚清立宪运动时,摄政王载沣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人物。他在两宫相继去世后全权负责清廷日常事务,他的看法与做法直接影响了宪......
原本只有具体经济诉求的社会冲突由于得不到有效控制,涓涓细流终于汇成长河,晚清十年一千多起社会骚乱也就成为1911年政治巨变的背景......
年少时读历史,总认为慈禧太后是晚清最大的保守派,她残酷镇压“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就是一个例证。 后来,读的书多了,觉得事情......
人们在讨论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时,依然不忘探讨这场革命的成功与失败。那么,辛亥革命究竟在什么意义上说是成功的,又在什么意义上说是......
在晚清10年的政治舞台上,皇族及贵族出身的一批人始终比较活跃,他们对国际大势有相当深刻的观察,对中国处境有比较真切的体认,在新政—......
一些学者对清廷"预备立宪"被革命党"打断"颇为遗憾。其实,真正打断预备立宪的是士绅。他们的"国家观"发生了变化。终于,具有现代契......
迄今为止,学界对“皇族内阁”的研究总体上仍有着“宁贬勿褒”的思维定势,而未能结合其内忧外患的特殊背景及宪政非一蹴而就的事实......
据1906年7月的《大公报》报道,被清廷派出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的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等五大臣归国,从德国买......
1908年临近岁末时,紫禁城传出惊人的消息,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两天内相继死去,京城内外官场及民间顿时人心浮动,议论纷纷,整个政局变得动......
2011年高考全国I卷试作为对湖北旧教材最后一届的考察,文综试卷历史客观题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充分体现新旧过渡,指引了......
[关键词]高考命题,知识经验,信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1—0060—02 新材料、新......
[关键词]漫画,教材,时序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9-0056-01 历史漫画,简约直观却......
定性历史研究方法的不足是显然的。最经典的例子之一是晚清于1906—1907年启动的预备立宪改革,由于在时间上正好是清政府垮台之前......
二十世纪初年是中国人结束帝制、建立共和国家的奋斗时期,革命成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在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史上意义重大。这个时期也......
老百姓投票选出本地议员,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破天荒头一遭。选举的过程平淡,而一旦当选,这些议员们后发的力量惊人 一个鸦片烟......
晚清新政,有一位关键人物,是袁世凯。 他在直隶总督任上,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练新军,他亲手办;另一件是兴学校,他请了创办南开学校的严修......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它溶入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素质之中,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对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价......
辛亥广州起义,是名副其实的血战。起义军上下不可为而为之,决死一搏,则战无不死,纵使被俘,也引颈受戮,无一人投降。从广州出发,中国近代民......
中国人从笃信四书五经的传统思想,到接受现代公民教育的洗礼,从兴办新学,到废除科举,到新式教科书横空出世,到取消小学生读经 直至最后,......
恽毓鼎去世于1917年,身后留下了一部近一百二十万字的日记,自光绪朝至民国三十余年,中枢的变乱、时代的风起云动,乃至个人心路历程,无不......
一百年前,被西方列强打得一败涂地的中国,曾经派出过一个空前规格的政府代表团,赴西方考察政治,诚心取经,一路受到西方各国高规格......
他更没有预料到,1910年,这个立宪派的春天消失的如此之快,革命的夏雷来得又是如此迅疾。 1910年1月1日,国会请愿代表团在......
作为帝国的最后一个掌舵人,载沣并非一个道德上的“坏人”。年轻的摄政王曾想以“新政”救大清,但满清王朝气数已尽,已非人力所能挽救......
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初夏,一条传言在北中国最繁华的港口城市天津流传:来华传教的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幌子,实则绑架杀死孩童......
他是体制内难得的革新派,出洋考察宪政,力行推动新政。他又是典型的守旧派,钻营于宦海之中,安身在危楼之下。当新与旧的矛盾,转而......
他自称横跨三界:历史学界、政治学界、大众传媒界,“谁让我当孙子,门都没有。”读者和市场,是他真正的“靠山”;让自己兴奋,是写作的惟一......
几个重要失误 如果一定要检讨清廷政治失误的话,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清廷在开启政治改革的时候,在呼吁各派政治势力回归参......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
马勇(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对于当下热议的改革宣示,国内外舆论兴趣盎然,充满期待,但同时也对中国能否冲出“发展困境”......
<正>迫于时势,遭遇庚子事变的晚清政府开始亦步亦趋地启动清末新政,与短短几年前血腥镇压戊戌变法相比,确有讽刺或"遮羞"的意味,故......
<正>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这一内容在当今史学界经历着由冷而热的过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这一内容虽在分布上支离破碎,但涉及内容相当......
[关键词]演动机(目的),效果,政治需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6)21-0025-05 历史教学和考试中,我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