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公使相关论文
派遣驻外使臣是清政府保护海外侨民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走向近代外交的关键环节。明清以降,闽粤两省移民南洋的人数......
清政府于1875年开始正式对外派驻公使,以期深化与西方的交流与认知。清季驻外公使的著述,对西方教育多有记载,公使们对西方的层级......
晚清遣使早期,“洋务”与“外交”尚未剥离,驻外公使大多选自擅办洋务的开明士绅,而擅办洋务者又以来自洋务幕府、海关道台、总理......
晚清驻外公使杨儒与张德彝均为辽宁铁岭人氏,分别代表晚清持节外洋的传统人士与新式人才,从此二人的外交轨迹,即可窥知晚清外交近......
甲午战争之前中国驻外公使是中国近代较早走向世界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活动远远超出了外交的范畴,与晚清的政治法律变革紧密相连。早期......
自1875年起,中国开始向国外相关国家陆续派出驻外公使。为及时沟通政府与驻外公使的联络和文函传递,驻英公使郭嵩焘上书要求设立文报......
晚清八旗子弟充任驻外公使的人数颇为可观,在中国外交近代化过程中开创了数个先例。因出身特殊,驻节外洋的原由与源自其他诸省的钦使......
作为晚清早期的一位驻外公使,刘瑞芬在出使之前,其主要活动和见识独具特色。其一,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靠采办军械而得以升迁;其二......
研究清季首任驻外使臣之派遣,对于认识近代转型时期中外关系及国人对外观念的演变都具重要意义,但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界对首任驻外使......
187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经过数月海洋旅程抵达英国。这时的英国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体。清政府要求派出......
郭嵩焘作为洋务先知、清朝第一位驻外公使,集经世诤臣和狂狷名士于一身,其诸多思想超越了同时期的官僚,乃至超越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由......
面对着千古未有之变局和不愿打开的国门再也无法关闭的现实,自19世纪70年代以降,清朝被迫依次在英、美、秘鲁、西班牙、日、德、法、俄、......
甲午战前,清政府奉行的外交体制是一套所谓的“朝贡体制”。近代互派使节的制度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这一制度包括使节的级别,任期,奖惩规......
<正> 杨儒是清末驻俄公使,中国近代重要的爱国外交家.在沙俄阴谋宰割东北的辛丑中俄谈判中,他只身同沙俄侵略者进行不屈的外交斗......
本土知识是认知和理解异质文明的参照基准和思想资源,在不同文明相互隔绝、交通不畅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晚清士人在认知西方外交概......
<正> 1876年12月2日,这个历年高考试卷中从未出现的日子,在中国外交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这一天,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拖着病残之......
许景澄同治戊辰,高中进士,钦点翰林,长年供职翰苑台馆,综合外事素养较为薄弱,然因翰林资望而四膺使命,先后派充七国使职,任内适逢多事之秋......
晚清遣使初期,使节制度尚处草创,规制粗略,具有出洋阅历的使才寥寥无几,殆至遣使晚期则取代洋务精英,成为驻外公使的重要人选。因......
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后,清政府内部开始涌现出一批思想开明人士。基于当时中西力量的对比,他们重新审视中西关系,改变传统"天朝上......
遴选机制是晚清驻外公使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中国近代外交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一机制的考察,认为作为公使选拔......
郭嵩焘(1818~1891年),湖南湘阴人。他是晚清第一个正式领衔出使西方、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也是中国近代洋务思想家、中国职业外交家的......
晚清外交人才群体在中国近代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历史意义,其地理分布和区域风气影响是研究这一人才群体的重要方面。近代......
【正】 我国创办邮政储金,动议较早。光绪三十四年,当时担任邮传部尚书的徐世昌,看到东西各国推行邮政储金,认为这种办法“法良意......
作为晚清时期发生在安徽的四大教案之一的芜湖教案,其影响力是四大教案中最大的,且牵涉到的国家也是最多的,那么清政府在与外国政......
【正】 此举旨在加强情报搜集、分析和综合能力,以便能对激烈动荡的世界形势迅速决定态度为了加强情报收集、分析和综合能力以便能......
义和团运动的发生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引起了中国近代社会前所未有的震荡,引起中外关系的急剧变化。作为沟通中外的桥梁——驻......
本文以晚清驻外公使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往对此的研究较为侧重介绍生平传略、陈述外交事件、解析外交思想与孤立探讨他们在政治变革、......
1905年9月24日,革命党吴樾炸弹袭击以考察宪政为主要目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团,炸弹案的发生推动政府官员一改此前对于宪政保持缄默之......
期刊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研究早已为学界所关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关于驻外公使的群体构成与知识结构,目前还未有人研究。笔者认......
晚清出身留美幼童、同文馆留洋生、海军留欧生以及教会资助或自费留洋归国学生的驻外公使,虽因主修专业、留洋长短、留学方式等诸......
晚清早期驻外公使在走出国门办理夷务的过程中 ,警觉到变革时代的来临 ,为了挽狂澜于既倒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用夷变夏”的主张 ,......
<正>张荫桓(1837—1900),字皓峦,号樵野,广东南海县人,近代著名外交家,是非正途出身小吏逐步发展成外交能员的典型代表。张荫桓以......
<正>张荫桓(1837—1900),在1886年至1889年三年多时间里,担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期间,开展了广泛的外交交谊活动,这也......
郭氏的遭遇是一面镜子,反映了清末王朝的腐朽没落,那些攻击郭氏的保守派,则在历史上留下了小丑的可憎面目。独立的主权国家间互派......
鸦片战争结束后,胜利的西方国家不愿再像以往屈尊于中国“天朝大国”的威名之下,他们希望能够与清政府互派常驻使节,以建立平等的......
甲午以前中国驻西方公使是中国近代较早走向世界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处理外交事务之余还担负着特殊任务,即了解外情。事实上,身处异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