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涉相关论文
在刚刚召开不久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这一掷地有声的话,既引发与会同志共鸣,也引起......
1872年5月至1884年6月中国就收复被沙皇俄国强占的伊犁地区与俄方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激烈谈判交涉,最终缔结了中俄伊犁《改订条约......
朱兆莘(1879~1932),字鼎青,广东省花县人。自幼聪颖好学,因成绩优异被选送到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馆学习。毕业后被清政府选派赴美国留学,先......
天朝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就已形成自己的“天下”观。在这种观念中,“天下”以中国为中心,“中心”是文明的......
1910年1月1日,袁世凯在他位于河南彰德府北门外的别墅“养寿园”中开始了新的一天。现在,曾经繁缛的一切似乎都离他而去;可是,他却......
<正>近年有一种说法,认为抗战打早了,蒋介石上了别人的当。七七事变发生时,日本并没有全面占领中国的想法,正是因为中国的全面抵抗......
银行在未及时发送MT734且信用证效期已过的特殊情况下,可利用本文观点对外交涉,以维护自身权益。里斯本国际商会2013年4月讨论通过......
本文是从东亚的视角论述17世纪上半叶德川幕府的对外交涉与其背后的理念—华夷观念。 德川幕府自成立以来,日本为恢复因壬辰战争......
1914年,一战爆发,让欧洲国家疲于奔命,暂时放松了对他们在华利益的关注。这让日本看到了一举解决中日之间所谓“悬案”的机会。191......
由于特殊的政治格局与状态,民国时期新疆地方政府与苏联(俄)曾经展开过一些相对独立地对外交涉。1918年至1944年期间,新疆省政府同苏俄......
自从2004年3月16日中国政府宣布部分地区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加大了对外交涉的力度,目前,曾经对中......
耆英是鸦片战争中有一定影响且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学术界对于他的评价大略有三种观点,最初是否定派占主流,从2006年后开始有人著文为......
“九·一八”事变后 ,南京政府为因应对外交涉的迫切需要 ,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之下设立了一个“特种外交委员会”(以下简称“外......
耆英是鸦片战争时期从事对外交涉的主要代表之一."示以诚信,一视同仁"是耆英对外交涉的两个重要的原则.他把儒家的"诚信观"运用于......
许沅为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在河南任职10年。其间,主持并监督与英商福公司的谈判,维护了国家和民族工商业者利益;主张创办中原公司,使河南......
在晚清的封建高级官僚中,张之洞是比较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的人。他在对待外国侵略这个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态度是比......
清朝晚期,旅居上海的粤籍绅商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日渐重要,旅沪广帮参与了当时众多政治事件。除辛亥革命外,旅沪广帮在清季十......
晚清时期,因清廷始终奉行"外交在外"的政策,地方督抚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对外交涉权限。广东作为清朝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其地方督......
鸦片战争前后,耆英对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技术、基督教文化与医疗以及中西的通商贸易等有了新的了解。这些对西方新的认识,是指导其对......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洋和益频繁遭遇周边国家挑衅.关于中国对外交涉手段的争议屡屡不绝于耳。南海、黄岩岛、钓鱼岛。中国的处理方式越......
【正】唐绍仪驻扎朝鲜13年余,办事精明而谨慎,并曾两度代理袁世凯担任驻朝总理及收拾袁氏所留下的残局,实为中国第一位朝鲜问题专......
近代以来的外交史研究内容十分丰富,研究成果也相当丰硕,但是在地方外交史研究方面还略有不足,特别是北京政府时期的的地方交涉署......
作为驻美公使,在出使前和出使期闽,陈兰彬在华工问题上作出了积极努力,如率领调查团收集了大批关于中国劳工在古巴遭受迫害的材料;积极......
李鸿章与晚清外交崔萍李鸿章的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宦海沉浮而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臣,参与朝政长达......
<正>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
<正> “外须和戎”是李鸿章从“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的认识出发而揭示的一条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他......
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内,参与指导了湖南的对外交涉,如教案交涉,开埠交涉和粤汉铁路交涉。通过分析张之洞在上述交涉中的表现可以探知其......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佛界各派纷纷派遣寺僧前来中国各地进行传教活动。与西方传教士来华之后引起民众反洋教斗争不同的是,由于......
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在华抢占势力范围,各地对外交涉事务剧增,地方督抚在涉外事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种突出既表现在交涉事务的增多......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逐渐尝试改变旧有的“藩属外交”体制,由被动到主动建立起中央由总理衙门、外务部等机构负责,同时以五口通商大臣......
义和团运动的发生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引起了中国近代社会前所未有的震荡,引起中外关系的急剧变化。作为沟通中外的桥梁——驻......
翁同龢是晚清政界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其法律活动与思想值得研究。在处理中外交涉上,他为保护人民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维......
在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的事前交涉中,一方面,日本使臣竭力想要利用晚清外交体制问题在谈判中取得有利地位。另一方面,甲申易枢......
许钤身是一名近代外交官,曾被清廷任命为首任驻英国副使和首任驻日使节,虽因故未能赴任,但在协助李鸿章处理一系列对外交涉事务,以及训......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实施,西方势力逐渐深入到山西,民教冲突不断增加,使山西对外交涉的范围由教务教案......
<正> 天津教案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宗教欺骗斗争的一次高潮。清政府为了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
天津教案是近代中国一场严重的涉外事件。曾国藩在奉旨查办的过程中,在查明事件真相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避免战......
论李鸿章的改革主张与实践章育良李鸿章是一位“变法”论者.他把“内须变法’①作为推行“洋务新政”的纲领性口号,采取了一系列变通......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叶名琛任两广总督,兼任对外交涉事务的钦差大臣。一八五八年一月五日英法联军侵占广州时被英国侵略军俘虏,后......
本文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外关系的特点、性质和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条件、过程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鸦片战......
论晚清的改革与社会变迁黎仁凯晚清实行的改革,从道光、咸丰问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的“自改革”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及实行......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结算工具,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单据风险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通过列举信用证业务中三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