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争相关论文
一关于rn20世纪的30年代是中国文坛的花样年华:五四新文化运动狂潮过后,左翼文学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对五四文学的贯通与传承,以及......
在中国1950年代建构一体化的文艺观念过程中,苏联文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文艺报》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文艺......
审美接受不确定性是阅读中的重要现象,理论探讨之,对作品意义阐释、文艺论争等具有重要指向性意义。接受美学、现象学和解释学将成......
文学的发展过程同人性的发展过程是同步的吗?这个问题近来引发了新的文艺论争。先是章培恒先生在复旦版的《中国文学史论》中以人......
20世纪 3 0年代 ,以朱光潜、沈从文等为代表 ,后期京派作家和理论家们通过发起和参与一系列文艺论争 ,宣示了自己的审美乌托邦艺术......
期刊
纵观十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其中出现的不少热点问题,比如大众文化、“文论失语症”、文化批评、文艺的精神价值取向、文学......
邵建的《文学与现代性批判》在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体等文艺根本问题上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观点。该书重新论述了艺术......
抗战时期,文艺理论问题已成为构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并关系着共产党政权的合法性。文艺理论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逐渐......
文学转型时期的主义之争几乎伴随文学史发展历程的每个阶段.1930年代有关表现主义的争论以及围绕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优劣高下所......
文艺论争贯穿了整个三十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这些论争的起因既包含有意识形态与美学观念上的分歧,更蕴涵着话语权力争夺的因素......
<正>在中国现代左翼文学近百年的发展演变的历史中,革命现实主义是最为关键的概念。革命现实主义,从构词方式来说,它是由“革命”......
<正>在1939年至1942年间,"民族形式"的讨论在中国文艺界轰动一时,被视为"抗战以来在文艺上曾经引起最广大最长久的论争"(1)。文艺......
经由断代的方式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体是分为三个十年来进行的,分别以1927和1937年为界,典型的便如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所......
在20世纪80年代的那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文学艺术出现在一个引人注目的"中心"位置.那时的"文艺休闲功能"理所当然地蛰伏在......
自1957年创刊至1966年停刊,《文学评论》见证了这十年间文学研究领域的艰难探索。本文以这十年间《文学评论》所刊载的涉及重大理......
1948年3月,在香港的中共文化战线的领导人乔冠华等创办了《大众文艺丛刊》,发起批判胡风所谓“主观战斗精神”的思想,在中国进步文......
<正>1979年的2月和10月,茅盾先后在《新文学史料》(第2辑)和《人民日报》(10月17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需要澄清一些事实》和《答......
《文艺之页》是《新华日报》于1940年2月10日以专页形式出现的文艺副刊。在《新华副刊》正式诞生以前,《新华日报》的文艺文章主要......
卢沟桥上的一声炮响,打破了近代中国政治中心偏东部的格局,国民政府西迁,带来了西部城市——重庆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推动了重庆战时文化......
20世纪中国文艺界的领导人周扬作为中国现代文艺发展史上极具复杂性和悲剧性的人物,其身后隐藏着数不清的政治与文艺纠葛。从文艺......
本文为《"幽魂"与"革命"》上篇,侧重考察经典鬼戏"李慧娘"的渊源流变,通过对《红梅记》传奇、秦腔改本《游西湖》、新编昆剧《李慧......
“真实”是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概念。对“真实”的不同理解与阐释曾掀起过数次论争,也引导过不同时期的文艺创作。本文以西方......
当前各级作协仍然发挥对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影响,但远非作协章程描述的那样理想。第一,不断有作家以"退会"的形式向作协提出抗议,而部......
《当代文艺思潮》是八十年代的特殊产物,它创立于八十年代,成长于八十年代,又消失于八十年代,它的命运与那个年代息息相关。虽然仅......
《当代文艺思潮》是八十年代由甘肃省文联主办的一本专门性的文艺理论刊物,同时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本对当代文艺思潮产生重要影响的文......
对于在中国盛行了几千年,总在政治上独尊,美学上专断,非此即彼,总想用一种存在方式思维方式、表现方式统一不同的存在、思维、表现......
【正】 左翼文艺运动的十年是中国新文学大发展的十年,作为此次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冯雪峰同志,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艺年鉴是20世纪30年代由现代书局出版的《中国文艺年鉴(第一回)1932年》,此后还有北新书局的杨晋豪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