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通量相关论文
利用逐日的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1957-2002年期间的20次极涡转移型、11次极涡分裂型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过程以及21次弱......
太阳活动是驱动年代际气候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素之一。中高层大气中,平流层中存在的臭氧层受太阳紫外波段(UV)辐射和中间层沉降N......
利用逐日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1979-2016年间北半球发生的33个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tratosphere sudden warming,SSW)......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全国160站1960~2002年的逐月平均温度资料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提供的45年逐月温度场、风场及位势高度......
为了进一步认识北极涛动与行星波之间的关系,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并借助谐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北极涛动异常下行星波的......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波动E-P通量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利用1965~2010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三维E-P通量,经过分析......
利用2011年9月河南119个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数据,分析连阴雨降水特点及大气环流特征。用相关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300 hPa5、00 hPa和850 hPa的北太平洋风暴轴(PST)的异常研究,分别提取出两个主异常模态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在三层的第一......
波和流是大气中两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波流相互作用理论是大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之......
大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大气中存在多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大气中多尺度相互作用成为近几十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对大气多尺度作......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几年来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动力过程与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东亚季风系统年际和年代际变异与准定常行星波活......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52个基本站温度距平与降水距平百分率资料,计算了三维E-P通量,借助谐波分析和合成分析......
极地气候比其他区域有着更为显著的变化,这不仅反映在极地近地面和对流层,也同样反映在平流层。使用NCEP/NCAR、NCEP/DOE和ERA40月......
利用北半球1951-2000年冬季(1月)200hPa,500hPa的月平均资料,计算出E-P通量,并根据平均环流的E-P通量剖面图,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在大地形作用......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05年与2006年冬季欧亚大陆的气温和东亚冬季风的差别及其与北半球准定常波活动的关系。分析......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53年(1958—2010年)冬季的平流层北半球环状模(NAM)正、负异常下传期间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活动特征分别进......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是平流层大气的重要特征之一,一直以来围绕着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环流变化以及它与行星波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开......
采用1979—2007年6月NCEP/NCAR2.5°×2.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3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
使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夏季纬向平均气流变动的主要模态及其与北极涛动(AO)和ENSO的联系,探讨了夏季[u]主要模态维持......
利用1958~1997年NCAR/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1951~1998年全国160站月降水资料研究了江淮流域旱涝年夏季E-P通量的分布状况,旱年E-P通量......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偏早年和偏晚年能量输送差异。结果表明:1)E-P通量输送区域性明显,高层200hPa和低层85......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波动同纬向平均流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E-P通量和波作用守恒理论的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波流作用稳......
使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对北半球环状模指数的分析,将平流层异常分为两类:S型和D型,研究了两类平流层异常过程在逐日资......
使用欧洲中心60层逐日模式资料,研究了2003-2004年冬季北半球平流层的爆发性增温事件,对增温过程中平流层环流的异常、行星波与基......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几年来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动力过程与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东亚季风系统年际和年代际变异与准定常行星波......
讨论了行星波作用通量Eliassen-Palm flux(E-P通量)在球面准地转条件下的表达式,纬圈环状总质量权重的变换形式,及其在绘图分析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