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33秒》相关论文
偶然音乐是类属西方后现代音乐的一种音乐形式,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指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加入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从而创作出一种......
无论是老子的“大音希声”还是约翰·凯奇的《4分33秒》,二者都表达了一种对“无声之乐”的追求.老子的“大音希声”所表达的是一......
约翰·凯奇,美国著名实验音乐作曲家、作家和视觉艺术家。作品《4分33秒》是一部创作于20世纪,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音乐......
摘要:音乐的存在方式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元命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子的“大音希声”及孔子的“无声之乐” 的美学思想与美......
本文通过《Lost Rivers》这首人声撕裂、没有具体旋律的歌曲,以及《4分33秒》这样的“无声之乐”,对这些不同寻常的音乐,听众在听......
【摘要】《4分33秒》是当代音乐家约翰凯奇的成名作,六十多年来,人们对于这首作品是否属于音乐仍有争议,但并没有人系统完备地对此进......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音乐”条目的解释,“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
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作曲家在自己的作品加入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从而创作出的音乐,这种音乐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偶然音乐,在这一时期......
纵观西方音乐发展史,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的出现不仅是西方音乐文化自身“反叛”意识和消解“规范”的觉醒,也是中西方思想文化......
作曲家一定程度地故意对作品的创作或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叫偶然音乐。而约翰·凯奇的《4分33秒》则把偶然音乐发展到了极致。本文......
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John Cage)是二十世纪最具争议的先锋派大师。他创作的无声的钢琴作品《4分33秒》被人们称为"行为艺术",本......
美国先锋派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1992),其音乐创作与哲学、美学思想对西方现代音乐有着较大的影响。作品《4分33秒》......
关于约翰·凯奇以及他的作品《4分33秒》的解读,大概是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笔者角度,对......
音乐的形式在构成音乐本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老子的"大音希声"和约翰.凯奇的《4分33秒》都对传统的音乐存在方式提出了问题......
本文对美国现代作曲家约翰·凯奇在 4 0年代前后的音乐创作情况和音乐思想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探索 ,详细探讨了凯奇从音色拓展......
<正> 谈到西方的现代音乐,不能不提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说他"数十年来一直处于美国先锋艺术......
约翰·凯奇,美国著名实验音乐作曲家、作家、视觉艺术家。《4分33秒》则是其非常重要的代表作。本文从研究《4分33秒》这一约翰·......
<正>2012年10月21日晚,北京保利剧院,作曲家谭盾指挥中国爱乐乐团与古琴演奏家赵晓霞合作,在此上演了"交响戏剧版"的《4分33秒》。......
以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为视角,对《4分33秒》进行了分析,认为《4分33秒》是一首极端音乐,它与永不休止的生命世界本原振动相映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