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相关论文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毛泽东立即着手准备访苏事宜。经中苏双方商定,毛泽东出访苏......
学位
一 1949年12月6日晚上,毛澤东从北京西直门火车站登上专列,开始访问苏联之旅。 毛泽东此次出访苏联的主要任务是:参加斯大林七......
期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沈阳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日伪残余势力猖狂进行破坏活动,各种国民党组织和武装特务纷纷出笼。......
评价《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应当按照国际外交惯例,遵循维护国家民族权益平等互惠的外交准则,将其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依据翔实可靠文献......
编者按:本文系蒋经国对1945年夏随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回忆,堪作读者了解外蒙古问题的一种参考。 1945......
期刊
1945年8月14日,国苏双方经过艰辛谈判,终于签订了具有多边性质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外......
期刊
摘 要: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热战,也是二战后伤亡人最多,参战国最多的一次战争。虽然苏联没有直接参与,但是斯大林对朝鲜战争的......
期刊
1945年,中苏谈判及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大公报》作为当时中国舆论界较有影响的大报,对此进行了......
期刊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秘密访定的延伸,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
期刊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与苏联经过谈判,最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双方关于外蒙的两个照会、关于东北权益和苏军进入东北有关......
【正】 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如何评述这一......
<正>1945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告结束,中华民族却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而国共双方此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国土......
期刊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美、英、苏三国为了加强同盟国的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而......
期刊
1945年8月,苏联政府为了履行雅尔塔协议所承担的对日作战义务,出兵东北。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日伪统治下的殖民地“满洲帝国”......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最高领袖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中共新政权在世界外交舞台的第一次亮相,为何事前轻装简从,如此低调?事后又在国内引起......
<正>1950年前后,联合国在接纳新成员这个问题上走进死胡同。以美国和前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互相封杀对方提案,这种僵局直到1955年夏......
期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局势与国际政治紧密相联,苏联和美国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发生在二战刚刚结束、美苏进入“冷......
国民党政府向联合国控诉苏联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案,是在其将要失去中国大陆的背景下作出的,目的是获取国际同情,为其在中国......
期刊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苏联在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驱动下提出的,是在蒋介石国民政府为维护自己统治权而对苏做出重大妥协......
期刊
<正> 1945年8月5日,宋子文率中国代表团,乘坐美国提供的专机,离开重庆再度赴苏,从而拉开了中苏第二轮会谈的序幕。 这次中方代表团......
<正> 毛泽东提出访苏的背景毛泽东首次提出访问苏联是在1947年。当时,人民解放战争迅速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断定蒋介......
期刊
<正>1949年,国民党政权迅速走向崩溃。为了推卸责任,挽救颓势,阻止国际社会对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予以承认,国民党当局决定向......
1945年,在美苏两国双重压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雅尔塔协定》,并基于东北、新疆、中共问题的考量,同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5年,中苏两国为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行了长达数月之密商与谈判。宋子文在谈判中虽然身居要职,但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期刊
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双边关系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
<正>有一部电影叫《曾克林出关》,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进驻沈阳的一段真实但鲜为人知的历史。影片中的主人公原型,就是被......
纵观蒋介石的一生,外蒙古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中。青年时期的蒋介石对民族问题极为关注,为此,血气方刚的他写出了《征蒙作战刍议》、《......
学位
1945年初,欧洲战场胜利在望,而太平洋战场上战势依然严峻。为加速日本投降,美国以雅尔塔密约为条件劝说苏联对日宣战。最终苏联在1......
学位
<正>在二战结束前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就战后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瓜分势力范围大致达成了妥协。然而,中国的东北成为了一个"灰色地带"......
期刊
<正>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由于战局的迅速发展,中共中央确定了向东北发展建立军事基地的战略,根据苏联对我进军东北态度的变化及国共......
期刊
战后初期,为了维护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所取得的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苏联采取了大国合作政策。但是为了把东北变成......
战后,苏联为了维护其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所取得的在华权益,在对华政策上就要维持与国民政府的合作,放弃对......
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标志着美苏大国的力量卷入了战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之中,国共重庆谈判则成......
期刊
外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沙俄乘机制造外蒙古独立, 并签订《俄蒙协定》。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
期刊
苏俄红军在未得中国政府同意下,以追剿旧俄白军之名,自1918年起,先后大批侵入和占领中国外蒙古,拒不撤出。苏军在外蒙古扶持蒙古人......
<正> 大连,是举世闻名的天然良港。它隐蔽险要,终年不冻,与庙岛群岛及山东半岛蓬莱角共扼渤海海峡,构成“京津之门户,北卫之咽喉”......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我党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的影响孙淑君一、抗战胜利前,我党战略重点在东南方向1945年初,由于苏联红军、美英......
期刊
围绕着战后初期党的斗争方针问题,在建国以后曾引起诸多纷争。先是五十年代高岗断言抗战胜利后决无和平的可能,党所采取的“和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