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相关论文
1.24 岁,越也,越故限也。(1.23)年,进也,进而前也。(1.24)祀,已也,新气生故气已也。(1.24)载,载生物也。(卷17·时序部)......
端午节,是龙的节日之一。在南方,端午相传是为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沉江之后,因为怕蛟食屈原之尸,人们包粽子抛入江水,以喂蛟龙,又在河面赛......
现在所说的百科全书,大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类书。成书于汉代的《尔雅》,就是世界上最古的一部百科性辞书。在这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有......
本文以《初学记》选文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文及其时代、地域分布,考察盛唐玄宗朝的文学审美风尚。玄宗朝主流文坛对不同时代、地域文......
龟甲纹源自中亚,五世纪至六世纪之间流行于中原、三燕与朝鲜半岛①。目前学术界对墓葬中龟甲纹的研究还有所欠缺,未曾见到研究这一......
出土刻本主要发现于丝绸之路沿线,特别是集中在敦煌、吐鲁番、黑水城三地。大量出土刻本残页的存在,说明伴随"丝绸之路"的发展,曾......
中国古代类书具备“兼收四部”、泛观博取的性质,“皇王部”(或帝王部)也是类书编纂中的一个重要构成。作为北宋初年官修类书的代......
摘 要:《艺文类聚》与《初学记》是唐代非常重要的两部官修类书。两部书“人”部这一部类存在较大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礼乐文化的影响......
小榄俗称“菊城”,小榄菊展在全国乃至东南亚都非常有名,小榄人种菊、品菊、赏菊、培菊更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现在,小榄已形成独具特......
唐代的部分典籍既具有类书性质又具有蒙书性质,类书的关键在体例,以类相从是根本,蒙书的关键在功能,蒙以养正是根本。类书与蒙书之......
<正> 诗人屈原逝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曾举行过各种各样的仪式以表示哀悼。在这许多的纪念仪式中,以吃粽子的风俗为最普遍,其次是......
《初学记》是唐代编写最为精良的类书,征引了大量唐代及唐代以前的古籍资料。然书既成于众手,编写时间又较长,难免出现体例不一、......
<初学记>是唐代四大类书之一,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和<白氏六帖>并称.文章对<初学记>音乐类资料、<初学记>征引资料、<初学记>......
《初学记》是唐代官修的一部类书,收集资料颇为丰富。《初学记》文部主要包括9个子目。各子目间前后照应,且有逻辑性。文部征引的资......
俄藏黑水城文献TK322《六十四卦图歌》封底亦裱有两纸类书残片,此残片与李辉、冯国栋先生考证的两件类书残片可以拼合,同属于《初学......
<艺文类聚>是一部成书于唐初的重要类书,在今天极具文献价值,但此书今本并非完璧.今本<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的'人......
《初学记》与《艺文类聚》皆是唐人编纂的经典类书,前辈学者多认为二书是绝无关系的彼此,文章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初学记》之“诗文......
《初学记》作为唐代官方修著的类书,包括了器用、居处、服饰、礼、乐等23部,是唐代时期的小百科全书,其中涉及到的器用、服饰等,是......
类书对一时代普通人的知识结构、文化趣味以及思维方式均有影响,所以通过唐代三部类书对陶渊明事典与诗文的辑录情况,考察类书与陶......
<正> 《初学记》三十卷,唐代类书,徐坚等修纂。关于此书编撰辑录,前人多称其严谨。《四库总目》曰:"其所采摭,皆隋以前古书,而去取......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为世界首部文字学专著,是后代研究汉字发展演变及形音义关系的重要依据,亦为解读古代文献......
由徐坚主编的《初学记》,成书于唐朝开元年间。它是一部以启蒙学童为目的,以讲述知识为重点的类书;它取材丰富翔实,涉及内容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