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相关论文
《甲库善本》全称《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其收录的古籍为原清内阁大库藏书,总数量达到了三千余种。《甲库善本》收录的这一......
《经义考》 著录易类典籍70卷,囿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存有谬误和不足,有待补正.以《经义考》卷五七著录易类典籍为研究对象,针对书......
选取《经义考》“《孟子》”条为例,校核其文,考溯其源,试图恢复朱彝尊所采文献之本貌,考察朱氏去取之原则;纠其所失,补其未备,庶......
《经义考》是朱彝尊编撰的一部辑录体专科目录,全书共分三百卷,下设三十个类目,分“存”“佚”“阙”“未见”四类.虽然陈廷敬说《......
朱彝尊《经义考》为辑录体目录学著作,征引文献繁富,学界在其引文考源方面已有不少成果。今选取《经义考》所引陆元辅、俞汝言、曹......
黄与坚《愿学斋文集》四十卷,内容丰富,极具文献价值。文章以《愿学斋文集》中的书序为研究对象,条举其中的《经义考序》《左传纪......
两汉时期作为我国经学的极盛时期,历代学者均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就两汉时期经学传承特点这一课题之研究,经历代学者到清代而达......
摘要:清初著名学者、诗人、词人朱彝尊,同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编辑家,不仅编撰过经学、文学、史学等多部著作,还以其独到的编辑见解泽......
以《经义考》“《孟子》类”前三卷为范围进行校理,发现并订正其中文本问题11处,包括文献讹误失考与文本来源错漏两大类型。并由此......
宋人经学著述丰富,价值很高。及至清人朱彝尊撰《经义考》时,这些经学著述大多即已亡佚。今从史书、文集、笔记、书目、方志、类书中......
刘应李是宋末元初福建建阳知名学者,因没有诗文集传世,诗文少见流传。其所作文章现在可以考知者共计6篇,其中刘应李所编《翰墨全书......
朱彝尊《经义考》卷七十四,"古文尚书"条下引朱熹疑《古文尚书》为伪书的说法,后人多误认为是朱熹弟子蔡沈所说,其实是蔡沈引朱子的......
目录学是朱彝尊重要的学术领域之一。《经义考》一书受到学人的高度关注与研究,研究重心已从文本点校转向深度校理。朱彝尊编撰的......
朱彝尊《经义考?通说》四卷辑录春秋至清初诸人关于经学的观点,共499则,引 文均未注明出处,且多经剪裁.通过查考引文的原始出处,有......
【正】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他生当明清易代之际,早年曾秘......
宋儒王柏是学术史上一个颇受争议的代表人物,争议的焦点就在于王柏"奋笔而改经",其主要表现就是对《诗经》、《尚书》进行了大量的移......
朱彝尊《经义考》为经学与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书搜罗秦汉至清初经学著作,并于每书之下附以前人论说,间有按语考证。对《经义考》......
乾隆年间,四库馆开。《四库全书》的编纂刺激了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使我国古代学术从此步人对传统学术进行全面总结和整理的阶段;同......
<正> 罗振玉(公元1866—1940)字叔言,号雪堂,祖籍浙江上虞。罗氏清同治五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十五岁举秀才,光绪十六年至二十一年在......
《经义考》是考证历代经籍存佚的著作,在经学史和目录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和学术价值,然此书煌煌三百卷,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本......
"三礼"中《周礼》和《仪礼》经过历代儒者整理和诠释,钻研得最为透彻,大、小戴《礼记》研究则相对较少。朱彝尊的《经义考》中"三......
《经义考》是清初一部集大成的经学专科目录巨著,它在经学及目录学发展史上都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并且对后世的经学及目......
朱稻孙是朱彝尊的次孙。他早年生活以祖父为中心,常从祖父出行,朱彝尊所拥有的名人联系也构成了朱稻孙人际网络的重要成分。康熙五......
朱彝尊是清初文学与学术大家,著述弘富,通贯四部,如《经义考》《日下旧闻》《明诗综》《词综》等,称誉学林,对清初文献整理与传承,......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来审视《经义考》的问世原因,指出该书既是中国经学与目录学发展的结果,也是清初征实学风影响下的产物,同时还是朱......
司马朝军《经义考通说疏证》是现代学术视野下第一部专门就《经义考》某一门类进行深入研究的经学文献整理专著。作者之旨趣,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