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相关论文
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所出《古文尚书》共三片,都为经注合抄唐写本。LM20-1461-27-15《尚书·毕命》和LM20-1458-13-05《尚书·汤誓......
西汉刘歆是孔子之后的大儒,也是著名的目录学和图书馆学家。康有为说东汉以降众多伪书皆刘歆一手所伪不能成立。刘歆作伪国家图书......
《尚书》是中国上古帝王圣贤言论的汇编,自汉至清,官府都将其作为治国大典加以崇奉。 汉代《尚书》有今古文之分。今文有欧阳、大......
“肺”字在《说文解字》里写作(肺),解释为:“肺,金藏也.”意思是在五行中,与金相配的是肺,它的来源是今文尚书,这是秦汉以来比较......
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古书的真伪是一种科学方法。遗贤、影响、其一曰、昏迷、来世、师古、放牛等词语仅见于《古文尚书》,终周秦......
<正> 今古文经学之争,始于西汉后期,经学家们舌辩笔战直至东汉灭亡。这一斗争,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天回顾这一争辩也是......
《古文尚书》'伪书'说,至清代阎若璩集'辨伪'之大成著《尚书古文疏证》后,遂成学界之'定论',而王肃'......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少时家贫且贱,长大后......
朱彝尊《经义考》卷七十四,"古文尚书"条下引朱熹疑《古文尚书》为伪书的说法,后人多误认为是朱熹弟子蔡沈所说,其实是蔡沈引朱子的......
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概述了中国伪书的辨别方法,并以《子夏易传》和《古文尚书》两个伪书公案为例,说明伪书本身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
【正】 一、天文学与天道概念的产生和演变天道概念起于何时?不易详考。《古文尚书》有“天道福善祸淫”(《汤诰》),“天有显道”(......
<正> 一、家世与生活的时代阎若璩,字百诗,号潜邱。先世居太原,五世祖时始居淮安。其祖父世科,明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布政司参议。父......
<正> 《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是我师曹元弼先生晚年的巨著。师字谷孙,又字师郑,号叔彦,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幼年好《毛诗》,读......
期刊
<正> 阎若璩,字百诗,别号潜修老人,山西太原人,侨寓江苏淮安。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卒子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享年六十九岁。他......
<正>大家知道,《周礼》又被称作《周官》,因为该书系以六职官而分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
【正】1993年我们在《世界史研究动态》第十期和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a》第七期发表了《论中西古典学》(THE STUDY ......
朝鲜学者丁若镛所撰《梅氏书平》一书是专门考辨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一部力作,在古文《尚书》考辨史上占有重要的......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总集,不但表现了复杂的思想内容,在写作上也有较高的技巧,在散......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记录、收藏的政府文件及政治论文的选编。关于《尚书》成于何时,为何人所......
<正> ①皋陶。《释文》敦煌本:"伯3315"作"(各卜)繇",音义为:音羔,音遥,咎繇,臣名。内野本、足利本同,《书古文训》亦同,至《唐石......
<正> 《尚书·尧典》归入“虞书”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尚书》是按时代先后编次的,《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序书传,上纪唐......
<正> 中国美术鉴藏史是中国美术史学科的分支。所谓"美术鉴藏",乃是由赏、鉴、藏以及流通四大要素整合一体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化......
<正> 在中国历史的两汉期间,几百年中,经生彼此接连不断发生对立和斗争,史称经生经今古文之争,其背景、原由、性质、演变等诸问题,......
<正> 一论文本文完全按论文发表的时间先后来谈,不勉强作分类叙述。因为时间先后正可看出此期间日本学者对《尚书》研究的风会所趋......
<正>一晃又是20年了。20年前“评法批儒”正热闹之时,公家买来一批上面规定供学习的读物,居其首列者乃杨君荣国之大作《中国古代思......
<正> 惠栋(1697——1758年),字定宇,一字松崖,元和人.乾隆十五年(1750)被召举经明行修之士,未及进而罢归.惠氏三世洽经,其祖周惕,......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字形摹写错误例徐在国吴福熙先生的《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往》(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是敦煌文献丛书之一。有关......
《尚书》这部最为古老的典籍,其文本的流传、文字的训释均存在极难解决的问题。研究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审慎从事。本文认为对于《尚......
清华简《尹诰》之公布,因其文字与《古文尚书.咸有一德》全然不同,似乎为《古文尚书》逸十六篇的伪作找到了铁证。但仔细比对《尹......
<正>崔述,号东壁,清代著名的辨伪学者,其著述颇丰,但未受到清代学界的重视。胡适到日本发现日本版《崔东壁先生遗书》并将其带回国......
清儒关于《古文尚书》的争论大体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一为"真伪",一为"废立"。现代的研究者站在"文献学"或"史学"的立场,需要......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校记徐在国吴福熙先生的《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1版,以下简称《校注》)是敦煌文献丛书......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方法评析于语和《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但秦汉时期流传的今文和古文《尚书》在西晋永嘉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