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白裘》相关论文
《缀白裘》保存了相当数量乾隆年间的花部折子戏,剧中涵盖大千世界,反映人间百态,既寄托了编者的人生态度,又展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折子戏”,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存在方式。它既是一种戏曲文本的形式,又是一种舞台演出的方式。明万历年间《南西厢记》折子戏演出......
《缀白裘》是清代刊印的戏曲选集,收录了元明清三代的戏曲作品的部分折子戏,由钱德苍根据玩花主人的旧编本增删改定而成。折子戏是从......
关于昆曲表演"乾嘉传统"的形成,戏曲界强调较多的是艺人的功绩。本文以《琵琶记》为例通过比较《审音鉴古录》与《缀白裘》,认为文......
<正> 新编本《牡丹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是现代人用现代意识的“寻梦”,尽管可能与作者本意旨趣有相异处,但毕竟使一些文学青年找......
民间艺人们以市井生活为主要题材,以芸芸众生为刻画对象,以娱乐大众为主要写作动机,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
《缀白裘》包含的被动句式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由"遭受""蒙受"动词演变而来的"被"字式和"吃"字式;二是由使役义动词演变来的"教"字式和"叫"字式;......
<正> “梆子”、“梆子腔”和“吹腔”,是我国戏曲声腔领域中的三个不同概念。它们均形成于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6)以前,长期以......
折子戏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存在方式,它既是戏剧文学读本,又是舞台演出的脚本。它体制短小,却浓缩了戏曲表演艺术之精华,是十分纯......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李笠翁曲话》是将《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单独摘录出来结合而成的。李笠翁以其雄厚的戏曲审美素养和深刻的舞台搬......
清代宫廷历史大戏《鼎峙春秋》作为长达240出的鸿篇巨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也不可能是凭空而宋的,它承袭了不少前代的戏曲内容。......
在清朝中后期,花、雅二部在关羽戏上都有精彩的表现,但不同的戏曲模式对于关羽形象塑造还是有着不同的接受形态.<鼎峙春秋>是编演......
<正> 凤阳县在安徽省的北部,汉朝是钟离县,明朝开国时称临淮县;县境有东濠水与西濠水,故自隋至元又称濠州。在历史上,这一个小小的......
【正】 前言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首批通过严格审查的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中国昆曲艺术名列......
本文勾稽笔记、方志、戏曲和俚语史料,结合分析民间传说,对凤阳花鼓的渊源流变,作了全新的考证。指出:"打花鼓"原系凤阳民间社事中娱神歌......
明清折子戏的代表《缀白裘》,具有紧凑的表演节奏、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本文从《缀白裘》喜剧角度,剖析其在......